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顾佳撕家长、斗绿茶、蹭富婆:每个当妈的,都是狠角色

2020-07-25   九州心理

原标题:《三十而立》顾佳撕家长、斗绿茶、蹭富婆:每个当妈的,都是狠角色

网上有个段子说,女人矫情胆小脆弱什么的,生个孩子都治好了。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三十而已》童谣饰演的顾佳,就用实力展现当妈之后,一名女性的“优秀与成长”。

顾佳生活在上海,和老公一起创业开了一家烟花公司。生了孩子后选择做全职太太,把家庭安排得井井有条,日子过得蒸蒸日上,顺便远程指挥公司的大小事务。

平时除了照顾孩子,还要学烘焙,做瑜伽,谈生意,拉订单……

全职太太做成顾佳这样,算是不少女性的终极梦想了。

看起来顾佳光鲜亮丽,住着上海高档小区,与东方明珠隔江相望,可是她这一路走得并不轻松,每一步都需要她未雨绸缪步步为营。

孩子想要上高档幼儿园,要经过幼儿园的面试,为了那次面试她准备了整整一年。

可是面试还是出了一点差错,她的儿子进入“待选”的阶段。听说她们顶楼的王太太可以写推荐信,她想方设法步入王太太的圈子。

在得知电梯停电,王太太又要去参加下午茶的时候,她“心机”地穿上拖鞋跑到顶楼,把拖鞋给王太太下楼用,她则是帮人家拎着鞋光脚走下来

闺蜜恰好看到这一幕非常心疼,她没有一丝丝委屈,笑着说:这是我当妈的修行。

不靠别人,只靠自己,为了孩子,吃点苦算什么。

当妈的人,能忍气吞声,也能横眉冷对。

由于一些事情顾佳得罪了儿子幼儿园家委会的会长,那位妈妈借着自己儿子过生日的由头,把顾佳的儿子接到自己家,并且关进“小黑屋”。

顾佳安慰好儿子的情绪,转身进屋脱下高跟鞋就揍了那两位作恶的家长一顿。

“三十年来第一次打人,比起体面,我有了更想保护的人。”

就问你飒不飒!

为了孩子的前途,尽最大努力;一切想要插足家庭的人,都是纸老虎;只要孩子受到一点伤害,虽远必“诛”!

这是顾佳,也是每一位妈妈的写照。

当妈后的女人,多少会有一些变化,变得柔软,变得坚强。

“顾佳式”的妈妈的确厉害,可是却不是大多数妈妈的榜样。正是因为她太优秀了,过于优秀的同时,也会变得高要求,苛求自己,苛求孩子,苛求伴侣。

所以到底什么才是“当妈的修行”?是妈妈为了彰显母爱,为了孩子牺牲自己,无所不能吗?

不,当妈的修行是妈妈自己内心富足,在养育过程中从孩子身上学到新的感知,获得自我的成长。

就像《母亲进化论》中说的:当我们把自己放在首要位置,反而能让我们拥有更多可以给予孩子的东西,而且,源自我们自身富足感的给予让我们觉得喜悦和充实,这是一个人在内心贫瘠,狼狈的状态下不可能做到的。

1.

当妈后的柔软,是孩子唤起的母爱

武志红老师说,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两个“我”,一个是理想父母的原型,另一个是自己内在的小孩。

看到漂亮的衣服,就想要给孩子穿。真正的孩子未必需要,我们内在的小孩却实实在在地需要。

我们还想给孩子最好的爱,就像理想父母的原型一样,无条件的,抱持的。

甚至对于别的孩子,对于生活中的其他事情,我们也会变得温柔无比。因为我们期待善良可以传播,期待别人会同样善良地对待我们的孩子。

同时,因为小孩子本身的柔软和脆弱,很多事都能激起妈妈们对糟糕事物的恐惧。

朱丹曾经在微博中说,自己是很爱开车的一个人,在德国自驾的时候开200码都不害怕,现在带着孩子,开到100都紧张。

有了孩子,他们就是我们与红尘之间最大的羁绊。

有一位网友在下面留言说:现在不敢玩刺激的东西,害怕孩子受伤,害怕孩子意外,害怕宝宝失去母亲哭着找妈妈,想想都难受。

当妈后,我们看待世间万物的方式,都会以一位母亲的视角。大街上看到孩子哭会心疼,新闻里看到被虐待的孩子会流泪。

女性孕育生命的母性,包容万物的温柔,都被孩子激发出来了。

有时候柔软,有时候又很勇敢,当妈后的人生变得很宽广,很丰富。

2.

