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退出,平遥国际影展从此少了“灵魂”

2020-10-19     木易电影

原标题:贾樟柯退出,平遥国际影展从此少了“灵魂”

在影院走廊遇见贾导,在电影宫咖啡区遇见贾导,在“江湖儿女”餐厅遇见贾导,甚至在某个不经意的转身间亦能遇见贾导......

确实是转身就遇见(手机拍摄)

可以说,在平遥国际影展期间,“遇见贾樟柯导演”,是一件十分稀松平常的事情。

因为他在影展期间,几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在媒体证件办理区遇见过,他来叮嘱工作人员接待媒体的一些事宜;在“小城之春”影厅遇见过,他亲力亲为地主持着每一场电影“首映”的交流;在电影宫咖啡区遇见过,他脚步匆忙地赶往新闻中心;在新闻中心遇见过,他主持着部分电影发布会;在露天电影放映场地的大银幕前遇见过,他顶着寒风轻柔地说着与电影有关的话语;在大师班遇见过,他跟资深电影人畅谈,语气中总有一股谦卑。

但凡参与过平遥国际影展的影迷,或多或少都有见过贾樟柯导演吧。

也正是在这种稀松平常的遇见里,我们足以看到贾樟柯导演对平遥国际影展所付诸的努力。主持首映、主持大师班、主持发布会、接待电影人、组织饭局、带着影迷们“蹦迪”,这些看得见的事务,贾樟柯都亲力亲为。

而那些为平遥国际影展顺利举办所做的“看不见的事务”,或许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多且复杂。

说“平遥国际影展是贾樟柯一己之力办成的”也好,说“贾樟柯就是平遥国际影展的名片”也好,都不为过。因为他为影展倾注的心血与精力,是毋庸置疑的。

但我更倾向于这样一种说法:“贾樟柯就是平遥国际影展的灵魂。”

第三届影展上的贾樟柯(手机拍摄)

是的,这位曾经执导过《小武》、《站台》、《天注定》、《山河故人》、《江湖儿女》等电影作品的导演,通过自己的强大能力,将平遥古城打造成了影迷心目中的“影展圣地”。他曾说过,要让平遥国际影展既有“电影”又有“节”,努力保障影展的纯粹之余,也让影迷们感受到电影带来的如节日般的氛围。

综合我个人的参与体验以及其他媒体朋友的感受来看,贾樟柯导演做到了,甚至做得更好:在我个人的感受里,平遥国际影展是国内几大电影节里“氛围最浓”、“味道最醇”的。

去年的露天放映映前交流(手机拍摄)

一方面,平遥国际影展的场地相对集中,影迷们、电影人们就能聚在一起看电影、聊电影,像极了我记忆里小时候邻居们聚在一起谈天说笑的氛围,温馨且温暖。另一方面,平遥国际影展所放映的电影通常会很照顾国产小众作品、照顾新人导演、照顾文艺类电影,尽管片子有优有劣,但大多数还是蛮符合我个人的欣赏口味。

其中,平遥国际影展最让我羡慕的,永远是那些年轻的、活力十足的新人导演。他们拍摄了自己的电影作品,能够在影展上放映,接受观众们的检阅。尽管作品质量不一,但至少完成了一次作品创作,不管怎样,大概都是有收获的吧。

在幽静的餐馆遇见小田切让,在胡同的拐角遇见谢飞老师,在灯光亮起的影厅发现坐在旁边的演员赵涛,在小城之春、电影宫、新闻中心多次遇见贾樟柯导演……这些当然能丰富平遥之旅,但却比不上那些带着作品放映的年轻导演带给我的触动。

比如今年的《我们四重奏》,导演王磊“边工作边拿着4000块的相机拍摄”的故事,就很激励人心;

《我们四重奏》海报

比如《不期而遇的夏天》,导演易寒讲述的就是我这个南方影迷所熟悉的故事与人物,看得亲切又感动;

《不期而遇的夏天》海报

还比如《野马分鬃》、《汉南夏日》、《蓝色列车》等电影,都是被影迷们津津乐道的作品,也是能给我们不少启发的作品。

就像前面提及的那样,平遥国际影展已经是无数影迷心目中一个“影展圣地”。我们在这里相遇或相聚,在这里看电影、聊电影,在这里有说、有笑、有泪,身心完全沉浸在“电影”二字带来的氛围里,体会到的是久违的轻松与自由。

在我看来,平遥国际影展是一个了不起的影展,而贾樟柯导演则是一位了不起的导演。

可即便是这么一位了不起的导演,在有些时候,也会显得疲惫与无力。

就在昨天(2020年10月18日),贾樟柯导演在已然空荡荡的平遥电影宫新闻中心发布台上,对着留下来的媒体说了这么一段话:“可能今年是我们这个团队做的最后一届平遥国际电影展。我们没有花政府一分钱,全部是社会的资本,我们已经把这个品牌打造好了。”

贾樟柯导演宣布决定

在场的媒体听到之后都觉得很不可思议,因为这个决定来得很突然,更因为,这意味着贾樟柯不再参与平遥国际影展。

得到消息的媒体或影迷们更是感到惊讶又惋惜,甚至不免有人觉得悲伤。这倒不是多愁善感,而是大家都明白:没有了贾樟柯的平遥国际影展,相当于没有了灵魂。

不乏有人猜测:是不是贾导遇到了一些无法言说的压力?

也有人表示理解:这些年贾樟柯导演为影展到处奔波,确实太累太辛苦,该歇一下了。

贾樟柯的妻子,演员赵涛则发了一条这样的微博:“再见平遥影展!贾导再也不用为影展求人了,也终于可以睡觉了,我还挺开心的!”

演员赵涛微博截图

我想,我们不必去揣测贾樟柯导演做出这一决定的原因,尽管这样的决定很让人感到惋惜与遗憾,但也要尊重贾导的选择,更要祝愿他能够越来越好。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看着赵涛老师发的那条微博的内容,总还是会有些伤感。

向来拥有强大语言表达能力的贾樟柯导演后面还补充了一段话:

“我记得去年张艺谋导演在开幕式上勉励平遥国际电影展要办下去,要办一个有影响力的影展。电影展是一代一代人要往下办的,它不是一个人,这个机制也不应该是离开一个人就不能再办了,所以我觉得我们早离开,早培养新的团队,让新的团队接手,让平遥国际电影展摆脱贾樟柯的阴影,让它获得独立的生命力这是非常急需的,所以我们选择在它强壮的时候离开。”

这段话在一定程度上能让人继续保持乐观与希望,但再多的理解,再多的乐观,似乎也还是会有一份“意难平”的内心感受。

说实话,我很喜欢“平遥”这个名字,我也很喜欢平遥国际影展。

也许,影展还将继续,但那份味道,大概很难再续了吧?

想起去年在平遥国际影展“小城之春”影厅看到的一句话:

“像是喝醉,像是做梦,这时候,月亮升的高高的,微微有点风。”

谢谢贾樟柯导演,谢谢平遥国际影展。

PS:文字为作者原创,图片除手机拍摄外均源于网络。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WSTmQHUBd8y1i3sJLoE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