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周,有一位韩国女明星在家自缢身亡,今年刚刚满25岁,她叫做崔真理,艺名为“雪莉”。宝迷们或许不认识她,但你应该在网页中、广告牌上,看见过她的笑脸。
在整个事件发生之前,宝姐还在追最近热播的韩剧《德鲁纳酒店》。雪莉在其中,饰演了一位美丽的富家小姐。她穿着白裙子、梳着麻花辫,阳光和树影印在她脸上,美好得如同梦境。
然而,这份脆弱又鲜活的美丽,成为雪莉留在荧屏上的最后影像。随着她的离开,“崔雪莉”的相关页面变成了一片灰白。
对死亡和失去的震惊,是很多网友第一反应。为了保有对逝者最后的尊重,宝姐本不想写这篇推送。直到2天前,一则名为“崔雪莉父母争夺遗产”的爆料,将雪莉父母送上了热搜。
爆料称,崔雪莉留下巨额遗产,却没有遗嘱,早已离婚的双亲为遗产分配问题产生分歧。这条爆料仿佛一枚新的炸弹,再次引爆了舆论。信者纷纷迫不及待地出言讨伐,也有理智者表示消息不知真假、无法论断。
这段时间,网络上广泛流传着一句话——当她死去,全世界开始爱她。
可宝姐却疑惑了,以“为逝者鸣不平”为借口,凭着尚无实据的爆料,就急切地给别人定罪,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爱”吗?
还是,只是有人在借题发挥,发泄自己的情绪呢?
雪莉的好友曾经为她写过一很有名的歌《桃子》,因为雪莉皮肤白皙、笑容甜美,被很多喜欢她的粉丝称为“人间水蜜桃”。
在观众眼里,雪莉有着“公主”一般的人生——雪莉11岁被星探发现,参加SM韩国少年选拔大会,通过后顺利加入SM大家庭,成为练习生。她在公司里,几乎被当成“亲闺女”一样地捧着,资源、偏爱一样不缺。
进公司不到半年,就率先参演了电视剧《薯童谣》,成了童星。剧中饰演的善花公主可爱灵动,被韩国观众称为“文根英第二”、“口袋妹妹”,后来又接连出演了《出拳女郎》、《傻瓜》,让她广为人知。
2009年,15岁的雪莉通过女团“f(x)”正式出道,成员共有5个,其中也包括咱们的中国姑娘宋茜。仅仅用了3年的时间,f(x)便跻身一线,团队获奖无数。
雪莉自己也是唱歌、演戏两边开花。她的面容清秀、演技自然,在大热韩剧《致美丽的你》里饰演了个“假小子”,为她吸粉无数。
要知道,韩国娱乐圈可是非常残酷的。因此,一直顺风顺水的雪莉,总是被网友感叹说是“太幸运”啦。只是谁能想到,这被“宠爱”的10年,竟是她人生的1/2。
在这10年里,通过演艺公司的包装,雪莉身上留下了“甜美”、“清纯”、“乖乖女”等一系列美好的标签。观众们看着这个可爱的小女孩长大,仿佛都成了半个爹妈,将所有“宠爱”倾囊奉上,希望她永远是符合完美想象的“乖孩子”。
可是,“宠爱”也可以变成牢笼。而标签,恰恰是在不知不觉中戴上的枷锁。
f(x)女团如日中天的时候,雪莉忽然宣布退出。究其原因,是20岁的雪莉恋爱了。她被韩国媒体拍到,与歌手崔子在南山塔约会。
崔子,在韩国娱乐圈是充满争议的人物。他的歌曲风格偏向成人,经常带有暴力和色情的暗示,而且,他还比雪莉大14岁。
这样的恋人,激起了粉丝甚至大众的反感。他们认为崔子配不上雪莉,要求他们分手。还有很多人相信,“乖女孩”是被哄骗了。
一些无法接受的粉丝,甚至开始了恶言攻击雪莉。谩骂、诅咒铺天盖地,不知所措的雪莉,却意外的没有选择分手,她坚持了自己的恋情。
崔子丢失的钱包,被捡到的人发现里面贴着雪莉的照片。
这个小小年纪进入娱乐圈、几乎没有童年的女孩,那时像应激反应一般,爆发了青春期的所有叛逆。
她退出了f(x)女团,甚至淡出了娱乐圈。却在社交平台上,活成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崔雪莉。
雪莉常常在INS上发布自己造型怪异的照片
虽然退团等行为,在大众心里已经很出格了。但真正将雪莉推上风口浪尖的,还是no bra(主张不穿内衣)。有人发现在雪莉的很多自拍里,她都是真空上阵的。面对网友的质疑,她也大方承认自己没有穿内衣。
这就成为了她被“荡妇羞辱”的理由,无数人用“不检点”、“浪荡”来攻击她。雪莉几乎成为韩国风评最差的女艺人,她收到的侮辱,甚至比法制咖、出轨咖还多的多。这逼的她不得不出来解释,不穿内衣只是为了舒适和健康而已。
而后来,雪莉对慰安妇受害者的声援,更是将自己置于了舆论的漩涡里。不仅要被本国人骂,还要被日本人骂。
雪莉在INS上发布了关注慰安妇受害者的活动海报,那时的雪莉,似乎做什么都是错的。
因为一段爱情,雪莉亲手推翻了过去的自己。公司的包装和“乖乖女”人设,无疑都是适合她未来发展的。但长大了的雪莉,忽然发现那真的是我吗?是真实的自己吗?
