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记者进百村|船山区桂花镇金井村:种上“致富果”,生活别样甜

2021-02-03   遂宁新闻网

原标题:百名记者进百村|船山区桂花镇金井村:种上“致富果”,生活别样甜

《遂宁日报》2月3日03版截图

村名片

金井村位于船山区桂花镇南部,距桂花镇场镇1.5公里。全村有668户205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3户172人。2014年,金井村被列为省级贫困村,2016年退出贫困村序列,2019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近年来,金井村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四好村、全市美丽宜居试点村等荣誉称号。

大事记

2014年,金井村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

2015年,金井村在大兴基础建设、壮大特色产业上发力,全村面貌迅速发生改变。

2018年初,金井村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四好村”;同年,金井村被列为全市首批乡村振兴试点村。

2019年12月,金井村被中央农办、中宣部等5部门命名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乡村振兴路

船山区桂花镇金井村:

种上“致富果” 生活别样甜

柑橘、葡萄等产业遍布全村,白墙灰瓦的扶贫新居令人眼前一亮,村里还建有便民服务中心、医养中心……日前,在船山区桂花镇金井村,一派村美业旺的新农村发展景象令记者倍感振奋。

脱贫攻坚,让金井村完成了由省级贫困村到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的蜕变。脱贫攻坚以来,金井村围绕“党建引领促脱贫、产业强村助振兴”主题,走出了一条“组织强、产业兴、邻里和、百姓富”的发展之路,勾画出“美丽生态、村和业兴、宜居幸福”的美好画卷。

船山区桂花镇金井村新貌。

便民利民举措多

村民幸福感倍增

“最近,几个企业在招工,有务工需求的村民可以了解一下。”清晨,金井村的大喇叭又响了起来,播报的招工信息引起不少村民的注意。

这几年,村里的大喇叭除了播报全村的重大事项,还增加了一个重要职能:发布招工信息。

金井村第一书记林文君介绍,近年来,村里通过村级广播、村民微信群等方式发布信息,帮助不少村民实现就近务工。仅在2020年,该村就有100多人在市城区以及金井村实现就近务工。

寻求工作岗位是让闲置劳动力“走出去”,而设置便民服务站则让老百姓办事“不出村”。在金井村便民服务各窗口,各类咨询服务、代办服务、上门服务都是为民服务的重点事项。

“很便捷,工作人员的服务也很贴心!”正在便民服务中心购买农村医疗保险的金井村村民王凤清说。

让村民幸福感倍增的还有不断丰富的文化生活。金井村的文化服务中心,承担着图书阅览室、农民工文化驿站、文化信息共享服务点等职能,成为村民休闲娱乐、自我提升的好去处。

在改善道路、水利基础设施的同时,金井村还建成400平方米村级综合体1个,配备文化室、图书室、“妇女儿童之家”、便民服务中心、幸福文化院坝以及健身设施,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建成总投资700余万元集医疗、养老功能于一体的桂花医养中心项目,收住失能、半失能特困老人79人,社会养老人员4人,提供医疗和康养服务。建成65平方米卫生室1个,百姓就医实现小病不出村。

据金井村村支部书记漆建介绍,医养中心的建设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老有所养的幸福场所,更带动了本村群众务工,村里有10多名村民在医养中心当护工。

“以前,不敢想象村里会建设得这样漂亮。”村民徐小丽感慨,脱贫攻坚让村里一天天变亮,也让村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

党建引领促发展

“党建联合体”成村民“主心骨”

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基层战斗堡垒发挥了中坚作用。在金井村,脱贫后的村民们在“党建联合体”的引领下,用崭新的面貌诉说着他们脱贫奔康的故事。

如今,定期到村委会开会,已成为金井村村民杨哲世的常态。杨哲世介绍,每个月不定期召开几次会议,是金井村“党建联合体”的主要活动之一。

2016年金井村成功脱贫摘帽后,迎来了新的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林文君成为驻村工作队的带头人。林文君与村两委班子共同商议,建立了“党建联合体”,党建联合体包括支部联建、阵地联用、人才联育、活动联开和信息联享等几块构成,积极探索村支部、共建社区、帮扶企业、共筑单位等共建联合体,实现了“五联”强基。

