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来自西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的杨小艳医生。
今天我们来谈谈0-6月龄婴儿母乳喂养的话题。
母乳喂养是自人类进化以来就存在的一种天然喂养方式,兽乳喂养婴儿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婴儿配方乳喂养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拯救了许多婴儿的生命,但配方乳的成分标准范围很窄,可对婴儿产生营养问题,配方乳喂养还可产生疾病与情感问题。随着爱婴医院的创建和复查工作的多年开展,我国0-6月龄足月儿纯母乳喂养率逐年提高,目前可以达到85%。
问题一:6月龄内婴儿的生理特点与母乳的完美匹配体现在哪里?
1、6月龄内是人类一生中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高于其他任何时期。
2、婴儿消化器官和排泄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健全,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及代谢废物的排泄能力较低。
3、母乳既可提供优质、全面、充足和结构适宜的营养素,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又能完美的适应其尚未成熟的消化能力,并促进其器官发育和功能成熟。
4、0-6月龄婴儿,需要完成从宫内依赖母体营养到宫外依赖食物营养的过渡,母体的乳汁是完成这一过渡最好的食物,又有什么可以与母乳相媲美呢?
问题二:为什么对6月龄内的婴儿最好提倡纯母乳喂养?
1、母乳喂养能满足6月龄内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母乳中的营养素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构成一个特殊的生物系统,为婴儿提供全方位呵护,既有生理的满足也有心理的满足,使婴儿在离开母体保护后能顺利地适应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健康成长。
2、母乳中适宜水平的营养既能提供充足而适量的能量,又能避免过度喂养(即大家经常说的大胖小子),使婴儿获得最佳的、健康的生长速率,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
最新的2016版的6月龄内婴儿母乳喂养指南(核心内容推荐了6条),我将一一给大家说明;
推荐1:母亲产后尽早开奶(即我们经常说的早接触早吸吮母亲的乳头),坚持新生儿第一口食物是母乳,而不是婴儿配方奶粉。
因为新生儿出生后4-5天之内的母乳是初乳,初乳富含营养(乳糖、乳清蛋白、油脂等)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球蛋白),有助于肠道功能发展提供免疫保护。
尽早开奶即让婴儿开始吸吮乳头的时间越早越好,获得初乳并进一步刺激泌乳,增加乳汁分泌(大部分母亲最终的结局是宝宝需要多少奶母亲就可以分泌多少乳汁)。研究已证实,如果全球所有母亲产后1小时即哺乳,可挽救100万婴儿的性命。
第一口食物是母乳,有利于预防婴儿过敏,并减轻黄疸、体重下降和低血糖的发生(因为母乳里的蛋白质是婴儿最需要的氨基酸比例模式)。
让婴儿尽早反复吸吮乳头,是确保成功纯母乳喂养的关键。
婴儿出生时体内的能量储备可满足至少3天的代谢需求(皮肤上的胎脂24小时内会逐渐吸收,也是能量 )。
开奶过程中不用担心新生儿饥饿,密切观察体重下降,只要不超过7%就应坚持母乳喂养。
成功开奶的辅助因素:温馨环境、愉悦心情、精神鼓励、乳腺按摩等。
婴儿吸吮前不需要过分擦拭或消毒乳头。
推荐1的操作方法
1、如何开奶:正常新生儿第一次哺乳应在产房开始:即搽干羊水和断脐后与母亲皮肤接触,并开始吸吮双侧乳头各3-5分钟,可吸吮出数毫升初乳,同时亲子接触有利于乳汁分泌。
2、母乳喂养方法:推荐坐着喂奶,若一侧乳房奶量已经满足需要,应将另一侧乳汁用吸奶器吸出。
3、如何促进乳汁分泌:每侧乳头每隔2-3小时要得到吸吮一次;婴儿吸吮次数有限时,通过吸奶泵辅助手段增加乳汁分泌。母亲身体状况和营养摄入是乳汁分泌的前提(母乳蛋白质含量稳定,但脂肪、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铁等与乳母饮食有关,维生素DEK不易由血液进入乳汁,故与乳母饮食成分关系不大)。
4、如何判断乳汁分泌量是否充足:婴儿每天能够得到8-12次较为满足的母乳喂养;喂奶时有节律的吸吮并可听到明显的吞咽声。尿量及排便情况:出生0-2天至少排尿1-2次/日;如果有粉红色尿酸盐结晶的尿,应在生后第3天消失;生后第3天始排尿6-8次/日。出生后每24H至少排便3-4次,每次大便应多于1大汤勺;生后第3天后每天可排软、黄便4(量多)-10(量少)次。
推荐二 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
除了刚开始我们提到的2点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乳还有什么好处?
