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骆晓丽)"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吗?"3月5日,早上7点,12328交通服务热线接到一个要去市中医院透析的出行需求,马上就近联系出车。
疫情暴发以来,12328交通服务热线一刻也没有停歇,累计接话量1.7万多次,平均日接话量560个,最高一天达944次,主要是为疫情期间居民出行派车、出行咨询、心理咨询等提供服务。
群众出行问题的解决者
"请问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出省?""我想回咸宁,高铁什么时候开通?"类似离咸返咸、市内通行咨询,孕妇、产妇、医务人员、就医、出院用车申请,买药、取药咨询,返岗复工咨询等都是群众最关心、最紧迫的事。
非特殊情况紧急出行用车需求多了,复产复工咨询也多了起来……根据群众咨询需求,分析数据、研究问题,反馈给市防控指挥部,更好地指导工作。
2月29日,市防控指挥部又公布了10个应急服务点出租车联系人电话,除遇突发疾病、住院出院外,把"急事出行"列入派车范围,为广大市民提供方便。
截止3月4日,参与接话服务的人员有31人,累计服务17314人次,派车4681单,接送人数7368人次。其中省内外、国内外出行咨询7738次,孕产妇用车申请1364次,医务人员上下班用车申请1076次,就医出院用车申请4849次,临时出行用车申请1152次,返岗复工、志愿服务、健康码等各类咨询1135次。
只要是群众的需求,12328交通服务热线都以最快速度、最大限度地帮助群众解答疑惑、解决问题,搭建起了与群众沟通、帮助群众的一座桥梁。
群众诉求的倾听者
倾听群众的心声、注重群众的心理疏导,是12328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3月5日,王某打电话来反映,他在广州办了一个小企业,本来是回来过年的,但碰到这次疫情,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离开湖北,返岗复工,他每个月要还几十万的贷款,工厂也没法开工,再等下去就要破产了。
"基本上每天都要人打电话过来'诉苦',有的一打就是半个多小时,我们坚持一个原则,'耐心',群众有情绪很正常,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排解情绪,把最新的政策讲给他们听,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市交通运输局运安科的成纯铙说。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2月9日,市防控指挥部交通组把咨询电话增加到8部,调用咸宁市交通实验幼儿园的16名幼儿园老师,加入12328交通服务热线专班。
"幼儿园老师的耐心和热心,能更好地为市民做心理咨询服务,排解情绪。"市交通实验幼儿园园长潘蕾作为12328交通服务热线临时负责人,每天都提醒话务员们,"政策范围外解决不了的事,更要做好沟通疏导工作。"
群众出行的幕后守护者
疫情关键时期,这群话务员,舍小家、为大家,顶住压力、克服困难,昼夜不息、风雨无阻,默默守护这条紧急的暖心电话线,为群众出行解忧。
温泉中心客运站工作人员熊俊梅,一直坚守在12328交通服务热线岗位上,也是业务最熟、最专业的话务员。此前,她一个人每天接上百个电话,每天下午5点半前,将当天的详细工单数据上报给省厅,电脑驱动坏了,找不到公司修,几百条数据和咨询内容,靠她一条条地手敲进内网里,连续坚持了15天。
"晚上做梦都在接电话。"熊俊梅说:"虽然有些辛苦,但是想想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和路口值守的交通人,想想电话那头着急的居民,就觉得自己的付出很值得。"
"一碗饭吃一个小时已是常态,只要有电话进来,就马上服务,水不敢多喝,没时间倒,也怕上厕所耽误时间。"潘蕾说,每个人每天精神都是战时状态。
3月3日,晚上十点多,话务员车彦蓉老师手机响了,是她孩子的视频电话,但她没有接,因为此刻她正在为一位待产的孕妇安排车辆去医院。招募临时话务员,她是第一个报名参加,放着家中8岁的孩子独自在家,依然坚守岗位。
朱珊、杨爱玲、周雷梅等年轻的妈妈,自从接到任务后,就把年幼的孩子托付给家里老人带。
曹薇、陈小艳、刘李等都是夫妻齐上阵,顾不上家中的老人小孩,丈夫在一线值守,她们在热线前为群众服务。
温泉中心客运站工作人员廖卉丽说:"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大家的耳朵、嗓子和头很痛,心理压力也大,但第二天仍调整好状态继续为群众解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