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亲子阅读后,女儿的成长让我刮目相看

2019-07-23     毛妈Carol讲绘本故事

毛妈平台投稿作者——捞捞乐乐

全职妈妈,女儿3岁,坐标北京。中英文亲子阅读的践行者,也是绘本的推广人。


01 9个月大的时候,她去翻书了!

她9个月大时,我才意识到除了给她喂饱,可以开始给她讲些小故事听了。

当时我不知道她对绘本会是什么反应,便试探地随手拿了身边一本辅食书。上面有花花绿绿的图片,放在小矮桌子最显眼的位置。她发现后,爬过去,然后扶着小桌子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在书上拍拍打打,居然还胡乱翻了几页,貌似很有兴趣。

从那以后,我们便开始被绘本吸引并爱上它,和女儿的亲子阅读也从未间断过。



最初我找来一些经典低幼绘本,如《蹦》、《连在一起》、《月亮你好》、《抱抱》等,大大的开页,鲜亮的色彩很吸引人,但她有时也会听两下就走开了,我也不强求,我会继续在那里用夸张的语气讲,她玩会儿就又会回来听我读。

这时候的她只是把绘本当玩具,拍、打、撕、啃,书坏了,我就当着她的面,用胶条把书粘好,恢复完整,我想传达给她:这是你的朋友,你要好好对待它们。

其中《抱抱》是她最喜欢的。“抱抱”也是她从绘本中学会的第一个词。



那段时间我每带她去动物园时,就会带上这本书,让她认识真实的动物,在绘本的二维空间与现实的三维间建立联接,我想这也是看绘本的一个意义所在吧。


02 1岁的她,在享受听故事

她一岁时,喜欢上听故事,不再轻易跑开了,喜欢好玩的书,并乐在其中。

说起好玩、爱看的绘本有很多。

那段时间,她看到《我爸爸》封面那个搞怪的表情,就会笑上一阵;看到《大卫,不可以》中大卫光着屁股往外跑,也会乐吱吱的;看到《晚安,大猩猩》中突然关了灯,黑乎乎的,只有两只眼睛时,她会兴奋地看上好久。而《辟里啪啦》系列被她翻看了一年多。



至今我还记得她看《小金鱼逃走了》那本书时,每次找到小金鱼,她都兴奋地尖叫,让我觉得既夸张又好玩,之后的《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也是如此。而这两个绘本都是出自同一个作者:五味太郎。后来我买了五味太郎的很多绘本,几乎本本她都爱看。

特别是《从窗外送来的礼物》,看了有一年半的时间,也是这本开始,我突然发现她已经学会把绘本中的图片与实物联接了。当我指着书中的图片时,她会迅速地把家里同样的物品拿来给我看。



一岁的她开始自己主动拿绘本看了,也会每天让我讲给她听,有时一天讲四、五本,有时一天反复讲一本,这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习惯。

03 快两岁的时候,书变得有吸引力了

当她快两岁时,迷上一本无字书《华夫先生》。



那只趴在地上的大黑猫,占据了三分之二的封面,正用一双傲骄而咄咄逼人的眼神死死盯着你,令你不自觉的想翻开看看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第一次翻开,看到的是环环相扣的连环画面,情节相当紧凑,而且当你每重新看一次时,又会发现新的细节。



当时我确实觉得这本书对于2岁的小孩子来说是不是太烧脑了,能看得懂么?我尝试一边给她讲,一边用手指配合着指向画面,令人没想到的是,她竟然完全跟得上节奏,一口气听我讲完!

其间,她也会冒出很多问题:“妈妈,这个外星人为什么捂着脑袋?”,或者指着外星人的仪器问:“这是什么?” ……看得出来,她对这本书超级有兴趣!那段时间,她几乎只看这本书。

这是她第一次接触情节、画面复杂的绘本,在反复听、看和玩角色扮演中,她对故事的理解也在一点点内化。


04 只有两岁半,却爱上了讲故事

她两岁半时,开始对文字和标点符号产生兴趣,并爱上讲故事。

最初,我没有太在意,只是经过邻居家门口时,她会指着门上的对联问:“这是什么?”。之后每次经过,她都会让我念给她听,句式的押韵让她很兴奋!再后来变成让我手指着字一个一个念给她听,到现在是她自己要指着字一个一个念。

