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2月9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重要生活物资生产保供有关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通报疫情情况:
2月8日0时—24时,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656例,其中湖北2147例;新增重症病例87例,其中湖北52例;新增死亡病例89例,其中湖北81例,河南2例,河北、黑龙江、安徽、山东、湖南、广西各1例;新增疑似病例3916例,其中湖北2067例。当日新增治愈出院600例,其中湖北324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31124人。截至2月8日24时,据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33738例,其中重症病例6188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649例,累计死亡病例811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7198例,现有疑似病例28942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371905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88183人。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53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26例,澳门特别行政区10例,台湾地区17例。全国除湖北外其他省份每日报告的确诊病例数从2月3日890例下降到2月8日509例,下降幅度达到42.8%,这表明各地联防联控机制以及严格管理等防控措施正在发挥作用。
连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行各业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全力抗击疫情。昨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佳节,从昨晚到现在,又有辽宁大连、锦州两支医疗队的千余名医生和护士告别家人,紧急赶赴武汉,支援雷神山医院的患者救治工作。截至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已累计从全国调派11921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
在这里,我们要向成千上万勇敢的卫生专业人员和所有一线救援人员表示深切的敬意和感谢,他们在春节期间不分昼夜地工作,医治患者,拯救生命,控制疫情。正是有了他们无私无畏的付出,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阻击战!也希望全社会更加关爱这些冲锋在防疫一线的英雄们。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贸司副司长陈达介绍物资保供相关情况:
按照中央应对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牵头,多部门参与的生活物资保障组自组建以来,全面履责、全力奋战,建立健全快速响应和联动的工作机制,加强与武汉等重点地区的对接,并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并实施保供稳价预案。在武汉这样的重点地区,我们主要是保障蔬菜、肉类、粮油等生活必需品供应,我们突出抓了三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实时监测、对接资源、协调运输。实时监测方面主要是对武汉市大型的批发市场、超市的供应和价格情况实行日监测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并处置潜在的供应风险。比如,1月26日发现武汉市部分蔬菜品种出现供应偏紧的情况,我们立即组织协调山东省寿光市紧急调运了350吨蔬菜。对接资源方面,主要是协调有关方面准备好随时可调运供武汉市和湖北省使用的重要生活物资,比如我们在江浙沪地区安排了1万吨的中央储备冻猪肉,专门为武汉市备用,近日将直接发运2千吨至武汉市。协调运输方面,主要是建立武汉市生活物资保障的供应保障线,畅通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2月4日,我们也紧急协调了云南省供武汉市蔬菜运输中途受阻的问题。
在全国范围保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项举措:
从最新监测的数据看,2月8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米面油零售价格与节前基本持平,猪肉价格小幅上涨后趋稳,鸡蛋价格稳中趋降,15种蔬菜价格比1月30日高点回落了10个百分点。从后期看,全国以及武汉市等重点地区重要生活物资的供应是有保障的,价格预计总体平稳,我们将持续加强监测,对可能出现的个别地区、个别品种供需矛盾及时予以解决,尽最大的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司副司长杨礼胜介绍蔬菜生产情况:
