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日报记者张文都
“杨书记,我的病好了,现在能做饭照看孩子,还能下地干活,感谢你把我当亲人,送我去医院看病,一直免费给我送药品,哪天请三院的领导和你到家里吃顿饭,表达一点我的心意。”1月8日,高九村的贫困户田兰兰拉着杨子兴的手,脸上洋溢着笑容,一个劲地表达着感激之情。在医疗单位工作的杨子兴,始终把群众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作为工作方向,急群众之所急,盼群众之所盼,并主动担负起村中留守老人、贫困户、残疾人的医疗保健任务,这是他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帮扶队长两年多来一以贯之的信条。
今年40多岁的杨子兴,是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总务科科长。2017年9月,他肩负起驻村第一书记的重任。上任伊始,首先通过地毯式入户走访,摸清了村情民情,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在改善民生的基本条件和环境上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制定了“谋思路、办实事、近群众、勇担当”脱贫攻坚思路。 高九村位于武山县沿安乡东南部山区,由九店子和白铁沟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151户701人,耕地866亩,主要种植小麦、洋芋、油菜等传统农作物。青壮年劳力以外出务工为主,自然条件差,民生基础设施薄弱,贫困人口占全村三分之二,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
驻村以来,杨子兴把大部分的精力用在入户走访上,基本上做到了“入户不留死角、问题不留尾巴、贫困不落一人”。他说,入户不仅仅是了解户情,更重要的是能和群众面对面交心,用心去感受群众生产生活的辛酸与疾苦,让群众内心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驻村开始,杨子兴为村民第的第一件事就是解决群众的饮水问题。高九村小学及周边群众的饮水问题是长期困扰村干部和村民的大难问题,村民要到两公里以外的饮水点拉水,用水极不方便。杨子兴和村支书赵忠海、村主任赵谢娃多次跑礼县、洛门,联系打井技术人员和工程队,在村级阵地旁打井一口,解决了村民的饮水问题。去年4月,他协调县水利局对九店子、白铁沟两个自然村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实现了户户通上自来水。村民赵建忠老人拧开水龙头看着一股清冽的水流出时,他喜笑颜开地说:“党的政策好啊,让我们摆脱了祖祖辈辈担水吃的困境!”
2018年5月,九店子村主巷道的护坡因常年受雨水冲刷、渗透,出现滑坡迹象,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杨子兴积极向帮扶单位——市第三人民医院领导作了汇报,单位积极筹资10万元,对护坡进行了重修,保障了群众出行安全。九店子村旁有一处低洼的污水坑,一到夏天蚊蝇滋扰,臭气熏天,群众长期苦不堪言。杨子兴了解情况后积极争取单位帮扶资金18万元,填埋了污水坑,新建了文化广场,这个曾经污秽不堪的地方,已焕然一新,成为村民跳舞休闲的好去处。看到杨子兴用心用真情为民办事,村民竖起大拇指说,“看起来杨书记是为我们办实事来的!”说起杨子兴为村民办的实事,曾担任村文书的赵克邦嘴里都是夸赞的话:“以前我们没办成的事,杨书记都一件件落实办成了,这样的好干部,我们村民拥护。”赵克邦说:“以前村路没有硬化,下雨天村民出行很不方便,杨书记跑项目,争资金,不但对九店子村巷道实施了硬化,还修了近3公里的田间道路,现在水泥路铺到家家户户的门前,三轮车可直接开进农田,村子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啊!”
“群众生活中的困难就是我的工作方向,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是我的职责。”杨子兴说,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就是我的“娘家”,能真切地为百姓解除疾苦,再苦再累也值。去年8月,得知贫困户田兰兰患精神疾病,他协调市第三人民医院,医院派救护车及医护人员到村专程接田兰兰入院免费治疗半年多,康复出院的田兰兰感激地抹着眼泪说:“市三院帮扶工作队和我们就像一家人,你们就是我家的救命恩人!”高九村支书赵忠海说起杨子兴,他只用几个字作了概括:“党的好干部、好书记。”赵忠海告诉记者,这几年,通过杨书记的争取牵头,市第三人民医院积极伸出援助之手,组建的医疗小分队,进村入户免费开展义诊活动,送医送药,诊疗达200多人次,赠送药品数万元。逢年过节还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温暖活动,向留守老人、残疾人、困难群众送生活必需品,发放连心卡、爱心包,他们就像是一支穿行在村中的“白色骑兵”,把温暖送到了老百姓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