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今天要带给大家一个的好消息:
就是这个
1
今年,中共宜宾市委宣传部、宜宾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宜宾市农业农村局、宜宾市扶贫开发局、宜宾市民政局、宜宾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宜宾市妇女联合会共同开展了宜宾市“乡风文明十佳乡镇、百佳村”评选活动。
通过自愿申报、县区初审、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翠屏区明威镇、南溪区裴石镇等10个乡镇被命名为“宜宾市乡风文明十佳乡镇”,翠屏区孔滩镇万家村、翠屏区双谊镇罗嘴村等100个村被命名为“宜宾市乡风文明百佳村”(名单见附件)。
珙县
1个镇被命名为“宜宾市乡风文明十佳乡镇”!
11个村被命名为“宜宾市乡风文明百佳村”!
快看看有没有你们家乡
一起来看看
宜宾市乡风文明十佳乡镇——珙县上罗镇
上罗镇地处珙县中部偏南,镇内不仅风景优美,还有丰富的页岩气,温润的南广河贯穿全镇,独具特色的民居错落有致。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2018年上罗镇被定为珙县“县域副中心”。
该镇围绕建设“县域副中心”目标,大力发展畜牧、蚕桑、烤烟、果蔬、林业综合开发等特色效益农业,积极培育竹、蚕桑、花卉“三个一万亩”农业产业集群。依托页岩气产业发展、区位比较优势和南广河、龙抱山等自然资源,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大力培育特色餐饮、特色住宿、特色旅游,着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同时,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鼓励和引导品牌商标注册、专利申请、“三品一标”认证,做响上罗牛肉、上罗炒米糖、上罗粮油等特色品牌,推动农村兴、农民富。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提质工程、铸魂工程。大力推进“宜居乡村”建设行动,扎实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一体化推进厕所、垃圾、污水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全面提升场镇卫生、农村环境,创建一批“宜居乡村”达标村,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加强传统村落、古民居、古树名木保护利用,继续巩固、全面推广团胜村传统村落建设经验,着力建设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历史文化传承、融合乡村景观的新型农村民居典范,建设升级版幸福美丽新村。
坚持道德铸魂、文化润心,突出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依托书记讲党课、干部讲政策、专家讲技术、代表讲经验、乡贤讲传统“五讲”模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深入人心。
广泛开展乡风文明建设主题活动,大力推进“上罗好人”“四好家庭”“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积极引导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破除陈规陋习,让“良好习惯”“文明新风”蔚然成风,实现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尚”的目标。
宜宾市乡风文明百佳村——珙泉镇中心村
珙泉镇中心村按照“产业兴旺、乡风文明、良好家风、生态宜居”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乡风文明示范村建设,全村展现出环境整洁优美、基础设施齐全、公共服务配套、思想道德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风貌。2019年1月被宜宾市人民政府评为“宜宾市园林村”。
近年来,全村发展蚕桑1000亩、柠檬1000亩、经果500亩,建立桑枝食用菌生产厂房1800平方米,引进省农科院工业化养蚕技术,启用全国首台全自动喂蚕机,蚕桑产业实现从传统农业喂养到全自动工业规模化喂养的巨大飞跃。
已建成600平米的党群服务中心、乡愁馆、卫生室和容纳量达99的聚居点。
全村新铺水泥路12公里,安装路灯120盏。村域内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院美化、步道亮化成为现实。
宜宾市乡风文明百佳村——恒丰乡丰田社区
丰田社区坐落在恒丰乡中东部,距离县城35公里,全村310户1071人,景色优美宜人,乡风民风淳朴。近年来丰田社区两委立足于完善基础设施,转型传统的农耕模式发展经济,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不断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2018年村上带头成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了300亩红心猕猴桃,2019年2月村两委带领群众发展高梁产业,于2019年3月10日建立了五粮液专用粮基地。全村发展高梁600亩。
丰田社区累计投资1500万元,新建党员活动室、卫生室、图书室300平方米,装修便民服务室等办公场所300平方。
硬化通村公路10公里,拓宽、绿化、美化通村公路,村组道路3公里,安装太阳能灯80盏,村庄绿化率达到60%。
修建标准农民休闲健身广场1500平方米, 2018年新投入资金600万元,改建乡村文明一条街及丰田水库乡村旅游建设。
瑶池仙侣,幸福丰田,丰田社区通过不断发展产业,不断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实现了业兴、民富、人和、村美的目标,共同编织着美好幸福的未来!
