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表明,中超历史上力度最大的一次降薪即将开始。按照目前得到的消息,未来中超本土球员的年薪,最高不会超过税前1200万元,相比如今动辄税后上千万的收入,削减程度不可谓不大。
说起来,中国足协近年来制定了不少新政,每次都是质疑多过赞成;唯独这次限薪,外界声音出奇的一致,都认为确实到了限制球员收入的时候了。归根结底,中国球员年薪过高、水平过臭,早已经引起“公愤”,也是时候像娱乐圈一样来一次整顿了。
中国球员如今的薪水居高不下,一些所谓的“土豪”俱乐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众所周知,中国注册球员数量稀少,水平拔尖的更是凤毛麟角,因此物以稀为贵,俱乐部为了争夺有限的球员资源,不惜为他们开出远高于其实际价值的薪水。
2016年,彼时财大气粗的河北华夏幸福进入中超,立即就盯上了于汉超、任航和吴曦三名国脚级内援。根据当时国内媒体披露,为了追求任航和于汉超,华夏幸福甚至直接给球员准备好了空白支票,让其任意填写年薪数字——堪称是中超烧钱时代最好的写照。
“土豪”的追求,也让球员对金钱的胃口越来越大。也是在那一年,任航与江苏苏宁进行续约谈判,他的经纪人明确表示有俱乐部给任航开出8000万的签字费;但是考虑到任航对江苏有感情,因此可以给苏宁“打个折”,只要6000万。然而,6000万的签字费触及了苏宁的底线,最终双方闹掰,任航如愿加盟华夏幸福。
大俱乐部可以不计成本签人,为数众多的中小球会却不堪其扰。历史上,青岛中能曾经同时拥有刘健、郑龙和姜宁三名国脚,但他们最后都投入到恒大这样的豪门麾下。2013年,青岛中能一直试图争取和郑龙续约,并且表示愿意在原薪水300万的基础上给郑龙加薪。要知道,以中能的规模,年投入不过6、7000万,能给球员这样的薪水,这个数字已经不低。
然而,和广州恒大为郑龙开出的条件相比,青岛中能实在小巫见大巫。同样的,中能也曾给刘健开出顶薪试图续约,那场震惊中国足坛的“阴阳合同”事件爆发后,人们惊讶的发现,中能竟然承诺在合同中给刘健超过400万元的年薪。不过,这仍无法阻挡刘健转投恒大的脚步。
郑龙和刘健好歹是中超的明星级球员,赚钱多尚在情理之中。而在中超烧钱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很多实力并不出众的球员也敢狮子大开口。去年,一家刚刚进入中超不久的俱乐部,听信了主教练和经纪人的推荐,签下了一名既没有国家队经历、年龄又偏大的球员,并且为其送上超过600万的年薪和不菲的签字费。
然而,这名球员的表现并不如预期,最终球队也黯然降级。赛季结束后,有媒体称该队之所以降级,原因之一就是新引进的球队待遇都太高,打破了球队薪资平衡。由此可见,一旦小球会也跟风烧钱,后果有多么可怕。
中国球员之所以年薪畸形上涨,除了大俱乐部疯狂挖人、球员和经纪人拜金之外,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中国足球人才数量太少,导致用人成本狂飙。这也是中国足球在给过去几十年青训荒废“还债”,当球员成为稀缺资源时,其价值自然会产生泡沫。
另外,媒体舆论和球迷,也在俱乐部烧钱、球员疯狂赚钱的时代扮演了“推手”的角色。媒体和球迷不会在乎俱乐部为球员花多少钱,他们只关心球队能不能搞定某球星、能不能从对手那里抢到某个国脚,而不思考这究竟要浪费掉多少钱,抱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给某些扰乱市场的土豪摇旗呐喊。现如今,他们竟突然开始抱怨起中国球员赚钱太多,可惜为时已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