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事件未解之谜:恐袭发生前,航空公司被创纪录性做空

2020-08-09   戏说金融

原标题:9·11事件未解之谜:恐袭发生前,航空公司被创纪录性做空

2001年9月11日8点45分,一架从波士顿飞往纽约的美国航空公司波音飞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插曼哈顿世贸中心南侧大楼,撕开一个口子后,在20层楼处发生爆炸。

18分钟后,同样从波士顿起飞的美国联合航空公司飞机从相反方向精准撞向世贸中心北部大楼,同样响起了爆炸的巨响。

熊熊的烈火让温度迅速升到1000摄氏度,这使得最高能承受800摄氏度钢结构的世贸中心大楼如同融化的巧克力般崩塌。瓦砾之下,无数的哀嚎、呐喊、鲜血和灰烬在沸腾……

这就是震惊世界的9·11事件,时任美国总统布什称之为“国家历史上最大的耻辱”,媒体上的新闻变得非常单一,任何板块都是黑白色的事件报道。

之后,在经济领域产生了激烈的连锁反应。

道琼斯工业指数短短的十天内从9605点暴跌到8235点,降幅高达14%。

9月12日当天,石油价格从24美元上涨到了31美元,涨幅将近30%,原因是所有投资者都觉得美国会将矛头指向中东地区,势必会让该地区的石油产量因为局势紧张而大减。

与之矛盾的是,市场上石油的需求量出现了短期内的断崖式下降,因为很多工业主体受到事件影响而放缓了步伐,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飞机厂商。

就拿波音来说吧,接下来的一年中,它们的订单削减了一半,为了求得生存,开启了前所未有的大裁员,将近3万个岗位被撤销。

飞机厂商的订单减少不难理解,这是因为人们对航空出行产生了恐惧——谁想冒着被恐怖分子杀死的风险去坐飞机呢?尽管它再便捷再快速再舒适,此刻都变得毫无优势。

跨国旅游者改变了自己的度假计划,商务人士的出差选择也变得异常谨慎。于是,2001年底到2002年,机票的预订率下降了35%,有20%的航班被取消。

如果说直接影响最大的是航空业,那么间接影响最大的要数保险业了。根据《纽约时报》的统计,承保航空运输的保险公司仅仅在航空公司这一块,就赔偿了40-50亿美元;而整个9·11事件中,保险公司为受害者各方的赔偿合计更是达到了400多亿美元(接近3000亿人民币),整个理赔过程都持续了好几年。不少保险公司为了支付赔偿金,甚至大量抛售了持有的不动产、股票、债券和基金。

这些抛售又进一步引起了证券市场的下跌,反过来极大地打击了金融业。

在这场风波中,绝大部分的人都是痛苦的,但有一些人却是开心的,这群人便是做空者。

做空有两种,一种是分析式做空,就是对经济宏观环境对行业对企业的未来走势进行分析,做出预判并下注资本;另外一种式内幕式做空,就是已经知道不久的将来会出现极大的利空消息,事先布局期权市场,买入未来销售权。

若是第一种,凭本事吃饭,无可厚非,第二种的话就属于违法行为了。

9·11事件发生前不久,就发生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

9月7日和9月9日,有人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期货交易所里买进了8.47万份荷兰皇家航空公司的股票销售选择权(即看跌期权),这个买入量创下了有史以来最高纪录,而且是平时买入量的10倍。要知道,当时,这家航空公司的股票处于历史低位,正被多家资本机构重注利多,也就是继续下跌的空间很小。

与此同时,9月6日、7日和10日,又有大量神秘投资者在美国期货市场买入了4744个美国联合航空和4516个美国航空的销售选择权,这个买入量是平时的20倍。而且当时这两家航空公司的购买选择权(即看涨期权)只交易了不到500个——这在当时看来已经属于正规资本机构的利好投注了。

9·11事件之后,各大航空公司的股票都应声下跌,欧美尤为严重,直接关系的美国航空和美国联合航空股票在1个月内分别跌了63%和59%。

那么,这两拨神秘的做空者赚了多少钱呢?《资本杂志》给出的答案是30亿美元以上。

几乎所有的欧美媒体都认定,这些做空者已经事先知道恐怖袭击事件后航空公司和保险公司的反应,才会如此重注。英国政府甚至公开声称这些交易的获利就是为了给恐怖分子提供资金支持,美国两大情报部门CIA和FBI都先后表示成立专门小组介入调查。

但至今19年过去了,美国官方没有公布任何关于这件事的进展消息,当地媒体也不再提起,这段极度异常的做空交易成为了未解之谜——最起码是普通大众的未解之谜。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欢迎点击关注!

“戏说金融”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