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主动给她进行过任何指读,除非孩子要求。因为我本人是不太赞成学龄前指读的,一是会让孩子错失欣赏图片的机会,影响她的看图说话能力;二是会破坏她的想象力,在画画方面造成不好的影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看鸟居昭美着的《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这里不展开了,当然仅是我个人想法。

真正让我意识到她对文字有兴趣,是在我们共读小故事《直升机小宝贝》时。绘本虽小,却吸引了她很久的注意力。当直升机可可达深入井里去救小猪时,里面有一段可可达和爸爸的对话:




“没事吧,可可达?”上面传来了爸爸的声音。“这里黑乎乎的,好吓人。我也许做不到…….”“别放弃,可可达。你一定行,你绝对可以的!”“呀!”“怎么了?”“我找到小宝宝了!”



就是这段对话,她会拿起我的手指,放在其中一行文字上,说:“妈妈,这写的什么?”,念完后,又拿起我的手指,放在另外一行文字上,说:“妈妈,这写的什么?” 就这样,反反复复好几次。

她还会指着“?、!”问我:“这是什么”,我说:“这是问号,这是叹号,它们都是标点符号。如果表示有疑问,就用问号;叹号则表示一种感叹”。

她又问我:“呀!是什么意思”,我说:“这是一个语气词,表示惊讶”。

自那以后,我发现,只要她喜欢的绘本,喜欢的情节,里面的文字她都会让我指给她念。

当时我有强烈的感觉,她似乎特别渴望认识这些字,希望能自己阅读。

除了对文字有兴趣,她开始喜欢自己看图讲故事了:

在看《搬来搬去》时,她会快速的翻着书页,然后两三句话就给你讲完了;

或者像看《一闪一闪小银鱼》时,她会用小手认真地边指着文字边说:“一闪小银鱼,游啊游,游啊游”,念着与书里文字完全不搭的话。

我则在那里静静听她讲,真想留住她的每一次变化。


05 三岁时,会边看书边思考了

她三岁时,开始关注到书中的细节,并学着思考了。

这是我们在看《机器人弗兰奇》时发现的。



小主人公萨姆特别喜欢机器人,他坚信机器人就生活在别的星球上。他不顾家人的嘲笑,用一堆废旧物品创造出一个独一无二的朋友――机器人弗兰奇!他们一起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当有一天,一个巨大的飞碟降临到院子里时,他们也将要分离了。






书中的院子里有一棵小树,在弗兰奇走之后,这棵小树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女儿指着树问我:“妈妈,树变成心形了!”

“是吗?”在女儿的提醒下,我才注意到了这个细节。

“这个你都发现了!那会是谁把它修成心形了呢?”我反问她。

“萨姆”她想了想说。

“哦,妈妈也不知道,那我们找找看,会不会是萨姆修的”。我说,并往回翻了几页,前边有一页是机器人弗兰奇把树修成了月亮、星星等形状。




“妈妈觉得有可能是弗兰奇,你看弗兰奇拿着剪刀正修树呢,看来弗兰奇会修树,也许那棵小树也是弗兰奇修的,你觉得呢?”

我希望带着她通过对书中细节的观察,推理,学会找出答案。

她点了点头,我接着问她:“那弗兰奇为什么要把树修成心形呢?”我装出百思不解的表情。

“弗兰奇爱他(指萨姆),会想他!”她很坚定的说。我很惊异她能说出来,这是她自己思考的结果,看来她是理解了故事中两个好朋友的情感。



之后在看到飞碟飞起后,她又突然问我:“飞碟怎么被截掉了,那部分哪儿去了?”

她小脑袋瓜里着磨的东西还真不少啊!还注意到了这个。

“这么画飞碟,给你什么感觉呢?”我问她。

“飞碟飞走了”她说

“恩,因为图书没有那么大的地方,就用这种绘画方式表示飞碟越飞越高,就跟你的感觉一样”。

其实,这本书中她还观察到了其他细节,也问了很多问题,她已经不是单纯的在听我讲故事,她的小脑袋已经在开动了!

最 后

如今女儿已经快三岁半了,现在回头看看,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其实都有它的意义。

对我而言,初始我只是单纯的爱绘本,所以也爱讲给孩子听。我既没有特意制定计划读多少书,也没有特意教她认字,更没有解释过故事要表达的意义是什么,而在她身上发生的这一切都那么顺其自然。

也许正是这种不带功利心的亲子伴读,让孩子从内心爱上绘本,所以才会不断带给我惊喜和感动!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WdC7L2wB8g2yegNDj_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