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晕倒在工地上,再也没能起来,农村人60岁了为何还会外出打工
文/姚志芸
(当您打开这篇文章时,感恩在我心。在浩瀚的网络里,姚志芸坚持正能量的导向,或许微不足道,但您的关注和留言支持就是小编的全部动力。)
小时候小姨夫家口粮不够吃,小姨总是带着弟弟妹妹来我家。一个养不活老婆孩子的男人,让小姨天天收拾。后来生活好了,小姨夫脾气越来越好,平时低头干活,话也不多。
好不容易妹妹大学毕业考上了人民教师,弟弟虽然不好好念书学了水电工,听说收入也很不错,一家人生活也越来越好。妹妹出嫁后,给弟弟城里买房,虽然是二手房,好歹把家安在了城里。
日子红红火火了起来,可小姨夫60岁了,依然选择去工地打工。今年弟媳妇怀孕,还有一个多月就要生了,苦命的小姨夫还来不及看一眼自己的孙子,撒手突然去了。
没有任何征兆,说是突然性心脏骤停!倒下去就没有再起来,生命的脆弱是如此的不堪一击,虽然弟弟妹妹都已经结婚,可小姨夫还没来得及享一天福,生活刚刚好起来,小姨夫却留在了打了一辈子工的工地上…
60岁左右的一代人兄弟姊妹多,兄弟姐妹六七个的不在少数,经历了共和国从成立,也见证了生活的变迁。从小时候一贫如洗吃不饱饭到现在小康富裕的生活,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无论时代怎么改变,父母的心永远都在子女身上。他们的父辈没能给他们置办一点家产,但他们却要给子女最好的物质条件(天下父母皆如此),一个儿子一座小院,四间两层小楼。
有的还要给儿子在城里买房。手里有点钱还要给儿子女儿贴补点,还要带孙子看孩子,还要行农村的人情,比如婚丧嫁娶,老人手里得有几个钱…
80年代的农村家里唯一的收入就是种地,种麦子够吃,种蔬菜效益最好,种药材也不错…无论怎么算计,都是一亩二分地的事,因为大家都在种地,没有机会也没有可能去外面打工赚钱。
随着改革开放,进城务工成了增加收入的好办法,于是,男人进城务工,女人在家务农。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一个台湾的专家说,中国的经济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是中国踏踏实实干出来的,是多少农民工背井离乡付出努力的结果。
这是一群让人心疼的人,
小羌的父亲已经66岁了,可是他每年一样外出打工,小羌她却无能为力。
小羌她家就她和哥哥两个孩子,她和哥哥都没有结婚前日子还是不错,小羌自己挣钱自己花,父亲每年也是外出在工地上干活,母亲在家种了一些地,抽空也会去干点小工。家里准备存点钱让小羌哥哥成家用。
15年的时候小羌结婚了,后面一家人开始愁哥哥的婚姻大事。经过别人的介绍,小羌哥哥有了结婚对象,就开始准备结婚大事。
前前后后共花了二十来万,对于一个靠打工挣钱的家庭给孩子成家真的太不容易了。
当时家里并没有那么多钱,问亲戚借了一些,酒席收了一些礼钱,就先还了一部分。父亲就想着再出门打几年工应该就可以把账还上了。可是,永远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哥哥结婚二年,嫂子怀孕二次都在刚刚测出来的时候流产了,因为不知道什么原因,后面就开始做各种检查,这都需要花钱。
钱从哪里来?哥哥留着照顾嫂子,母亲干地里的活,父亲继续靠打工来支撑着这个家,没办法了就先找亲戚借,然后打工还债,只想着哥哥嫂子能把日子过好。
60岁了,本该是溜溜弯,打打牌的时候。如果这样想,那只能说太不了解中国农村了,放眼望去,农村干活的都是50岁往上的人,20岁到35岁之间的年轻人,读书不好好读,打工嫌苦,种地嫌累,一天天游手好闲还呼朋唤友的好不潇洒。
没有。都是生活逼的,都是叫钱逼的,或者可以说,是让不愿意长大承担责任的儿女们逼的…
笔者想起了一个亲戚,她说她家儿子是大匠人,一个月少说也要挣一万五六。一万五六的工资在一个小县城来说,收入绝对是杠杠的高工资,笔者六个月才能挣人家一个月的工资。
她儿子早已经结婚安家,房子是她和老公所有的积蓄买的,可她老公62岁了依旧去工地打工,因为儿子的工资高,却与老两口无关。儿子用老子的钱天经地义,老子用儿子的钱却抠抠索索,这究竟是什么世道
一个月一万五六的收入,给父母一个月800,我想父亲为不至于60多岁了还出去打工,老人们都节约,尤其在农村生活成本低,身体健健康康的老人一月在农村又能花多少钱?
人之所以称为人,是因为人性告诉你,你有父母需要赡养。
多少农村老人无人赡养?多少农村老人待遇不如一条狗?多少有儿有女的农村老人,还不如无儿无女的五保户被国家赡养?
一娘可养九儿,九儿无法养一老娘…这或许就是农村人60岁了为何还会外出打工
【原创作品】敬请点击头像关注,作品持续更新,非常喜欢您的认可欢迎朋友的点赞留言。用古色生香的诗韵点缀平淡的生活,拿抑扬顿挫的文字,给生命注入激情!
原创创作品,各平台同步发布,未经容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