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长经验分享:我是如何战胜高中数学偏科的?

2020-09-10   理想众望

原标题:北大学长经验分享:我是如何战胜高中数学偏科的?

弱科,就像长在我们自己身上的一个恶性肿瘤,留不得!留着弱科只会让我们落魄惨不忍睹的境地,不管你其他科目如何强势,恐怕也无法解决弱科给我们带来的困扰。

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计算分数时考查的都是语文、数学、英语三大主科加上两三门副科的综合成绩,目的在于选拔发展全面的优秀学生。然而,这可愁煞了很多同学!对于我们而言,很多时候由于先天基因或是学习经历不同,几乎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偏科:有的科目很擅长,学起来如鱼得水,有的科目学起来费劲极了,总在拖后腿。

这些“瘸腿”的科目往往让人束手无策,做了很多努力也没有起色,难免让人心生倦怠,于是有的同学就干脆“破罐子破摔”,放弃不顾、让它自生自灭了。然而,面对自己的弱势科目,最好的态度是“不抛弃、不放弃”,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一定可以战胜偏科的困境。

下面是一位通过克服弱科而考上北大的学长给大家分享的独家经验。

01.数学偏科带来的阴霾

从小学开始,我的语文和英语学得比较轻松,而数学这门瘸腿科目却一直是我的头号大敌。五年级时数学就曾经不及格,我和一个刚刚及格的同学恼羞成怒,在教室里撕纸以发泄我们抑郁的心情。这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巨大的阴影,提起数学就感到有些发怵。

我发现,自己无论如何都没法跟上老师的思路,每节课像听天书一般,实在是一种折磨。最可怕的一次是讲“牛吃草问题”,我从来就没有听懂过老师的讲解,也看不懂书上奇奇怪怪的符号和文字,但是老师却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地叫我到黑板上去完成一道题。

我直接傻在了座位上,磨磨蹭蹭挪到黑板前,躲也躲不开了,我只好硬着头皮,照葫芦画瓢地生生把数据套到书上的一道长得差不多的题上,在黑板上装模作样地演算了起来,最后得出了个离谱的数字。

上了中学,我的数学依然没啥起色。高一的第一次单元考试就挂了科,数学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妈妈说:“这孩子数学要是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的啊!”数学给我种种考验、种种挫折,一点点打磨着我对它的兴趣和信心。

我可以坦白地说,我不喜欢数学,真的不喜欢。

02.面对阴霾,不可放弃

但是即使是这样,我却从没有放弃过在数学上的努力,实际上,这是我花费心血最大的一门学科.我明白,即使不喜欢,即使学起来很辛苦又收效甚微,我也必须尽最大努力学好数学,因为功利而又实际地讲,我需要那高考中占150分的科目成绩,送我进入理想的大学,获得自己想要的发展。

下定了这样的决心,我便迈出了战胜偏科的第一步。要真正战胜偏科,我们首先需要接纳这个不完美的自己,摆脱自卑感与畏惧心理。或许是由于虚荣心、自尊心的驱使,每个人都会下意识地隐藏自己的短处,展示自己的长处。在学习中,我们也常常会夸大自己的优势科目,刻意忽视弱势科目。

这样的做法本无可厚非,但是在面对学习中的不平均情况时,这样是无济于事的,丝毫无法改变偏科的现状。所以,我们首先必须正视并接纳我们有些地方擅长、有些地方不太灵光的现实。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短处嘛,我们看到的那些好像科科超强、没有劣势的学术大牛们,成绩也不是完全平均分布的,他们也有自己头疼不已的弱科。

只是他们在弱势科目上下了更大的功夫,使它们不至于太拖自己的后腿,再加上优势科目的强力弥补,总分便跃至人前。除此之外,我还发现了偏科问题的严峻性:一科瘸腿如果太严重,有时会导致全盘皆输。

总结一下,总分高的学生各科分数分布大多是“一超多强”的局面,有至少一科很厉害,其他科目完全可以一般般,甚至可以有点差。但如果你有一个弱科,落魄到了永远垫底、惨不忍睹的境地,那么无论其他科目多么强势,怕是也救济不了这个“穷亲戚”喽!

