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隔壁家王姐的小儿子鹏鹏今年刚上的小学一年级,进入到小学和好多小朋友一起接触下来,一学期后,也渐渐的暴露了很多缺点,上次出去逛公园,听王姐在聊孩子们的事情,王姐说道小儿子变得越来越不听话,批评他也听不下去,听到王姐这么一说,
我问道:"会不会是你批评的方式不好呢,现在的孩子啊,你不能硬来,这样他们停不下去的。"
王姐说道:"我该讲的讲了,骂也骂了,就是不听我的,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好。"
确实如此,在孩子长大的路上,我们不能一意孤行,孩子需要我们的引导,我们也需要用更好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孩子不能接受批评,一般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平时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
孩子怎么表现家长都不满意,对于孩子的批评太多,甚至每一次批评都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没用,长此以往,就会给孩子带来一些不好的感觉,对自己的否定,变得不够自信。因此,过多的批评会导致孩子产生不满,不愿意听我们的批评教育。
二是对孩子表扬得过多
父母很容易陷入这样一种错误当中,不管孩子怎么做,都会夸孩子,说孩子爱听的话,这就难免有一些夸大的言语或做法。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产生了一个错觉:自己什么都好、都行、都棒,渐渐地就完全丧失了自我评价能力。
孩子的自信心是建立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的,只有对自我情绪的认知、评价,孩子才会不受外界评价的干扰,才能成为自信的人,那么孩子的自我认知来自哪里?当然是父母对自己的评价,一味地批评和以为的表扬,孩子的自我认知都会出现问题,这样的孩子无法建立真正的自信。
"2表扬1批评"的方式有利于孩子愉快接受批评
当我们在批评他人的时候,将要批评的内容夹杂两个表扬中间,让被批评者心悦诚服地接受我们的批评。因为这种方式一共有三层,第一层是认同、赞赏,第二层是批评建议,地三层则是安抚、支持和鼓励,所以也就形象地称之为"2表扬1批评"。
- "2表扬1批评"的方式能够降低人的心理防线
心理学家詹姆士曾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当我们采用一些赞扬、肯定、认同的话作为开场白时,其实我们就在为亲子沟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因为每个人都喜欢赞美,我们采用肯定的方式作为开场白,就很容易让孩子放下抵触心理,因为他们觉得我们是可以理解他们的,也因此能够获得孩子的信任和好感,从而降低孩子的心理防线,为我们的沟通打下来良好的基础。
而如果我们一开始就直接进行说教式的批评,甚至带有愤怒情绪的语气,孩子自然地就会生成一种防御的状态,
而在这个时候,无论我们说什么,他都不会听进去的,甚至还会加剧孩子的情绪。
- "2表扬1批评"的方式能够修复批评带来的心理创伤
在"三明治效应"中,并不是提出肯定、赞扬后,指出孩子的不足并进行批评就结束了,"三明治效应"之所以能够成为最有效的批评方式,就在于它还有第三层,对孩子进行安抚、鼓励、支持与帮助。
孩子的心理毕竟仍是脆弱的,而且孩子的自我意识还不成熟,在很多时候,孩子都是依据家长的评价而对自己进行认知。
如果我们没有第三层,只在批评那里结束的话,其实就是在给孩子贴上一个"不好"的标签,而对自我意识还不成熟的孩子来说,这个"不好的标签"很可能影响孩子一辈子。
就像心理学家贝科尔认为的一样:"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
所以"2表扬1批评"的第三层刚好可以对"批评"可能带来的创伤进行修复,让孩子能够重新拥有自信,而不会因为被批评而失落自卑。
- "2表扬1批评"能够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很多家长都会以为孩子还小,还没有拥有自尊心,但是其实在孩子的世界里,"面子"对他们影响很大。
批评孩子不是为了自己的宣泄,而是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进步。"三明治效应"首先以肯定、赞扬作为开场白,并且在最后加以鼓励、支持,这很好地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不是单纯的情绪发泄,不顾孩子的"面子",一味地说教指责。
孩子的自尊心是珍贵而易碎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霍姆林斯基说过:"尊重和爱护孩子的自尊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
而"2表扬1批评"就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父母应该巧用"2表扬1批评"的方式
善于采用"2表扬1批评"的方式,能让孩子更好的接受我们的教育。
孩子犯了错误,自己心里是清楚的,从你要找孩子谈话开始,孩子就做好了紧张的被批评的心理准备,此时会条件反射的产生一种自然的防御心理。而家长在批评的话开始之前,就先说一些关心、肯定、赞赏的话,可以营造一种轻松、友好的沟通环境,让孩子降低心理防线,更容易接受批评。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尤其是孩子,如果家长不分青红皂白,上来就是一顿批评,会让孩子觉得很没面子,产生不被尊重的感觉,从而产生抵触情绪。而"2表扬1批评"批评法,是以肯定开头,以信任结尾,避免了孩子在被批评过程中产生自尊心受挫的感觉。
大家都讨厌被批评,被批评过后难免情绪低落,如果经常性被批评,还会让孩子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不仅不能接受,还会因此和家长产生"隔阂"和矛盾,而如果在批评过程中,更多的是含有肯定的成分,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被理解"、"被信任",即使是被批评,也能甘之如饴。
比如孩子因为由于最近玩得比较多没考好,家长可以这样说:"妈妈知道你平时都有在认真学习,你放学回家就写作业妈妈都知道呢,可这次却因为考试前贪玩没复习,导致了考试成绩比之前的考差了(批评),那么如果我们下次考试前能认真复习的话(建议),我相信以你的努力,肯定能取得不错的成绩(期望)。"
比如孩子因为和小朋友争夺玩具打架时,家长可以说:"妈妈知道你一直都是个好孩子,可是我们不应该为了玩具就和小朋友动手打架,如果下次遇到同样的事情,你能和小朋友一起协商解决、能够一起分享,这样的话,其他小朋友也会更喜欢你的呀。"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所以"批评"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门课,掌握"2表扬1批评",能让我们更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也能让"批评"真正起作用,而且降低"批评"带来的伤害。希望家长们在日后的批评教育中,也能了解 "批评"的艺术,做到会批评,懂批评,且有效批评。
我是小C妈妈,也是四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地成长!
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