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民的痛与苦我是知道的,可以说刻骨铭心,永远忘记不了。炒股前后十三年,5年亏损经历,3年颗粒无收,五年职业股民稳健盈利。前五年亏光了一切,悲痛欲绝。幸亏妻子理解和劝导,才有后来东山再起的机会。也许人总是在有了一定的阅历以后,才会喜欢一种质朴的东西,生活总是有了一些沉淀,才会肯洗尽铅华,生命是守够一定的火候,才会慢慢“悟熟”。可是当一切都蟠然醒悟时,我们发现青春不在,红颜苍白,流在血管里已不是激情而是一种岁月的沧桑。所以,我首先劝各位有缘的朋友,如果股市带给你的只是痛苦,带给你的只有伤疼,请立即销户,退出股市,远离股市,远离毒品,脱离苦海!生活多么美好,人生路上处处有风景,多留点时间陪伴家人,多享受下人生,不要因股票让自己一生痛苦,亏掉的不仅仅是钱,更亏掉了人生的幸福。
唐僧西天取经须经九九八十一难,一个投资者要想在炒股上获得成功,也必须经历以下几大难。
一难:难在心态
心态不好就会乱了章法,就会出差错。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会处理错。大多数的人会产生赌的心理,这就会错上加错。然后也会通过自己的判断、权衡最后做出自己的决定。决定的对与错关系到成与败。正确的决定和成功结伴;错误的决定和失败结伴。最终的结果需要市场来检验,又会进一步影响你的心态。
二难:难在技术
谈起技术,股民们各有自己的一套,而且滔滔不绝。当有人问起战况如何,是否成为亿万富豪。他们就会哑口无言(这里只针对大多数股民而言,不包括少数成功人士)。所以不能持续赢利的技术都是伪技术。技术仅是赢利的条件,教科书上的技术只有80%的胜率。仅有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配上完美的策略。有时技术也会骗人,认识不到这一点,一味地坚持自己的错误,成功将离你很远。掌握高超的技术,配上完美的策略,才有可能持续赢利。如果是这样离成功又进了一步。
三难:难在策略
策略是赢利后的保障。策略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赢利如何最大化、损失最小化。何时空仓,何时半仓,何时满仓这都是策略的范畴。策略起保护作用,是技术的必要补充,没有策略保护的技术是有缺陷的,是不科学的,更谈不上完美。技术出错后,如何用策略弥补自己的错误,是补救措施。能够自定出完美的策略就已经很难了。能够正确运用策略保护自己,就更是难上加难。
四难:难在综合运用
谈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连放空炮。落实不到实处,等于纸上谈兵。没有赢利还夸自己的水平高。设了止损又不执行。该追涨买进却把股票卖掉。该割肉时却还补仓,饱受套牢之苦。哪一位股民又没犯过这样的错误呢?巴菲特是世界公认的成功人士。很多人在学习他的成功经验,若不能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照搬照套只能走向失败。没有自己的提炼、升华和核心技术,想成功将是遥遥无期。
敢于挑战传统观念,要眼见为准,面对现实。若能过了这几关,炒股就会变得太简单。成绩单上捷报频传,战绩一飞冲天......
