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张罚单来袭,楼市按下“熄火键”

2019-08-03   博闻财经
本文由博闻财经团队原创出品

今天,楼市传来了一个大消息。

据经济日报披露:

截至7月末,银保监会、各地银保监局及分局2019年已开出近1500张罚单,涉及全国共312家银行、868名相关责任人员被罚,50人被禁止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46张罚单罚没超过百万元,总罚没金额超过4.3亿元。

最为关键的是,这1500张罚单中,仅房地产一个行业,就受到了115张,属于重灾区。

涉及的银行多达50家,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农商行和农信社均在内,累计罚款4729万元。

看到这,大家应该明白,谁才是上半年土地市场火热的罪魁祸首。

5月份楼市进入新一轮收紧之前,其实全国各地的楼市都在躁动中。

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热点城市,土地市场俨然是炎炎盛夏,地王频出,盛宴不断。

苏州、徐州、常州、杭州、无锡等城市,地王轮番上演。

将土地市场带入夏天的,是手拿现金的房企,他们手中的钱,多半来自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

年初的降准,以及各个城市争相取消限价、限售的举动,让金融机构闻风而动,以为又一轮牛市要来,开始大规模给房企提供融资,趁机捞一把。

然而,年初以来,官方正式文件中,从未提到过要给房企放宽融资渠道,于是金融机构们就只能违规融资。

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95家房企融资金额达7169.2亿元,这其中有多少违规的融资我们不清楚,但以115张罚单,4729万元的罚款,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

好在,进入7月,银保监会出手及时,与国家发改委一起,全面收紧房企融资,按下了楼市“熄火键”。重要会议上,更是为下半年的楼市定下了基调,“不会刺激房地产拉动经济”。

管理层收紧房企融资渠道,效果立竿见影。

根据用益信托统计,七月房地产集合信托规模为485.35亿环比下降39.53%,同比下降22.81%,降幅明显。

7月份房企拿地战略收缩,土地市场盛宴不再。

克而瑞数据显示:

7月份,300城经营性土地成交建面1.79亿平方米,同、环比分别减少8%和7%。

土拍溢价率进一步回落至12.9%,环比再降6个百分点,各线城市溢价率全线回落。

同时,近6成百强房企7月拿地金额远低于前6个月平均水平,部分房企零拿地,如建业地产、合景泰富等。

富力地产更是第一个跳出来,公开宣称,暂停拿地。

融资收紧,影响面绝不止于房企拿地战略的收缩,还关乎中小房企的存亡。

融资是房企获得现金流的渠道,房企玩转房地产,一是靠现金流,二是靠高杠杆。

如今杠杆和支点均被制约,而密集的还债期又临近。

华泰证券研报统计,2019年8-12月,地产债总计到期量达2106亿元,其中8-10月地产债单月到期金额较大。

要债的逼上门,借钱之路又被堵住,这可愁煞房企了。

财大气粗的头部房企还好,财力不足的中小房企,要么降价去库存回笼资金,要么卖项目求存,否则只能沦为被吞并的对象,毕竟上半年就有274家房企破产。

消息面上可以看到,7月,粤泰股份、新城控股、泰禾等多家房企发布公告出售现有项目套现以缓解当前公司流动性面临的困难。

7月16日,新湖中宝发布公告,宣称已将位于上海、浙江温州和江苏启东三个地方共20个地块,以67亿元,打包转让给了以并购称王的融创。

此外,融创在郑州的某项目降价出售,已不是什么秘密。

另一头部房企披露半年报中的的数据显示,也降价了:上半年销售均价为9013元/平米,相比于2017年的9080元/平米、2018年的9267元/平米,单价分别下降了67元、254元。

下半年房企承压较大,第三第四季度中心城市的刚需客会有一些捡漏上车的机会,需要抓住,毕竟中心城市的人口不断增加,房价长线仍会慢涨,错过了这次,下次想上车,车票会更贵。

整体来看,下半年住宅市场与土地市场主基调不是跌,也不是涨,而是稳。

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这是年初住建部给今年楼市定下的总基调,所有的调控和放松,都是围绕这个目的进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