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故事本身并无过多新意,一位教师用自己的爱心、耐心,以及教书育人的热情和技能,将一群熊孩子培养成成才的故事。但就是这样一部略显平淡的文艺片,却让人对老师的付出、耐心、爱以及对孩子们的培养,让人感动到落泪,因为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那个调皮捣蛋、甚至差一点辍学的熊孩子呢?
这部电影里的孩子们足够幸运,遇到了马修这样的好老师,从几乎被抛弃、被世界忽视的境况一步步摆脱叛逆,获得成长。教育的意义或许正在于此,一个足够好的老师通过自己的独到的眼光和能力,帮助孩子们挖掘自身的潜力。
这让小编想起了自己求学时候的老师,小时候性格内向,学校食宿条件都很差,一度产生退学的念头,可当时的语文老师通过引导小编去阅读文学名著,给小编讲道理,最终小编在学业上坚持了下来。这么多年过去了,小编一直对当初这位老师的循循善诱充满了感激。也会经常去看望这位老师。
说远了,言归正传,小编回忆到这部电影时有感而发而已。这部电影对于孩子的教育是有意义的,无论从老师和家长,还是从学生本身的角度来看,没有学生天生是无用的,即使某一段学习成绩不好,但并不能因此就把学生完全否定,自己也应该对自己充满信心,学习成绩好、讨老师喜欢是一种优点,难道热情善良厚道不也是一种优点吗?见多识广、口才佳是优点,但是吃苦耐劳,动手能力强也是一种优点啊?我们自己大可不必自卑,更不能因为别人给自己贴的标签而自暴自弃或者破罐子破摔,每个人都是有潜力的,只不过潜力被挖掘的时机不一样。
愿每个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能遇到像影片中马修老师这样的好老师,对学生温柔、包容、耐心、有能力,也愿每个学生在叛逆的青春期都能被包容,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去,青春和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