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对抗疫情,杭州市出台规定,凡是从疫情重点地区回杭人员,必须接受14天的居家隔离。14天不能出门,对于任何人来讲都挺不习惯!被隔离的人员,他们的生活如何得到保障了吗?
今天,记者电话专访了被隔离的一家三口,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王先生(化名)一家三口,住在拱墅区上塘街道 某社区。在春节之前带着爱人和女儿,返回老家湖北黄石探望父母。1月23日农历腊月二十九,返回杭州。那时,杭州还没有要求居家隔离。
王先生的妻子张女士(化名)表示:
我们当天回来就跟学校报备了,学校马上引起重视,让我们马上跟社区报备,整个杭州开始排查了,第二天接到社区电话再也没有出去过。 我们不紧张,因为回去到回来没有切除过任何人。
社区马上沟通联系,社区领导 告诉记者:
我们装的这个监控,安在门口上面。有感应的,红外感应的。微信加好,电话给他,我说,你们需要什么服务、买什么菜、用品,原来送菜的送到门口,现在我们帮他送,送菜送上门!我们把菜放在门口,微信告诉他,菜送上了,他们自己门开拿进去。中间我们一个是进行电话的沟通,每天有两次体温正不正常,他们自己测。时间长了,他们不知道什么情况。14天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比较煎熬,电话跟他们聊一聊,放松一下心情。
51岁的社区网格员叶裕瑞,负责给 王先生 和另外一户被隔离的家庭采买物品。他坦言,接到这个任务,他最初是紧张的。
我们开始给他们量体温。眼镜、口罩、手套全部武装。第一次是比较紧张一点,后面他们自己每天量好报上来。我是负责两户,早上七点多钟到这里,晚上五点多钟回去。不管他们有什么需要买菜呀,发到我手机上,我去超市里边儿给买好,要数量多少、买什么,照片拍好,钱微信上通过红包发过来。年初一就开始送了,菜放好就尽快离开。送过两三次之后,不紧张了。因为他们家人也没事了(不发烧)。职责所在!总要有人去做!我也是个党员,总要有一个人送上去,他们要生活。
网格员叶师傅
从1月24日起到今天已经过去13天了,胜利在望,王先生一家很乐观:
王先生:闷还是有点闷的。社区还是挺好的,每天有一个医生会打电话过来询问一下每天的身体状况。
妻子:还有专人,两天收一次垃圾。每天我负责一日三餐。早饭吃好,小孩儿就开始做作业,我老公他们公司开始上班了,在线的。稍微一过,我就开始准备中饭,一点多吃好,他们下午可以玩一下,我们睡个午觉。起来就又开始弄晚饭了。平时我女儿上课,我六点半就要起来,烧饭。现在睡足了,正好在家里好好休息。哈哈哈哈。
11岁的女儿学习生活安排的很规律,上午写作业,两点到四点画画,群里打卡发一下,四点到四点半在家里一边动感单车一边看电视,之后再看两个小时书吃饭。
妻子表示,有ipad,就觉得是天大的乐事了
2月7日,王先生一家隔离期满。记者问一家三口有没有在数日子,他们说:
妻子:那是在数的!13天了,还有一天就要解放了!还好因为家人都在身边,所以,这是难得的亲子时光。
女儿:外面太危险了,出不去,家里面有吃有喝的。
王先生:每天都跟我爸妈视频,因为他们也比较孤单,在老家。本身是可以陪他们过年的,这点上还是有一点,怎么说呢?亏欠父母的。暑假的时候看有没有时间回去陪陪他们。
有了这一次难忘的经历,王先生一家颇有感触。
王先生:切实感受到政府对老百姓的关心,也是非常的到位。
妻子:所以,我觉得这个都是相互的,疫情当前我们都懂!
王先生:还是要靠大家齐心协力渡过难关。我相信很快就能够把这个疫情控制住,所有的生活应该能够恢复正常。
红建河社区副书记 叶其扬
关键时期,如何一方面做疫情工作控制,一方面赢得居民的理解和支持?红建河社区副书记 叶其扬告诉记者记者。
居家隔离人员,我们现在有22名。我们要换位思考,居民群众想要什么、需要什么。管的越严,他们越配合。佩服他们,减轻我们的压力,挺感谢他们。在疫情面前更加团结。
西湖之声记者东磊报道
值班编辑:Nico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