去年冬春以来,各地积极推进蔬菜产业发展,近两个月来,光热条件总体适宜,不论是北方的设施蔬菜还是南方的露地蔬菜,长势都很好,面积产量都略有增加,供应量充足。从全国看,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预计全国冬春蔬菜在田面积8400多万亩,产量约1.7亿吨,均比去年同期增加2%左右。预计2月份全国的气温总体偏高,利于蔬菜生长发育,且蔬菜生产逐步进入旺季,产量将进一步增加。从主产省来看,“南菜北运”7个省和北方设施蔬菜3个省冬春蔬菜面积、产量都占全国的八成以上,据这些省份反映,当前的面积产量都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所以,从生产方面来说,今年冬春蔬菜的生产形势是好的,供应量是充足的,满足市场需求关键在于抓好产销衔接。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孔亮介绍肉蛋奶供应情况:
肉蛋奶是老百姓菜篮子必需品,生产和供应都不能出现问题。2019年除了猪肉产量下滑了21.3%外,其他的畜产品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禽肉增长了12.3%,牛羊肉增长了3.2%,禽蛋增长了5.8%,牛奶增长了4.1%,生猪生产也在加速恢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因为一些停产停工,调运受阻等原因,畜牧业生产受到了较大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农业农村部迅速行动,协调相关部委,推动各地加快恢复正常的生产和流通秩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王斌介绍相关情况:
第一,湖北和武汉市生活必需品市场的供应情况。连日来,湖北生活必需品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库存基本稳定,生活必需品价格进一步回落。全省重点的调查大米、面条、食用油、禽肉、牛奶商业库存可以保障10-15天的供应,猪肉、鸡蛋可以保障5天左右的供应,蔬菜动态库存可以保障3天左右的供应。大家一听只能保障三五天,也不要紧张,因为这是动态库存,每天销货以后还有持续的货源补充进来。武汉市生活必需品供应状况明显改善。2月7日,白沙洲和四季美两大批发市场蔬菜交易量达到3000吨左右,较前几天大幅增加。其中,四季美市场70%的蔬菜商户已经恢复了营业,武商、中百、中商三大超市的肉类可以满足5-10天的销售。还有一些大型企业,在汉的库存可以满足冻肉消费40天左右的存量。武汉市政府正在推动逐步恢复农贸市场经营,组织露天马路市场营业,截止到2月8日已经有14个露天马路市场开始营业。这两天,马路市场摊位上售卖的既有土豆、萝卜、大葱等耐用耐储的大路菜,也有藜蒿、红菜苔、小油菜等武汉市民喜欢的当季新叶菜。大路菜主要来自白沙洲、四季美从全国各地调集来的货源,鲜叶菜主要是马路市场的这些摊主开车到武汉周边的农户地里采购而来的。这些马路市场比较开阔,不用排队,周边的居民还是非常愿意到这里来采购。另外,一些电商平台和大型的商超探索开展蔬菜的套餐预售模式,也就是说头天可以通过微信下单,第二天自己到店去自取,这种方式提高了效率,减轻了流通企业的负担,减少了人流聚集,受到市民的欢迎。我们认为,这种方式是值得各地推广的。
第二,全国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的情况。新冠肺炎发生以来,人民群众对生活必需品供应更加关注,需求阶段性增加,加上春节期间零售网点开业率不高,人手不足,物流配送不畅等因素,前期部分省市出现了局部城市有恐慌性集中采购的问题,一些零售终端的蔬菜、粮油、方便面等部分品种出现了空架的现象。对此,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迅速采取措施,指导零售企业及时调运补货,增加上货的频次,及时向社会发布市场供给的状况,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稳定市场预期,相关情况已经得到有效的缓解。目前,全国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总体充足,品种丰富,价格基本平稳,刚才农业部也介绍了,我们后续还有坚实的生产供应基础。2月8日,全国的粮油价格保持平稳,肉类价格变动不大,禽产品价格小幅下降,蔬菜价格略有上涨,水果价格小幅回落。元宵节当天各大商超普遍加大备货,蔬菜、肉类、汤圆等商品销售大幅增长。个别地区、个别时段、个别品种仍然存在着短暂的缺货现象,比如鲜肉、鲜菜、口罩、消毒液等不一定能够及时供应。当前的防疫防控任务十分艰巨,物流不畅、人工短缺、成本大增、集中购买等问题仍然存在,市场供应很难达到平常时期的水平,对此我们正在抓紧组织推进逐步解决,也敬请广大消费者体谅特殊情况下流通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
第三,下一步的工作措施。重点是四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确保重点地区的供应,继续发挥九省区市联保联供协作机制的作用,指导湖北省武汉市商务部门进一步化解物流微循环不畅的问题,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加强对重点地区生活必需品供应的指导,做好局部地区应急调运的准备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协调解决生活必需品市场面临的物流运输、员工短缺等突出问题,畅通蔬菜等农产品储运的外销渠道,针对人员集中返程需求增加的情况,重点指导大中城市加大生活物资的调运和补库力度。
二是进一步动员企业开门营业,指导各地科学评估、分级防控,在做好防疫安全的基础上,尽快组织动员有条件的商贸企业复工营业,增加上岗员工,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
三是进一步扩大急需的短缺物资进口,增加猪肉进口,充实国内储备,及时投放国储冻猪肉。组织开展国内急需的口罩、防护服、防护眼镜等进口,补充国内急需,服务疫情防控。四是进一步加强市场监测预警。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鹏 孟德才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