宜宾市乡风文明百佳村——洛亥镇白沙村
洛亥镇白沙村村“两委”紧扣“转型发展、绿色发展”主题,因地制宜,利用政策引导、村风培育,积极引导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先后实施交通大会战、扶贫配套工程、集中精力消灭集体经济空白村等措施。
2016年以来,新修通村主干路3100米,连社路1980米,入户便民路25000米。
完成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20户,地质灾害搬迁3户,与高峰村合作实施土地“增减挂”新建小区1个,危房改造16户,风貌整治8户,建设光伏发电场79.75KW,温氏标准化养殖场1个,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2.5万元。
截止目前,全村完成所有危旧房改造,村篮球场、文化室、广播室、党群服务中心、童伴之家等文化娱乐设施的标准化建设,全村基础设施和群众生产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
全村以村级主干道灯箱的广告宣传、孝廉文化榜样评选、文化厅展示、道德大讲堂宣讲、名言警示等方式,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提升文明素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风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积极整合村居办公资源,突出“小办公、大服务”理念,以村级组织规范化服务建设为着力点,着力打造“支部+基地+互联网 ”的“农村基层党建综合服务平台",整合行政服务、民政、农业、科技等部门信息服务资源,进一步增强村级党组织服务功能,实行一站式服务,打通党群服务“最后一公里”。
宜宾市乡风文明百佳村——巡场镇德窝村
珙县巡场镇德窝村辖8个村民小组, 618户2236人,现有耕地面积1680亩。
近年来,德窝村组织村民发展花椒产业410亩,带动贫困户10户就业;种植珍稀苗木1000余亩;村集体积极培育并入股珙县德窝村永春家庭牧场发展生猪一体化养殖项目,建成全县首个生猪现代化养殖基地。村民生活品质明显改善和提高,2018年村集体经济成功实现10.2万元。
2018年,省委、省政府授予德窝村“省级四好村”称号。宜宾市“新家庭计划”试点项目落户德窝村。
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投入资金420万元硬化通社公路12.6公里、黑化2.65公里,全村绿化面积达80%以上,成功引进并培育壮大红豆山庄、金钩钓休闲山庄等具有地域特色的农家乐,德窝村入选第三批四川省森林康养基地。
宜宾市乡风文明百佳村——孝儿镇宝兴村
近年来,宝兴村提出“一人两亩桑,脱贫奔小康”的发展口号,大力发展蚕桑产业,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不断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产业发展上,全村蚕业总产值达到500万元,是全县面积最小,人口最少,单产最高,人均纯收入最高的蚕业五百万元村,成功的迎接了全省全国蚕桑现场会在宝兴召开,并迎接了外国友人,省内外各级领导前来参观学习。
在文化底蕴挖掘上,宝兴村将蚕桑文化融入新农村建设中,打造了蚕桑文化广场,蚕桑文化展厅。
在精神文明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上,宝兴村利用宜宾市理论宣讲基地,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讲堂、法制讲堂等专题讲座;开展乡贤文化、孝德文化传承教育,开展了各种好人好事,道德模范评比,使全村上下邻里团结、家庭和睦、尊老爱幼,好人好事不断涌现,乡风文明蔚然成风,全村和谐向上。
宜宾市乡风文明百佳村——底洞镇利民村
利民村紧紧围绕“深化科技产业发展富民、整合资源项目建设兴村”的总体思路,进一步抓好以蚕桑、竹木及能繁母牛为主的农业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截止目前,成功争取珙县能繁母牛补贴试点和肉牛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发展母牛和肉牛160余头,年繁殖犊牛70头,建设完成960平方米阳光大棚1个,建立小蚕共育室1个,发展花卉种植示范田35亩。发展蚕桑500余亩,造竹500余亩。
创新形式举办文明活动,组织开展文明家庭、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儿女、好婆媳、好邻居、好少年等评选表彰活动,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扬家风”等主题活动,建“孝道红黑榜”,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利民村借助“农民夜校”“道德讲堂”常态开展农民文明礼仪和生产经营培训,开展科学知识、医疗卫生知识、农技知识、防诈骗知识等宣传普及活动,截至目前已开展“农民夜校”培训55期,受教群众1000余人次。
积极争取和整合项目资金,修建村级图书室、广播室、卫生室、多功能活动室、群众办事服务大厅等活动阵地300平方米,建设文化活动广场600平方米,安装配备十余种休闲健身器材。
编撰利民村志,记录利民村历史文化沿革变化、文化遗存、物产特产、重大事件、家谱族谱等。在文化扶贫惠民演出活动中融入传统民族文化,表演苗族芦笙舞、竹竿舞,展示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组建利民村舞龙队,聘请专业舞龙教师来指点培训,发扬传统本土文化。
宜宾市乡风文明百佳村——巡场镇龙塘村
珙县巡场镇龙塘村是“两山”之路核心示范区,全村幅员面积4.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91亩,森林面积5890亩,辖区内共6个社517户1983人。
近年来,龙塘村大力弘扬“苦干实干一直干,敢叫荒山变金山”的当代“愚公”精神,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序流转126户农户的6800亩土地种植茶花,建成了“世界最大的茶花基地”,龙茶花海每年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以上,净利润1000万元以上,茶花种植核心区带动周边村962户群众、2586人,人均增收4100元,村集体经济实现收入12万元。
