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的初心、使命与担当---记进贤县民和镇常湖村第一书记余志红

2019-08-08   南昌进贤发布





“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这是进贤县民和镇常湖村第一书记余志红的座右铭。组织安排他负责扶贫工作以来,一直像“打了鸡血”似的,有使不完的干劲、累不垮的精神、折不挠的毅力,是个扶贫路上一直保持奔跑状态、敢啃硬骨头的干部。2017年已任满二年民和镇苗圃社区第一书记的余志红,根据县委统一部署,他所在的单位调整负责另一个帮扶任务更重的村子,按规定本来可以换其他干部,但他主动请缨到民和镇常湖村精准帮扶。该村有21个村小组,户数1020户,人口398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4户85人,通过他任第一书记和村“两委”班子共同努力,已脱贫23户81人,其中2015年脱贫3户15人、2016年脱贫8户30人、2017年脱贫6户18人、2018年脱贫3户9人。所驻村现有未脱贫贫困户1户4人。

1

建机制,办实事。余志红同志到任常湖村委会第一书记后,争取到其所在局党委大力支持,建立了局下属单位以“一对一、点对点”帮扶机制,即:一对一对帮助贫困户增收发展,一对一帮助村集体壮大产业,点对点帮助建设村组的基础设施,点对点帮助改善村组的村容村貌。自他担任该村第一书记以来,协调办好了以下立竿见影的好事实事:一是协调县“五车”办发动社会捐款5.6万元,完成帮扶对象李秀山家整修房屋、购置全套家具家电;二是协调局维修中心赞助1万元,完成帮扶对象李雪群家翻修屋顶;三是争取到交通项目资金31万元,完成新建1条产业路;四是协调局本级和局属单位干部开展结对帮扶,筹措8000多元购买油、米等物资解决贫困户生活急需;五是2018、2019连续两年走访慰问常湖、官圳2所小学留守儿童;六是在局经费十分紧张情况下,争取到局党委支持6万元加强该村基础设施建设。



强班子,带队伍。余志红同志任该村第一书记后,注重一手抓“两委”班子建设,一手抓其所在单位帮扶干部队伍建设,真正做到了两手抓、两手硬。主是“三个强化”:(一)强化村“两委”班子建设。该村第一书记余志红同志主要采取“八字”工作法,强力推进村党组织班子建设。一是“输血”。采取“双管”齐下方式,一方面倡导把基本素质好、发展前景好、精神状态好的优秀党员、复员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纳入村级班子建设后备人选;另一方面实施“大学生村干部”计划,倡导从应往届高校毕业生中选聘“大学生村干部”,给农村干部队伍注入新的活力。二是“壮骨”。积极实施“四个培养”,即: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村干部培养成村党组织书记。三是“扶志”。针对村干部进取心不强、素质不高等问题,采取县、乡党校系统性培训、党员干部基地实践式培训、党员电化普及式教育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村干部综合素质。四是“治瘫”。采取“输血”与“造血”并重,整治与帮扶并举的办法,对症下药,分类实施,整治瘫痪。(二)强化党员队伍建设。一是壮大党员队伍,解决选拔干部队伍源头不足问题。制定了发展党员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积极培养和吸收优秀青年入党,特别是把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积极分子作为发展党员的对象,采取有效举措解决村级干部“来源短缺”问题。二是加强教育,解决农村党员整体素质不高问题。在利用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对农村党员广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基础上,认真学习党章和党的基本理论,强化农村党员的宗旨意识,始终保持先进性。三是强化管理,解决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太弱问题。开展农村党员设岗定责、党员联系户、党员责任区等主题实践活动,使农村党员由“无职”变“有职”,由“无位”变“有为”。在流动党员管理上,建立“一委一联”、“一人一书”、“一人一薄”、“一人一证”、“一季一访”、“一年一评”六项制度。(三)强化帮扶干部队伍建设。制定单位帮扶计划,定期开展单位专题调度会,要求本单位帮扶干部严格落实制度规定,确保精准扶贫取得成效。



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扶贫要扶志、扶智。一是积极解决思想障碍。有的扶贫对象因生活困难,对生活产生了消极思想,形成自我封闭,该村第一书记余志红首先从扶志入手,在扶贫对象思想上下功夫,帮助树立重新创业的自信心。二是宣传教育示范带动。选择一些思想较为活跃的贫困对象作为示范,根据其不同特点及时落实国家扶植政策,以活生生的实例触动其树立自我脱贫的自信心和勇气。三是加强沟通互动。帮扶干部不断进行说服教育和劝诫,不断给其灌输国家各项扶贫政策和成功经验。四是利用文化力量影响。勤劳节俭一直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村里经常组织一些文化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勤劳节俭的美德,鞭策好吃懒做的恶习。五是以帮扶措施激励。对有劳动能力的,因好吃懒做而造成生活困境,坐享国家补助却心安理得,从思想、文化上促进其积极向上,有针对性的促进,比如对于有劳动能力的人不劳动,而消费不减,参与高消费的活动,一经发现就取消其享受政策。



常湖村第一书记通过交通扶贫,绘好交通图。“要想富,先修路。事实证明,只有把路修好了,让农村公路这样的“毛细血管”畅通了,农村经济才可能被盘活,农民脱贫致富才有希望。”在县交通运输局胡建成局长带领下树立“脱贫攻坚,振兴乡村,党建引领,交通先行”行业扶贫理念。切实发挥好交通扶贫对脱贫攻坚的基础支撑作用,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目标,以保障民生需求和脱贫攻坚为切入点,不断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构建起全域通畅的综合交通网络,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助推全县脱贫致富奔小康“添砖加瓦”。




来源:进贤微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