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21、河洛文化中“河图”的龙马负图寺是中华易学的发源地

2020-03-11   云台陈广明

【10/3】1、再回孟津

洛阳市孟津县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丘陵山区,位居黄河中下游分界地段,东距省会郑州110公里,西距豫西名城三门峡90公里,南与古都洛阳毗邻,北临滔滔黄河,与济源市一桥相连。

在吉利下高速。

【10/3】2、走到曾经中国最长的公路桥一一洛阳黄河大桥黄河边

位于黄河中下游交界处的河南省洛阳市北黄河孟津渡口和孟县之间,是跨越黄河的重要公路桥。

大桥为单幅桥,由正桥和引桥两部分组成,大桥全长3428.9米,共有69孔,68个桥墩,桥面宽度为11米,行车道宽9米。它是当时中国最长的公路桥。

洛阳黄河公路大桥1974年春,开始动工兴建,于1977年1月2日建成,并顺利通车。

【10/3】3、走到洛吉快速通道黄河大桥新桥的黄河边

洛吉快速通道黄河大桥是连接吉利区与孟津县的重要跨河通道,简称黄河大桥,实现双向4车道通行,2018开通。是往返市区和吉利区的最新通道。

据了解,黄河大桥南起孟津县白鹤镇霞院村东,北至吉利区白坡村,全长4200米,桥长2400米,桥宽25米,双向4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

【10/3】4、洛阳黄河大桥与洛吉快速通道黄河大桥难同景

洛阳黄河大桥与洛吉快速通道黄河大桥,相距不远,又是平行。很难同景放在一张照片里,应该用无人拍吧?

【10/3】5、洛阳黄河大桥与洛吉快速通道黄河大桥之间的景

洛阳黄河大桥与洛吉快速通道黄河大桥之间,架了一条人工观赏木桥。

【10/3】6、黄河中下游地理分界主题公园

位于孟津县会盟镇黄河南岸,洛阳黄河公路大桥西侧的黄河中下游地理分界主题公园,主题是:按八年级地理上册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的划分,孟津为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点,特此立标志塔和纪念碑,而建立的黄河中下游地理分界主题公园。

【10/3】7、黄河中下游地理分界标志塔

黄河中下游地理分界主题公园位于孟津县会盟镇黄河南岸,洛阳黄河公路大桥西侧。标志塔高54.64米,寓意黄河总长5464千米;5米高的塔座四周是伏羲画卦、大禹治水、诸侯会盟、今日孟津四块汉白玉浮雕,象征着孟津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发展远景。

【10/3】8、黄河中下游地理分界线纪念碑

在纪念广场入口处坐落着一块9米长、2.4米高、0.6米厚的黄河石,上面写着“黄河中下游地理分界线纪念碑”。

黄河中下游地理分界线纪念碑,碑文如下: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了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

万里九曲黄河,源于巴颜喀拉山麓,绕阿尼玛卿,跃岧峣祁连,闯巍峨贺兰,经荒野沙漠,贯黄土高原,穿行中条,翻越崤山,水以山势而湍急,流因激越而咆哮,跌宕起伏,一泻千里,行八千而至孟津,地势陡然平坦,河面倏尔开阔,浪静风平以屏声哉,水势平缓而息气兮,孕育了光耀千秋的华夏文明。孟津,可仰观黄河流域形胜之大观,能俯察大河气象之万千,上接群山千重,下连平原万顷,界黄河之中、下,其势乃定也哉。有史以来,为皇家所首肯,得学者之赞誉,写进教材,标于地图,载入史册,万代流远。

今逢太平盛世,国泰民安,为福民强县,振兴孟津经济,供世人观赏黄河中下游分界处风光之壮美,饱览黄河湿地景色之秀丽,体味母亲河古老文化之厚重,着力弘扬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尊重历史,法度自然,特矗黄河中下游地理分界线标志塔,永志黄河区域形胜,传扬大河文化传统。在标志塔矗立过程中,洛阳市林业局局长张玉琪先生慨然支持,拨付资金八十七万元,社会贤达洛钢集团许长植先生捐资五十万元,珏隆工贸张光林先生捐资二十万元共襄此举,应当百世铭记。

撰文 孙顺通 孟津县人民政府

公元二零一一年元月十日立

【10/3】9、走上漫步骑行的黄河绿道坝上段

已成为万千游客到孟津游玩的新去处,它致力于打造周末亲子休闲目的地,辐射周边50公里生活圈:黄河绿道1期建设10公里,2期20公里,三期50公里。

“串”起汉光武帝陵、龙马负图寺、沿黄抗日碉堡群、赤眉冢、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十里多彩长廊等景观。

“接”上全鱼宴、铁谢羊肉汤、白鹤套肠等孟津美食。

“连”上大河古渡等住宿配套设施,四期西到小浪底,东到西霞院,给大家提供“慢生活,微度假”的孟津。

【10/3】10、现叫孟津古渡就是孟津渡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如今站在黄河岸边,仍能见识到它源远流长、奔腾不息的气势,可想而知,对古人而言黄河是天堑一般的存在,想要涉水渡河得靠船,而“渡口”就是渡船停靠的河港码头。在黄河两岸,古人曾修建了很多座渡口,不光方便往来出行,还带动了城镇商业发展,或者成为军事要冲。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便是扎陵湖渡、碛口渡和风陵渡——只可惜,它们都已成为过去时。

孟津渡:位于河南孟津县。“武王伐纣”时,正是于此盟会誓师,所以孟津又叫“盟津”。早在西晋时期,孟津渡上就已有桥梁存在,如今建有水电站。

【10/3】11、黄河绿道坝上段的孟津黄河驿站

黄河绿道坝上段的孟津黄河驿站,相当于坝上段的一个广场。

【10/3】12、村民正给麦田打药

这个时节,也不知道村民正给麦田打的什么药?