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所以她不惜一切地想要“活出自我”,以一种近乎飞蛾扑火的姿态。可网友们究竟在愤怒什么呢?难道就因为真实的雪莉,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模样吗?或许她有些做法确实出格了,但也不应该在谩骂过程中,毫无沟通和理解。
于是,在观众眼中,这个女孩越来越“堕落”。而雪莉的世界里,只剩孤独。
84年前,一代名伶阮玲玉不堪社会舆论自杀身亡,只留下一句遗言——“人言可畏”。
德国社会学家诺依曼提出的“沉默的螺旋”理论,解释了这种现象:人们会默认随大流这种行为,依附于多数人的看法,即“从众”。
这意味着,一旦有人带节奏,就可能形成一边倒的语言暴力。
所以,在这个人人都躲在“网络面具”之后的环境下,很多人争论的从来都不是事实,只是发泄自己的情绪而已。他们可以说着不负责任的话,用网络暴力将未曾谋面的陌生人,推入深渊里。
宝姐看了很多“雪莉事件”的相关评论,却没有一个能让人完全赞同,因为她的死亡并不是仅由一个方面造成。
网传的争夺遗产尚未得到证实,我们不能臆想论断。不过我们知道,雪莉父母早就离异,这是事实。
不完整的家庭,总是伴随着亲情的缺失,而长大的孩子往往为了不让亲人担心,总是用笑容来掩盖内心的那一部伤痕。
有人说她的父母从未露过面,有人说她一个人要养全家,还有人说她的母亲嫉妒“秀智比雪莉更能赚钱”。然而,这一切我们都无法去证实。
或者说,宝姐不希望这是真的,如果连亲情都只剩利益,那就太让人寒心了。
早早进入娱乐圈,雪莉有着无奈的“早熟”,因为根本没人把她当成孩子,大家只是教她如何用可爱的面容去“讨好”观众而已。
而年幼的雪莉在茫然无措中,也选择隐藏起自己,顺应别人的期待。
她的成长过程中,却少了一个“老师”的角色。她不知道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应该如何去应对那些指指点点。
一开始,她的反驳只是简单的“我怎么了”、“我就想这么做”。时间久了,恶意越来越不堪入目,让她慌不择路。她甚至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直播时放空的眼神,几欲倾泻又拼命忍住的悲伤。
她展露了自己的脆弱、痛苦,渴望得到怜悯,然而收到的却只有更多的刀刃。在她精疲力尽的时刻,没人愿意真正倾听她。
得知崔雪莉自杀之后,终于有人出来说雪莉一直有严重的抑郁症。这时候,再去回看她曾经那些看起来出格的、荒唐的、仿佛神经质的言行,大家好似幡然醒悟。那不是在博关注,而是在求救。
铁板上的鳗鱼,配文的“救我”,曾经被认为是残忍的画面,如今被重新解读。
雪莉也曾自救过,她根据医生的建议,通过裁缝、编织来治疗抑郁,通过绘画、骑马、射击、跳舞来调节情绪。
雪莉为了能活下去努力过,可惜失败了。大概是被“恶意”伤害得太深,她变得敏感、没有安全感、无法相信其他人。甚至在直播时,会因为害怕外人而躲在桌子下面。雪莉也许性格古怪、叛逆,但绝对是个善良的姑娘。她曾经起诉过恶意造谣的人,但后来发现,那个人是名牌大学的学生,害怕毁人前途,就放弃了
可惜,命运总是对好人刻薄,她并没有善有善报。雪莉去世后,有人说希望她来世做个普通人,也有人说希望她在天堂里不再遭受痛苦。
可是,宝姐想说,不要再自欺欺人了。“抑郁症”并不只在公众人物身上发生,全世界每年死于抑郁症的人正在可怕地攀升。也不要再寄托于“来世”,你我都知道,人生只有一次,根本也没有天堂。
“雪莉事件”就像一个引子,暴露出了一个我们从未关注的真。语言是比刀刃更加冰冷、锋利的凶器,它们藏在暗处却无孔不入。
虽然语言暴力不一定是雪莉死亡的根本原因,但它也一定是帮凶。而所有没有根据的猜测,都可能成为滋养新一轮暴力的温床。
如果雪莉真的死后有灵,看到这场建立在自己苦痛之上的舆论狂欢,心里又该是何等悲凉。庆幸的是,她不会在乎了。昨天,雪莉的好姐妹IU发布新专辑,用了雪莉的画作做封面。希望这是能给她的,最美好的告别。
在雪莉去世后48小时里,她曾经的两位队友陆续被骂上热搜,原因是没有及时在社交媒体发文悼念。听起来是不是很可笑?但它却真实的发生了,中国人常说要积口德。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人都能多一些善意和责任,不要让我们的毒舌,成为残酷的刑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