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康熙的远房表妹,苦熬五十年封妃,家族却出了五位大清皇后

2019-09-04   清宫史话

清朝在皇太极和顺治执政时期,正好是崛起和统一全国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内,清朝皇室与蒙古部落的联姻非常频繁,尤其是皇太极后宫,更是出现了五宫后妃皆来自蒙古的格局,康熙继位后,后宫仍有一些来自蒙古的妃嫔,但数量却呈现减少的趋势,本文要讲的便是康熙后宫所纳的一位蒙古妃嫔,她就是宣妃。

宣妃来自一个非常显赫的家族—博尔济吉特氏,父亲和塔蒙古科尔沁部第二代达尔汗亲王,和塔的父亲满珠习礼是孝庄太后的亲兄弟,因此按照辈分来看,这宣妃与孝惠章皇后一样是孝庄太后的侄孙女,孝惠章皇后与宣妃乃是堂姐妹关系,从这一点来看,康熙还得叫宣妃姨妈呢。

不过,康熙与宣妃还有另一层关系。

话说,这宣妃的亲姑姑(和塔的亲姐妹)悼妃嫁给了顺治,从这一点来看,宣妃又是康熙的远房表妹。

大约在康熙初年,宣妃被清朝皇室选入后宫,根据当时康熙后宫的情况来看,宣妃很有可能是一位替代者。怎么说呢?当时康熙后宫有一位“宫中待年”的蒙古妃子,她就是慧妃博尔济吉特氏,所谓的“宫中待年”就是还不到成婚的年龄,暂时先养在宫中,等到了年龄再成婚。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这慧妃还没等到成年便早早地离开了人世,于是乎,宣妃作为替代者便被选入了后宫。

然而,当时满清皇室更看重的是一些满洲八旗勋贵家庭出身的妃嫔,如孝诚皇后、孝昭皇后和孝懿皇后这些人,蒙古妃嫔在清朝后宫的地位急剧下降,再加上康熙本来就对蒙古妃嫔没有多大好感,只是碍于孝庄太后的脸面,才不得不招纳一些蒙古妃嫔。因此,宣妃入宫后一直没有受到册封,她在康熙后宫一直都是庶妃而已,更不用说是给康熙生儿育女了。

康熙五十七年,康熙举行了生前最后一次册封妃嫔仪式,在这次册封中,康熙终于想起了自己还有一位蒙古来的远房表妹,于是便下旨将其册封为宣妃,估计这对当时的宣妃来讲,意义已经不大了,因为当时她已经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妇人了。不过,有总比没有的好,至少宣妃可以安稳地享受晚年生活了。

乾隆元年八月,宣妃博尔济吉特氏走完了自己波澜不惊的一生,享年在70岁以上,乾隆对这位祖母级的前辈没有丝毫追封的表示,于第二年将她葬在了康熙景陵妃园寝中。

值得一提的是,宣妃的家族在清朝后宫史上却占有极大的分量,先后出了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顺治废后、孝惠章皇后与孝静成皇后五位大清皇后。不过,最后一位孝静成皇后与宣妃并非一家,她们只是同姓而已。

参考资料:《清皇室四谱》《清史稿》《大清会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