9月29日,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发布2019年1-8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情况。今年前8个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已达到1478.8亿美元,同比增长1.9%。
肉类进口量增长较快
9月29日,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发布2019年1-8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情况。今年前8个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已达到1478.8亿美元,同比增长1.9%。其中,出口497.3亿美元,同比减少2.7%;进口981.5亿美元,同比增长4.5%。就具体产品而言,猪肉、牛肉、羊肉等肉类进口量均呈上升态势,前8个月,猪肉进口116.4万吨,同比增长40.4%。
今年1-8月,我国畜产品和水产品进口量增加较为明显,出口量有所降低。其中,畜产品的进口额已达228亿美元,同比增加17.6%;出口额43.4亿美元,同比减少4.8%。水产品的进口额已达119.1亿美元,同比增加24.8%;出口额133.2亿美元,同比减少6.6%。
结合海关总署的进口数据,今年前8个月,猪肉进口116.4万吨,同比增加40.4%;而牛肉、羊肉的进口量分别为98万吨、26.5万吨,分别同比增加53.6%、16.6%;此外,冻鸡进口48.4万吨,同比增加48.4%。
事实上,今年畜产品、水产品进口量的大幅上升并非无迹可循。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在9月11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指出,去年4月份以来,受“猪周期”下行、非洲猪瘟疫情冲击和一些地方不当行政干预的影响,我国生猪产能持续下滑,今年猪肉供应相对偏紧。而作为保证国内肉类市场稳定的手段之一,商务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高峰在8月29日的例行发布会上表示,将继续鼓励扩大猪肉的进口。
在国家加大力度解决猪肉保供稳价问题的同时,对猪肉替代品的需求也在上升。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新京报记者,“当下的猪肉市场环境进一步推动了消费者对牛肉等替代品的需求,让饮食结构变得更为多元化。”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监测信息处处长辛国昌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猪肉市场供需存在一定缺口的情况下,今年替代品的生产发展较快,进口有所增加。
未来猪肉进口量有望继续保持在15-20万吨
作为最大猪肉进口国,中国与第二和第三出口国的贸易关系严重受阻,其他进口国的需求又有不断放大的趋势,因此进口的外部环境实际上是在恶化而不是好转,这将对2019年乃至2020年进口形势产生深远的影响。现在看一下新出炉的8月进口数据,8月猪肉进口量16.3万吨,同比增长76%,但与2016年同期相比还是下降的,实际上自6月以来已经连续3个月进口量低于2016年同期。猪杂碎进口更令人失望,不但少于2016年同期,甚至比2017年的水平还差,早在2019年初市场就已经给出了超额利润预期,目前已经完全兑现,国内猪价已经远高于2016年同期,进口利润为历史最高点,但是超额利润未能带来超量的进口,原因就在于外部环境的约束。
预计2019年剩下的4个月中猪肉进口量有望继续保持在15-20万吨的水平上,全年进口量约200万吨,创历史新高,但相比2016年水平增加得也有限,而猪杂碎进口量能保持每月10万吨已经是乐观的估计了,全年进口量大约是100万吨,两者合计约300万吨,和2016年基本相当,但是2019年国内生猪供应缺口和2016年相比却是天壤之别,因此进口猪肉对国内市场价格的平抑作用只能是暂时的和阶段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