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疫情对各行业的影响大数据来了!餐饮下滑严重,汽车类降幅大

2020-04-24   上海热线侬好上海

  上海人注意啦!你知道吗?受新冠疫情爆发的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580亿元,累计名义同比下降了19.0%!!!这个同比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7.3个百分点,这也反映了,新冠疫情黑天鹅事件的巨大负面冲击。

根据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最新发布的这份《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显示,在消费方面,餐饮类下滑最为严重,第一季度累计同比下降44.3%。同比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3.9个百分点,降幅在各类消费中最大。

报告认为,1至2月份在各地封城、旅游业停滞以及居家隔离等措施的影响下,餐饮业的同比增速为-43.1%。3月份以来,虽然疫情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得到控制,餐饮业并未得到好转,其3月份的同比增速为-46.8%,说明人们仍然保持谨慎的态度。

  除餐饮类消费,其余绝大部分消费品在经历了1至2月份的断崖式下滑之后,在3月份出现反弹。在零售类中,网上零售类消费在此次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线上商品类消费在第一季度累计同比增速为5.9%,与去年同期相比,仅下跌15.1个百分点,降幅在各项消费中最小。商品类中的食品类消费累计增长32.7%,与去年水平持平。而对线上服务类商品的需求较去年同期降低24.3%,这也反映了服务业在疫情中遭受重创。

  由于疫情发生在1月份,而在2月份持续蔓延,消费者的恐慌心理应该在1至2月份最为高涨,并反映在这段时间对日用品需求的激增。然而数据却显示,日用品类消费的同比增速在1至2月份降至-8.8%,反而在3月份反弹至6.5%。

  相反,在非耐用品的消费中,服装类和化妆品类的消费没有明显回暖迹象。疫情发生以后,服装类消费1至2月份同比下跌30.9%,3月份同比进一步下滑34.8%。这主要是因为保持社交距离和居家办公等政策的实施,使得人们减少出门和逛街的次数,所以对服装类的需求出现大幅缩减。同样,化妆品类的消费也在今年一季度出现近五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累计同比增速为-13.2%。

  家具类和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消费的同比增速在1至2月份分别跌至-33.5%和-30.5%。当疫情在3月份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各地复工复产的脚步加快,使装修行业得到复苏。同时房地产市场出现回暖迹象,人们在前两个月积压的购买力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的成交量都相较1、2月份有了明显提高,这也促进了家具、装潢材料类的消费。家具类和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消费的同比增速在3月份有所回升,分别为-22.7%和-13.9%。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消费中降幅最大的类别为汽车类消费,其同比增速在1至2月份跌至-37.0%。3月份以来随着国内疫情逐步控制,汽车市场也得到回暖,其同比降幅收窄至18.1%。这里一部分原因是前两个月购买力得到释放,也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在疫情警报未能全面解除的时候,出于安全和健康考虑,更多人倾向私家车出行。

  最后,疫情在1月份的爆发和在2月份的蔓延使得各地相继出台封城政策,陆路交通和空中运输量大幅缩减。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也使得相当一部分的人取消出行计划,无论是公共交通还是私家车出行都极大减少。减工减产也降低了市内交通流量以及对工业用油的总需求。

  因此,1、2月份无论是汽油、柴油等交通运输类的用油需求量,还是燃料油、石油溶剂等工业用油的需求量都大为降低,都使得石油及制品类消费的名义同比增速为-26.2%。随着各行各业相继复工,石油及制品类消费的名义同比增速在3月份反弹至-18.8%。

  应当指出的是,由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致使人们外出活动减少,大批企业无法生产,原油供给大于需求,全球油价走低。

  所以,你的消费情况如何?又是否符合这样的大数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