【10/3】13、最美黄河段

我见过无数次黄河,也从不少处走近过黄河。但从没见过象孟津黄河绿道这段如此美丽,举镜成景。

这与黄河绿道坝上似乎没有关系。因为,我也走过不少的坝上。这里好象水清,水道平缓开阔的原因?

【10/3】14、铁谢村的黄河铁谢古渡口

孟津铁谢村黄河上古渡口,抗日战争期间,因为特殊的军事地位,铁谢渡口突然繁华了十年。这期间,村中驻扎着国民党军队的一个师部,有十几家银行,大街小巷尽是商店,且有好几处戏园。入夜灯火通明,通宵达旦,村里人将这一段生活与平时相比,说:“天天如同赶会一般。”时称“金铁谢”,有“日进斗金”的气派,号为“四省交通要道”。抗日战争后,铁谢恢复为一个普通渡口。现在两条黄河公路大桥从村东头飞过千年天堑,渡口失去了作用。

现在,站在渡口,放眼望去,只有两只不大的铁壳船,停靠在河边,连个船工也看不到,显得十分荒凉。

【10/3】15、东汉开国皇帝――世祖光武帝刘秀长眠于黄河南岸

汉光武帝陵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20公里处的孟津县白鹤镇。汉光武帝陵古谓原陵,俗称汉陵,又称原陵、汉陵。

为东汉开国皇帝――世祖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公元57年)和光烈皇后阴丽华的陵园,始建于公元50年,由神道、陵园和祠院组成。光武帝陵南倚邙山,北临黄河,近山傍水,蓊蔚肃穆。阙门巍峨,气势壮观,神道宽阔,直达陵前,两侧石刻林立、碑碣参差。陵园呈长方形,占地6.6万平方米,墓冢位于陵园正中,为夯土丘状,高17.83米,周长487米。

【10/3】16、“枕河蹬山”的汉光武帝陵

汉光武帝陵为国内少有的陵墓园林

黄河南岸汉光武帝陵选置特别。帝王选陵,特殊一例

历代皇帝选择陵墓葬地,皆是背山面河,以开阔通变之地形,象征其襟怀博达,驾驭万物之志。唯光武帝陵系“枕河蹬山”,一反常规。

【10/3】17、隋唐植柏奇特景观

一园千柏,国内仅有

陵内尚存隋唐植柏1458株,千章古柏,聚植一园,拔地通天,蓊然肃穆。

柏体杏质,乔木佳品

陵园古柏为国内少有乔木树种,其木色金黄,质坚性柔,柏体杏香,剖面色美,俗称“杏柏”。其四,汉陵晓烟,奇妙景观。阳春三春,清明前后,逢天朗气清、晨曦初现之时,古柏枝隙间紫烟弥漫,笼罩陵园,状若轻烟,飘似浮云,烟凝云聚,滚腾滴坠,置身园中,如登凌霄,似游仙界。

年代久远

还形成了“苦恋(楝)柏”、“鸟鸣柏”、“汉皇仰卧”等奇特景象。二一年六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3】18、比汉光武帝陵还高还醒目的"光武城"

现代造景光武城,设在汉光武帝陵正东,远处看还以为这是帝陵。所以,资金链断裂,景点停滞状态。可想而知,选址有问题?

【10/3】19、孟津抗日碉堡

孟津县河清村北邻黄河,之所以叫做河清村,是因为黄河在我们这一段水特别清,相对于其他地方来说,这个河段适合渡河。从其他地方渡河,要么水急不适合过船,要不就容易在河中间搁浅。这里也成为防止日军过河的主要防线。

1938年2月,日军占领黄河北岸与洛阳相对的焦作、济源及孟州等地。虽然当时的洛阳是国民党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及河南省政府所在地,但日军并没有马上渡河进攻洛阳。直到1944年5月,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从东、西、南三面围攻洛阳,洛阳才告失陷。因此,在抗日战争中,这些碉堡虽然没有直接经受战争的洗礼,但应该说这些工事及黄河天险发挥了巨大的威慑作用,使日军始终没有敢直接从正面渡过黄河进攻洛阳。

【10/3】20、菜农在田间

看样菜地离不开人的收获,机械化不行。

【10/3】21、河洛文化中“河图”出现地龙马负图寺也是中华易学的发源地

位于洛阳市孟津县会盟镇雷河村,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传始建于晋穆帝永和四年(公元348年),是为感念“人文之祖”伏羲的功绩,在图河故道上建起的第一座祭礼场所,是河洛文化中“河图”出现地,也是中华易学的发源地,距今已有1600余年。因历代战乱,屡建屡废。经修复的负图寺大殿,重修伏羲龙马像,并建山门一座,在图河架石桥三座,逐步恢复寺院原貌,使其发展成为炎黄子孙的祭祖圣地和”“河图洛书”的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