“党建联合体”成立后,村两委制定措施,通过凝聚人心、政策帮扶、政策落实、提高村民思想意识等方面来开展工作,让村里的党员加入到脱贫工作中来,由党建引领、党员带头,来密切联系贫困户,一起携手让脱贫工作继续深入开展下去。

经过几年的努力,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村里形成了法治有序、德治有效、自治有力的良好局面。金井村的基层党建工作已成为推动全村脱贫攻坚的强大引擎,为乡村建设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船山区桂花镇金井村川渝鱼菜共生基地。

拓宽产业增收门路

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金井村新引进的四川郝溪矿泉水有限公司即将在春节期间投产,这些日子,60岁的村民杨哲龙在厂区内忙个不停。“村里企业多了,我和老伴就在厂里打工,一个月能挣5000多元。”杨哲龙喜滋滋地说。

近年来,金井村先后引进四川可士可、中泰沣耘发展柑橘、葡萄等水果种植1074亩,437户均受益累计增收土地流转金约5000元,并带动村民50余人通过就地务工实现年人均增收5000余元。

建成的可士可、中泰沣耘柑橘、葡萄种植项目,林辉专业合作社垂钓体验项目、金桂苑农家乐项目,以及在建的矿泉水厂、川渔鱼菜共生、山中时光亲子农场等8个项目,有效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带动村民100余人就业。

2020年,金井村村集体收入达到12.6万元,超过前三年的总和,全村经济由“输血式”走向“造血式”的良性发展模式。

“我们正积极打造百鹤林农家民俗院落,发展乡村旅游。”林文君介绍,村里正加快产业培育,有效带动更多村民增收,为实施好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船山区桂花镇金井村葡萄种植基地。

人物访谈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访桂花镇党委书记吴凤琼

2019年,全镇省级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村序列;2020年,所有贫困户成功实现脱贫……桂花镇在脱贫攻坚中何以交出这份答卷?记者采访了桂花镇党委书记吴凤琼。

据吴凤琼介绍,2020年,桂花镇持续巩固脱贫成果,聚焦836户2304名贫困人口“一超六有”高质量达标,为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牢基础。

“拓宽致富渠道,构建增收新局面,为实施乡村振兴夯实基础。”吴凤琼介绍,桂花镇抓好劳务输出,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结合“春风行动”输出务工人员到山东、江西务工;利用桂花镇周边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帮扶干部“点对点”介绍务工岗位,实现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务工。满足贫困户小额扶贫信贷需求,鼓励贫困群众参与“短平快”产业发展,用好用活各类扶持资金。

产业发展是拓宽增收渠道的重要举措。该镇巧打产业扶贫“组合拳”,把产业扶贫作为实现长期稳定脱贫的根本途径。大力培养生猪、青花椒、柑橘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培育种植大户4户,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1个、家庭农场7个,鼓励因疫情未返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务工就业,进一步增强“造血”功能。

吴凤琼表示,桂花镇将稳步推进精准扶贫巩固提升与乡村振兴全面开局有效衔接,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全镇农业产业提档升级。

记者手记

打通“心路”

引领群众走上致富路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帮助贫困群众思想脱贫,是保质保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绕不过去的坎。在金井村第一书记林文君看来,驻村时光,注定是他和帮扶干部们人生中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因为比打通道路和产业路更难的,是老百姓的“心路”。

如何激发村民增强脱贫奔康的内生动力尤为关键。为此,林文君带着村干部走村串户,给大家摆事实、讲道理。光说不够,他还组织村民去外地参观,看那些成功脱贫的村镇是怎么发展旅游、如何发展产业的,一次两次三次,村民们“眼红了”,后来,村民们主动找到他,以实际行动支持产业发展,参与发展。林文君知道,走向群众的“心路”,打通了!

脱贫攻坚以来,无数个村的村容村貌变了,发展思路变了,这背后是有像林文君这样的扶贫干部打通了走向群众的“心路”,以及他们俯下身子倾听民意的初心。

来源:全媒体记者 梁界波/文 李四海/图

编辑:王 张霁雯

责编:林 敏

审核:冉启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