母乳有利于肠道健康微生态环境建立和肠道功能成熟,降低感染性疾病和过敏发生的风险。
母乳喂养营造母子情感交流的环境,给婴儿最大的安全感,有利于婴儿心理行为和情感发展;
母乳是最佳的营养支持,母乳喂养的婴儿最聪明。
母乳喂养经济,安全又方便,同时有利于避免母体产后体重滞留,并降低母体乳腺癌,卵巢癌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
母乳喂养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家庭,社区和工作单位应积极支持,我们要充分利用政策和法律保护母乳喂养。
关键点
纯母乳喂养能满足6月龄内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应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
按需喂奶,两侧乳房交替哺喂;每天6-8次或更多。
坚持让婴儿直接吸吮母乳,尽可能不使用奶瓶或简接喂哺人工挤出的母乳。
特殊情况(PKU婴儿、生长过快的婴儿)需要在满6月龄前添加辅食的,应咨询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员后谨慎做出决定。
如何判断母乳摄入量?
婴儿摄乳量主要取决于婴儿自身的营养需要。通过观察婴儿情绪或尿量来判断母乳摄入是否充足。如果婴儿每天能尿湿5-6个纸尿裤说明是能吃饱的。也可通过称量婴儿摄乳前后的体重来判断。
婴儿体格生长可灵敏反映喂养状态,定期测量体重、身长、头围,生长曲线正常说明母乳量充足。
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的科学依据
纯母乳喂养对子代的过敏性疾病(比如婴儿湿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有保护作用。有效地避免婴儿过早接触异源性蛋白质,减少对异源性蛋白质的暴露水平。HostA等的研究证明,纯母乳喂养儿1岁以内极少发生过敏反应,至少可以推迟这种过敏的发生。
对2001-2012年9项有关母乳喂养与婴幼儿湿疹风险的荟萃分析证实,母乳喂养可降低婴幼儿湿疹发生风险的38%;可降低32%哮喘/喘息发生的风险。
Owen等(2005)对28项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与配方奶相比,母乳喂养可降低远期肥胖风险13%,母乳喂养时间越长儿童肥胖风险越低。母乳喂养对肥胖的预防作用,与其较低的蛋白质含量有关。
多项荟萃分析文献表明,母乳喂养儿神经系统发育状况比配方粉喂养儿更好。母乳喂养时间越长,成年期IQ得分越高。
推荐三 顺应喂养,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
提要
母乳喂养应顺应婴儿胃肠道成熟和生长发育过程,从按需喂养模式到规律喂养模式递进。按需喂养(0-3月龄)不强求喂奶次数和时间。
关键推荐:
从按需喂养模式到规律喂养模式递进。
饥饿引起哭闹时应及时喂哺,不要强求喂奶次数和时间,但一般每天喂奶的次数可能在8次以上,生后最初会在10次以上。
随着婴儿月龄增加,逐渐减少喂奶次数,建立规律哺喂的良好饮食习惯。
婴儿异常哭闹时,应考虑非饥饿原因,积极就医。
推荐四 婴儿出生后数日开始补充维生素D,不需补钙
婴儿出生后数日开始补充维生素D,不需补钙
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不需要补钙。
新生儿出生后应及时补充维生素K.
