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江东新区白驹大道改造及东延长线项目1300多名工人赶工期
雨天不停歇 夜间备料忙
近日,海口市江东新区白驹大道改造及东延长线项目施工现场,压路机正在作业。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海南日报记者 张期望
“500米的基坑作业区,正常施工一般只需投入1台钢板桩机作业,但是我们投入3台同时作业,以加快施工速度。”4月27日8时许,海口江东新区白驹大道改造及东延长线项目施工现场一片忙碌,项目施工单位中交四航局项目部负责人李建强当起了监工,一大早就在工地上展开巡查。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共计有 1300多人同时作业,350台机械调配至作业区施工。
海口江东新区白驹大道改造及东延长线项目是江东新区东西走向的城市主动脉,总投资19.57亿元。项目起点位于白驹大道与琼山大道交汇处,终点位于桂林洋防潮堤,全线长度为8.5公里。项目改造段长2300米,道路宽64米;新建段长5600米,道路宽60米,两侧绿化带宽20米;起步区(东四路)长 600米,道路宽28米。
“下月底将基本完工,预计在6月初实现通车。”李建强称,这个目标说起来简单,但实施起来却让整个项目每一个施工人员倍感压力。由于前期管线征迁工作难度大,工期一度被耽误了350多天。直至去年12月底,道路施工作业面才全部打通。今年2月,受疫情影响,来自全国各地施工人员一度无法顺利返岗复工,也进一步增加该项目 “拼速度”的难度。
为确保该项目在今年6 月顺利完工,施工单位中交四航局加大了人力物力的投入,争分夺秒推进项目施工进度。原本只需500人同时作业的路面,如今数十个班组1300多人在同时作业,并投入钢板桩机、履带吊机、汽车吊机、摊铺机等各类工程机械车辆350余辆。该项目在做好防疫措施同时,开启了日夜施工模式,全员铆足了劲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
在白驹大道改造段,一排排大理石材质的路牙石被立在道路两边,来自河南的工人施栋国和工友们先架设好平衡线,然后再将上百斤一块路牙石放倒平铺。“晚上受光线影响无法架设平衡线,我们就提前将第二天需要铺设的路牙石、水泥沙石放至作业位置。”施栋国称,这种晚上提前备料,白天铺设的做法,让他所在的班组不仅能够及时跟上整个项目工程进度,同时也不耽误其他后续工序班组施工时间。
“户外施工项目,如果碰到不适合施工的阴雨天气,施工单位一般放假休息。”李建强笑着说,但同样是在户外作业项目,江东新区白驹大道改造及东延长线项目却开启见缝插针施工方式。李建强打开自己的手机向海南日报记者展示一个微信群,由30多个班组长构建,微信群里除了有大量晚间施工照片外,就是李建强在前段时间海口阴雨天气发送的“施工指南”,指导各个班组第二天如果下雨,哪些工序可以继续施工,哪些工序可以开展备料工作。
“作为江东新区的门户道路,工程质量不能马虎。”李建强称,按照正常的建设施工要求,8公里长的道路项目一般只需设置一个工区。为做到精细化管理,项目部在8.5公里长的施工作业面上设置了3个工区,每个工区均指派相关技术负责人对项目进度、工程质量展开监管,确保每一道工序保质保量完成。
“这是一条智慧道路,未来可实现无人驾驶。”李建强称,建成后的白驹大道道路主路设计时速60公里/小时,辅路设计时速40公里/小时。项目完工后不仅能缓解海口市东部连接外城区的交通压力,还将成为继江东大道之后,江东新区内另一条城市主动脉,极大促进江东新区建设发展。
(本报海口4月28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