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快递巨头光芒黯淡,雷军甩一亿也没有起色,反欠七千万

2019-08-07     科技打卡点

昔日快递巨头光芒黯淡,雷军甩一亿也没有起色,反欠七千万

这几年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令很多互联网公司纷纷崛起。这些公司大多都是依托于高速网络的发展,类似美团、滴滴、OFO……就像雷军曾经说过的:“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事实上真的是这样的吗?在经过互联网的稳定发展期后,现在互联网公司纷纷开始暴露出各种问题,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OFO退款难事件、滴滴顺风车上线难等问题中,我们开始明白,一味烧钱的意义不大。

可能有很多网友认为,项目前期烧钱非常普遍,没有前期的铺垫,后期难以爆发。只是这个爆发点应该怎么抓到,很多倒闭公司的老板至今仍然没有想明白。如风达应该可以算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了。前段时间,小米的快递公众号上线,经过网友的仔细使用后,惊讶地发现“如风达”快递并没有出现在公众号的快递选项中,取而代之的是顺丰和韵达。

此次顺丰和韵达的上位并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因为作为“四通一达一丰”的两个品牌,长期在大家的心目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物流行业中他们也是能说得上话的。而如风达早期发展势头不比他们弱。在2000年的时候,陈年创立了凡客,并且找来李红义投资。仅仅依靠10万元的前期投资便成立了如风达快递公司,接下来四年的时间,他们团队从不足50人的规模迅速成长为5000人以上的公司。

依托于凡客平台的如风达,和现在很多电商+物流双赢的模式非常相似。同样是顾客在凡客下单,由如风达物流运送,并提出了一个月内免费退换的口号,在发展前期,这种新颖的物流购物模式吸引了众多用户,也吸引了小米。如风达曾经是小米的重要物流合作伙伴,在巅峰时期,如风达的每天业务量能够达到30万件,非常了不起。

在昔日的巅峰期过后,如风达困境随之而来。陈年为了“拯救”黄昏期的如风达,拉来了老朋友雷军。雷军为了使如风达这位曾经的快递巨头重现光芒,直接砸下1亿元投资,并且为凡客代言,转交小米所有的物流业务,算得上是相当有义气了。同时李红义也积极地寻找外部的承接订单。

但是结局似乎早就注定了。在物流仓建立的数量和整体物流服务的老模式拖累下,如风达最后还是没有东山再起。为了及时止损,陈年果断放弃如风达,将其卖给中信产业基金,试图为如风达再次找到更好的靠山。没有想到在和另一个物流公司进行合并的时候出现问题,导致时间一拖再拖,最终在巨大的内耗中慢慢失去了公司的生命力,最后还被爆出拖欠工资、货款等债务7000多万。

如风达的陨落,也是很多互联网公司倒下的缩影。这些年很多公司因为各种原因高调出场,惨淡收场,就算有类似雷军这样的人物加持,也没有成功挽回颓势,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局面呢?大家又是怎么看待这些公司的呢?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一下哦!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XhiHbWwBUcHTFCnfSeH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