实践应用与科学依据
1、配方粉喂养的婴儿通过合乎国家标准的配方食品,能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不需要再额外补充。
2、每日10ug(400IU)的维生素D可满足婴儿在完全不接触日光照射情况下的维生素D的需要,并可维持血清25(OH)D水平在50nmol/L以上,不出现临床维生素D缺乏表现。
推荐五 婴儿配方奶是不能纯母乳喂养时的无奈选择
提要
任何婴儿配方奶都不能与母乳相媲美,只能作为纯母乳喂养失败后无奈的选择,或者6月龄后对母乳的补充。6月龄前放弃母乳喂养而选择婴儿配方奶,对婴儿健康是不利的。
关键推荐
以下情况不宜母乳喂养,需要采用适当的配方奶喂养婴儿患病母亲患病(病毒性传染病,病毒通过乳汁引起母婴传播)母亲因各种原因摄入药物。经过专业人员指导和各种努力后,乳汁分泌不足。
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态奶、成人奶粉、蛋白粉、豆奶粉等喂养6月龄内婴儿。
操作方法
1、什么是婴儿配方奶? 婴儿配方奶也常常称为婴儿配方食品,是以婴幼儿营养需要和母乳成分研究资料为指导,用牛奶或羊奶、大豆蛋白为基础原料,经过一定配方设计(食物成分调整和营养素强化)和工艺而生产的,用于喂养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健康婴儿。婴儿配方奶对于得不到母乳喂养的婴儿,可以减少直接用牛羊乳喂养婴儿的缺陷。
2、为什么婴儿配方奶粉不能与母乳媲美?
婴儿配方奶保证了部分营养素的数量和比例接近母乳,却无法模拟母乳中一整套完美独特的营养和生物活性成分体系,如低聚糖、乳铁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等以及很多未知的活性成分。母乳喂养婴儿可以随母乳体验母亲膳食中各种食物的味道,对婴儿饮食心理及接受各种天然食物有很大帮助;母乳喂养过程和奶瓶喂养过程给予婴儿的心理和智力体验是完全不同。
推荐六 监测体格指标,保持健康生长。
提要及关键推荐
身长和体重是反映婴儿喂养和营养状况的直观指标。疾病、喂养不当、营养不足会使婴儿生长缓慢或停滞。
6个月龄前婴儿每半月测量一次身长和体重,病后恢复期可增加测量次数。(专用婴儿体重秤,空腹排去大小便)出生体重正常婴儿的最佳生长模式是基本维持其出生时在群体中的分布水平。婴儿生长有自身规律,过快、过慢生长都不利于儿童远期健康,不宜追求参考值上限。
婴儿生长存在个体差异,也有阶段性波动,不必相互攀比生长指标。
科学依据
婴儿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充足的营养是促进体格、智力和免疫功能发展的物质基础。
早期营养和生长对成年期慢性疾病风险具有重要影响。营养缺乏导致的低出生体重和出生后生长迟缓,以及过度喂养导致的超重、肥胖,都具有明显的远期健康危害。
儿童养育过程中,传统上追求的“多、高、大、快”,增加了远期健康风险。
在儿童喂养实践中应帮助儿童实现其固有生长轨迹,获得健康生长,谋求近期健康效益和远期健康结局的平衡。
在这个过程中母乳喂养是成本-效应最高的选择。
今天的讲座结束了,小结一下今天给大家讲述的话题:
6月龄内婴儿母乳喂养 核心推荐包括6个方面:
1、产后尽早开奶,坚持新生儿第一口食物是母乳。
2、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
3、顺应喂养,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
4、生后数日开始补充维生素D,不需补钙。
5、婴儿配方奶是不能纯母乳喂养时的无奈选择。
6、监测体格指标,保持健康生长。
最后想听杨小艳医生讲更多关于孩子喂养,体格生长发育,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请关注小太阳儿童健康公众号或千聊直播间,更多好课等你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