03.战胜偏科,总会有诀窍

因此,战胜偏科是非常必要的。下定了决心,我们还需要为自己设立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

要想让劣势科目赶上大部队的步伐,大前提便是给它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

在紧张的高中学习中,我在制订计划时有所侧重,把每天晚上6点到8点的思维黄金时间留给这最让人头痛却也最重要的数学。为了节约时间,其他科目作业的完成我会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但数学作业我一定认认真真、不打折扣地做好。

平时我不积攒不懂的问题,尽量多向身边数学好的同学讨教具体知识以及学习方法,即使自己认为很基础、都有些不好意思问的问题,我也会硬着头皮请教他们,而他们也会耐心地给我讲解,邻座的小野和坐在我后面的小陈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不仅如此,我还成了数学老师办公室的常客。课堂上能问的问题,我当堂或者课间就尽量问明白,还有余下的便去登门拜访,这样可以不让问题像雪球一般越滚越大、越滚越吓人。

有了和老师交流的经历,我才发现:自己以前由于这一科学得不好而产生的对老师的畏惧心理,对老师会瞧不起自己的种种担心,真是误会了和蔼可亲的老师。从这以后,老师会更多地认识到我对这一科目的重视,于是平时会更注意我的学习情况,耐心地进行针对性指导,在考砸时鼓励我,甚至在上课时也开始和我进行眼神交流,根据我的理解调整讲课进度。

对于老师的关照,我不仅仅受宠若惊,更是备受鼓舞,铆足了劲要把数学搞上去。

04.制定目标

你要有一个分数构想。

我在对数学的分数构想是100分,要达成这个目标,就要知道自己哪一块的分数必须拿到。

以全国卷为例,首先,选择题和填空题最多允许自己错一道。选择题和填空题的最后一题如果做不出来,能蒙就蒙,不会做就直接放弃,节省时间去做后面的大题。

必答大题要拿到52分。前面的三道大题:三角函数/立体几何、概率统计题,每题12分,这是一定要拿到的。

导数题目的第一问一定是会做的,第二问一般是构造一个函数,求它的单调性,这样也能拿到8分左右。圆锥曲线的题目,第一问一般是求圆锥曲线的方程,第二问圆锥曲线和直线联立,之后再用韦达定理写出根与系数的关系,其他的再写一点点,8分就不难了。

选做题,10分,一般就是套用公式。我推荐大家选的是第一个——极坐标与参数方程,不推荐做第二个题。因为不等式的选做题如果是证明题,是很难证出来。

这些都是要完成自己的分数构想所需要拿到的分数,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构想去设计自己每一块应该拿到多少分。有了分数构想之后,就要通过多练习,保证自己拿到该拿的分数,完成自己的分数构想。

05.重做一遍很重要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平时怎么做题的?只完成作业,如果作业不要求对答案就不对答案?完成作业后自己批改,就算完成作业?批改后错的将答案案抄写一遍就算结束?

我做数学题的方法是:

做完后查看答案,即使做对了,也要看看详解里有没有更好、更便捷的解法。如果做错了,不看详解,合上答案再重做一次。如果还是不对,仔细看完答案的方法后,合上答案,按答案的方法做一遍。

不要觉得这是多此一举。因为你看完答案,只是对答案的理解,只有自己做一遍才能真正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掌握方法,很有可能合上答案之后,你自己做到一半就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了。这个时候你再打开答案,再自己做一遍,才能加深对这个方法的记忆,在考试中遇到了才能得心应手的做。如果答案的解题方法是你第一次遇到,不妨就把这个方法记在本子,之后遇到同类型的题目才能更好地解决。

数学这门学科真的是要多刷题,我的建议是可以根据题型和知识点来做题。练习册的话推荐高中必刷题,里面的题难度是从简单到提升到难的,我一开始数学差,都是从基础的开始做,然后慢慢提高,买太难的习题我不会做也没用。而且必刷题里面也有分专题板块的,可以根据自己薄弱的题和知识点去做,我那时候函数大题最差了,就搁这块钻研。想钻研难题的话还赠有一本狂K重点小册子,而且都是重点难题!

如果数学基础太差的话,建议还可以配一本教辅书,像教材划重点那种就很不错,里面知识点很全,层层解析也很容易看懂,预习复习都很合适。附赠的秒重点小册子,可以随手带着背记。我那时候就老是做题的时候拿来翻知识点,我们老师说了,平时做题多翻书好,动手翻的次数多了记得更牢,盲猜不可取,问别人又太轻松知道了,翻书才是正确打开方式!但是到高二什么必修选修书就一堆了,这时候有这么一本小册子简直不要太方便了。

这些努力,我的数学成绩慢慢好起来,慢慢地接近平均分,然后稳定在平均分之上,再往后逐渐冲进第一梯队,和自己的目标分相接近。和从前的偏科现象,以及自己对数学的恐惧对比,现在的我,已经对数学满怀信心。所以,亲爱的朋友们,请你们也千万别放弃。

希望我的经验,能带给你们一些帮助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