当妈的修行,你可别当成西天取经

当妈这件事,确实能让女性更加柔软,更加“全能”,可是,当妈真正的修行不是锤炼各种技能,而是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获得自己身心的成长。

像顾佳那样完美,未必是一件好事。

网上有一个问题,说顾佳是不是当代女性的楷模?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的答案一定是否定的——顾佳太追求完美了,我们凡夫俗子不必如此。

顾佳第一次去王太太家看到人家的装潢与名画之后,她回到家第一反应是:我现在三十岁,老公我们好好奋斗,到了40岁争取也能像她一样。

老公体检血脂高,她就直接“下令”不许吃晚饭。

顾佳确实有些强势,有些追求完美。这样的顾佳很难复制,我们也完全不必如此。

要求自己必须活得没有瑕疵,360°无死角的妈妈,也就会以同样的要求,“扫射”老公和孩子。

孩子或者老公在完美妈妈的“镜映”下看不到真实的自己。在完美妈妈这面“镜子”里,大家都要活得完美,都必须是成功人士。

最后的结果会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孩子和老公会以极高标准要求自己,把注意力放在认识妈妈“镜映”里面的自己,一生都在寻找真实的自我。

另一种结果是,他们用变得糟糕,来对抗妈妈的完美,来证明自己的独立灵魂。

当妈这件事的确伟大,的确有很大成长空间。但是,为人母的修行并不是西天取经,谁也没必要不取得真经誓不罢休。

沿途中看看风景,和妖魔鬼怪逗逗玩玩,多关注自己,也是一种修炼。

妈妈关注自己,降低要求的做法,就是在给孩子留有“母婴间隙”的馈赠。

做妈妈没必要做到100分,就像曾奇峰老师说的,做到60分即可,剩下的40分,让生命中的其他人进入,让缺点和瑕疵进入,让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进入。

当妈是一种修行,可你没必要把自己当成唐僧。

别把自己逼成顾佳,你可以没那么“顾家”。

3.

为人母的修行,是爱和共同成长

当妈的修行,不应该是把自己逼成全能超人,而应该是在爱与理解中,与孩子共同成长,懂得爱与被爱。

很多成年人,背负着自己的童年创伤,成为了父母。

尤其是没有被足够爱过的人,不懂得爱,不会去爱。可是孩子的存在,陪伴孩子的成长也是为人父母重走童年路,自我疗愈的过程。

当妈后学会了爱,那是对孩子的爱,也是对自己内在小孩的爱。

曾经我对我的父母有着非常大的抵触情绪,他们让我做了多年的“留守儿童”,回到身边后也没有特地去弥补。

在我很多年的人生里,敏感,讨好,软弱,从来不敢拒绝,害怕与别人冲突,这些负面的情绪牢牢地抓着我。

我不能原谅我的父母,觉得他们太不合格了。

直到有了孩子以后,我发现做妈妈这件事,即使再努力,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即使再付出,也有威胁到孩子安全感的时候。

原来,有的父母看起来不尽责,可他们已经做了最大的努力。

他们已经以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抚养孩子长大,责备他们只能伤人伤己。

同时,孩子的软萌可爱,给了我最渴望的那种爱。她乖巧,爱我,让我在做母亲的过程中也治愈了自己。

做了妈妈的女人,为什么都会变了一个样子?

一方面是要逼迫自己强大,做孩子的铠甲。另一方面,在养育的过程中,重新认识了自己。

做妈妈的确是一件身心疲累的事,但也是能带给自己蜕变与成长的事。

当你享受做妈妈的快乐,也就能获得新的人生体验。

敢爱敢恨,无知无畏,有时候勇敢有时候怂,这就是当妈的修行。

来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ID:zqfxlg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