龙塘村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投资1000万元对村民房屋进行风貌改造、建成景区专用公路4公里、人行游园步道5公里、骑行道路1.07公里、梦想广场1个、花海农庄1个,全村的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8年,龙塘村成功创建省级“四好村”和“美丽家园”示范村。
宜宾市乡风文明百佳村——石碑乡红光村
石碑乡红光村位于石碑乡东北部,距乡政府7.5公里,全村幅员面积6平方公里,海拔高度800—1300米之间,全村耕地794亩,林地5850亩;有7个农业社,农户242户,总人口1055人,现有党员17人。
2015年以来,红光村先后被评为市级文明示范村、市级就业扶贫示范村,并成功通过了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市级初验。
以创建乡风文明示范村为目标,加强农家书屋、村活动室等阵地建设,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场所;开展“四好家庭”评比活动、开展评选“好媳妇、好丈夫、好公婆、好儿女、好邻居”等活动。
在产业发展方面,以原有5000亩茶叶为基础,全面完成红光村低产茶园改造,带动全村增收73万元,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
宜宾市乡风文明百佳村——上罗镇代家村
上罗镇代家村5个农业社,251户,1079人。2018年人均纯收入24143元,集体收益67.87万元。是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四好村、乡村旅游示范村、省级百强村、省级乡村治理有效示范村等。
一、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村民住上了好房子。村党支部把让群众住上好房子作为最要紧任务,坚持山、水、花、房相融思路,通过“一事一议”方式,建设了花文化展览馆、花卉观光路、观光亭等景点,完善了覆盖全村的路、水、电和信息网络设施,打造了“十里不同景,人在画中游”的美丽乡村。
村“两委”通过大力宣传和示范带动,充分发挥“党支部+专合社”作用,规模化种植各类花卉苗木3875亩,分别占全村农户、耕地面积的88%、97%,成了名副其实的花园村。2018年,全村实现苗木花卉产业收入1457万元,建设了代家两园两馆一廊一湖一基地。
修建了垃圾池32个、垃圾库1个、100盏路灯、排水沟4千米。开展文化院坝、农家书屋、电影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修建文化健身广场,组建了军鼓队、舞蹈队、连枪队,每年重要节庆举办1-2次村级文化活动。
探索以“支部和党员带头闯新路,山沟沟种出‘摇钱树’;一堆泛黄的民情台帐,做到了群众心坎上;‘四块黑板’强监督,让群众口服心服”为内容的代家村党支部“三件法宝”工作法,培养 “勇敢闯、顽强拼、齐奋进”的代家“闯拼精神”;推行“党支部+专合社+科技园+服务组”服务方式。
中影集团在代家村拍摄《最后一公里》电影荣登大学生电影节、村民自导凤凰涅槃话剧在宜宾各区县巡演50余场,每年举办代家村春节联欢晚会,如今的代家村,处处洋溢着笑脸,家家户户是“老板”,呈现出“社社优美、家家创业、户户和谐、人人幸福”的美丽画卷。
宜宾市乡风文明百佳村——曹营镇凤鸣社区
凤鸣社区幅员面积7415.4亩,东与石碑乡接壤,南与邓家河畔(南广河)相依,共有9个村民小组和1个居民小组,525户,1769人;2018人均可支配收入14242元。
近年来,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该社区党支部一班人团结带领当地群众创新培育特色产业蚕桑、桑枝食用菌等;创新建设基础设施,完成村路建设,便利村民出行,给村民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凤鸣社区尊重群众意愿,鼓励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目前全村共组建了6支演艺团队。
通过不断创建和坚持,使得凤鸣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农村村容村貌有了显著提升,农业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文明素质显著提升。
宜宾市乡风文明百佳村——玉和苗族乡凤凰社区
凤凰社区位于玉和苗族乡东部,距县城45公里,距市区90公里,凤凰苗寨是距离市区县城最近的少数民族村寨,辖区幅员面积5.5平方公里,农户283户,人口1285人,其中苗族人口896人,占总人口数的70%,是我乡人口最多的苗族集居村。
生产生活运行好。凤凰社区产业路、观光路里程达16公里,村民之间关系融洽、邻里互帮互助,村民生活品质明显提高,文化活动开展好,每年如期开展梨花节、品梨节,苗年节、农民春晚等文艺活动,开展苗族蜡染、刺绣、芦笙、苗文、古歌、舞蹈等培训,注重培养文艺骨干和提供展示平台,2014年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优良传统传承好。深入挖掘苗族传统文化,重视传承和弘扬,以“苗年”为载体,开展全县苗年节活动,以“蜡染”为载体,打造蜡染工艺品,创建“蜡染之村”,以“苗鼓”为载体,打造牛皮鼓制作基地和传习室,以“古歌”为载体,成立苗族古歌合唱团传承苗族文化。
建设凤凰、五同等特色苗寨聚居点,配套文化广场、展览馆、环寨公路、休闲亭,公厕及绿化亮化基础设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效果明显,2017年创建宜宾市“十佳”卫生村。
乡村法治建设好。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健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开展民主选举、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依法治理等工作,2016年创建宜宾市依法治理示范村。
希望本次命名的乡镇、村社珍惜荣誉
充分发挥榜样力量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
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来 源 ▏ 珙县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本刊主编 ▏ 陈杰
责任编辑 ▏何佳霓 郭艳
编 辑 ▏高巧
要细品,可收藏。要继续,请关注。
有帮助,请点赞。有疑问,请留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