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进行时丨在岚医生魏朱玲:守在战“疫”第一线,做群众健康的“守护者”

2020-02-04   中国平潭

福建日报APP-新福建2月3日讯(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哲昊)“您好,请问您现在感觉如何?哪里不舒服呢?是否有发热症状?”3日上午9时许,平潭综合实验区医院杂病门诊室,科室负责人魏朱玲正戴着口罩、穿着工作服,“全副武装”地坐在台前,向病人了解详细病情。结束门诊后,她还要与同事探讨住院病人情况等,对病情进行研判。

现年52岁的魏朱玲长期从事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医龄”近30年。疫情爆发蔓延以来,她奋战在感染科工作岗位上已整整12天,平均每日工作近10个小时,几乎是以医院为家。查房、下医嘱、排查病情、病人调配、召开会诊……她的工作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几乎没有一刻间隙。

1月22日,魏朱玲接到通知:为应对“新冠”疫情,医院决定启用新院区感染楼,要求一天内完成感染科搬迁工作,组建传染病隔离病区。

时间紧、任务重。接到指令后,魏朱玲便立刻扑在工作上,奔走在新、旧院区之间,与院感、医务、总务后勤等部门沟通协调搬迁中的问题,并认真查看每个细节,确保搬迁工作有序进行。

在全科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短短一天之内,新院区感染楼顺利启用,发热门诊和隔离病区正式投入接诊收治。可魏朱玲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休息,就立刻投身防疫工作岗位。

据了解,平潭协和医院感染科采取24小时值守,还从其它科室抽调数名人手,近20名医护人员实行三班倒制度,放弃休息时间,全力投入防控工作。

舍小家保大家。这个春节,魏朱玲处在“随时待命”的状态,甚至没能和家人吃上一顿团圆饭。只要一收到上级、同事的电话通知,魏朱玲便戴上口罩出门,奔赴一线,时常要加班至晚上11时。“患者病情瞬息万变,一旦需要组织院内专家会诊或是需要人手轮班调配,就算是凌晨也得做好‘上战场’的准备。”她说。

就在不久前,一名武汉来岚患者出现发热症状,来到医院就诊,按照规定,需要对其进行住院隔离观察。其间,该患者情绪波动大,甚至在病房肆意哭闹。

“医院里人来人往,此刻绝不能引起恐慌!”听闻消息,魏朱玲放下手中的热水杯,立刻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后,她一边通知心理咨询师前来,一边通过对讲机与患者沟通,缓解其紧张情绪,逐步取得了患者的理解和信任。

经过一番解释,该患者也明白了医护人员工作的不易之处,不但表示自己将配合进行隔离观察的工作,还为“医护天使”们点赞,魏朱玲悬着的心这才落了地。“这姑娘的家人也正接受隔离观察,不在她身边,尚还不清楚自己是否患上新冠肺炎,我很理解她的彷徨无助。”魏朱玲告诉记者,只要有利于患者心情平复、病情好转,自己辛苦点不算什么。

“疫”字当头,感染科正是接触病患最多的地方,医护人员暴露风险极大,必须穿上防护服、隔离衣工作。由于长时间穿戴隔离衣,衣袖口反复摩擦手腕,魏朱玲的右手已过敏严重浮肿且布满伤口,她却一度遮掩,不愿让人发现这一情况。

让魏朱玲感到欣慰的是,自己科室团队的医护人员各个都有担当,大家加班加点,紧密配合,把防控工作做到最到位,共同守护平潭这片“净土”。“同事们为了照顾我这老同志的身体情况,还争着替我查房,着实感动!”

很多人都不知道,魏朱玲是“带病”上阵。早在2008年,魏朱玲就被查出患有恶性淋巴瘤,但她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坚持守在工作岗位上。

事实上,2003年“非典”肆虐期间,魏朱玲就曾奋战在前线。如今,当新的疫情爆发后,她再次披上“战袍”,冲在最前面。“作为一名高年资的感染科医生,在这特殊时期,只要能够站得起来,我就一定会守在防控抗疫第一线,做群众健康的‘守护者’,打好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谈起战“疫”工作,魏朱玲信心满满。

  • 来源:福建日报APP-新福建
  • 责编: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