下面来讲解一个高效的指标——换手率
主力吸筹往往在筹码分布上留下一个低位密集区。在大多数情况下,主力完成低位吸筹之后并不急于拉抬,甚至主力要把股价故意再作回到低位密集区的下方,因为这个地方市场基本没有抛压,所有投资者处在浅套状态,护盘相对容易一些。一旦时机成熟,主力从低位密集区的下方首先将股价拉抬到密集区的上方,形成对筹码密集区的向上穿越,这个穿越过程极易的持仓状况,如果主力巨量持仓的话,盘面上就不会出现太多的解套抛压。即股价上穿密集区而呈现无量状况,这个时候我们就知道该股已由主力高度持仓了。
技术上我们必须对“无量”这个市场特征给出较明确的参考标准:即用换手率来精确估计成交量。通常我们不单纯使用成交量这个技术参数,因为股票的流通盘有大有小,同样的绝对成交量并不能说明这只股票是换手巨大还是基本没有换手。如每天900万股的交易,对于中国石化(600028)来说仅占其流通盘的千分之5.8,而对于胶带股份(600614),这900万股已经是它流通盘的全部了。用放量与缩量来监控获利抛压也不是一个好主意。而换手率则本质得多。
依照本人的经验,我们可以把换手率分成如下个级别:
我们常使用3%以下这个标准,并将小于3%的成交额称为“无量”,这个标准得到广泛认同。更为严格的标准是2%。如果股票正在从筹码密集区的下方实施向上的穿越,但它的换手率非常小,属于成交低靡范畴,而在上穿筹码密集区的过程中有约大量的筹码得到了解放。解套不卖的筹码占了流通盘的大部分时。可以认定,这大部分的筹码多数为主力所有。
以上是通过筹码密集区的无量上穿来判断主力的持仓量的方法,即一旦发现筹码密集区以低靡成交量向上穿越,则被穿越的筹码大部分是主力持仓。这种估计主力持仓的方法尽管简单,但对于低位捉庄的参考价值却是巨大的。
股票换手率的持续性,如果一只股票突然在底部放大只一天,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反而有可能是危险信号,相反在高位放大只一天,也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反而有可能是买进信号,要看其是否持续:
相对高位股票突然出现单日尤其是数日连续高换手,则表示主力派发的意愿明显,此时不管该股是上涨、横盘还是下跌,在充分考虑风险的前提下,都应该先卖出静观其变。
那么大于3%有意味着什么呢?
当一只股票的换手率在3%-7%之间时,该股进入相对活跃状态。
7%-10%之间时,则为强势股的出现股价处于高度活跃当中,
10%-15%大庄密切操作。
超过15%的换手率,持续多日的话,此股也许成为最大黑马。
庄家吸筹往往会在筹码分布上留下一个低位密集区,一旦时机成熟,庄家从低位密集区的下方首先将股价拉抬到密集区的上方,形成对筹码密集区的向上穿越,股价上穿密集区而呈现无量状况,这时我们就可知道该股已由庄家高度持仓了。
1.新股上市之初巨大的换手率
如图1所示,世联地产是2010年众多上市新股中的一只。在该股上市的第一天里,换手率高达74.60%,对应的成交量也高达190980手。如此之高的换手率足以保证主力在一天的时间里就抢到足够多的筹码了。不仅如此,在该股上市的前几天中,换手率一直维持在20%以上。新股在上市阶段即放大换手率正是主力的建仓行为。换手率和成交量同步放大的新股,在以后一定能够走出相当牛的大行情来。世联地产上市后,股价翻了一倍多的走势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如图1
2.建仓阶段放大的换手率
如图2所示,万好万家在以涨停的方式上涨之前,曾经有近七个月的温和上涨阶段。就在这几个月缓慢的拉升当中,主力顺利地完成了建仓的过程。那么怎样才能够提前知晓主力的作为呢?图中的换手率藏着主力的真正动向!股价上涨的初期,在图中A位置处,换手率经常出现高达20%的情况。图中显示股价有三次明显的拉升情况,在拉升过程中,换手率也随之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
如图2
在之后的拉升过程中,图中B位置处的换手率始终维持在5%—20%。这么高的换手率配合股价缓慢上涨显然不是一般的散户能够达到的。主力在花大力气建仓,才导致换手率不断维持在高位。
3.出货阶段放大的换手率
如图3所示,华电国际在见顶的时候,股价经过最后的疯狂拉升,终于快速回落了。如果说在股价被拉升的时候,主力的动向还不是很明显,那么在出货的时候,主力的“狐狸尾巴”已经充分地暴露出来了。图中所示的巨大换手率就很能说明问题。主力出货时放大的不仅仅是成交量这一个指标,股价快速见顶回落中还暗藏着大量的股票被换手。筹码在短时间内从主力的手里转移到散户的手里时,换手率这一指标一定是非常大的。图中出现的换手率的两个明显峰值就说明了问题的实质。
如图3
4.洗盘和拉升时的换手率
如图4所示,卧龙电气在被主力拉升的过程中,股价也曾经历过打压的过程。对于主力深度介入其中的股票来说,在主力打压洗盘时,一定是散户在大量的出货。既然主力不参与出货,那么换手率一定不会很高。与拉升阶段主力不断拉抬股价不同的是,打压股价的换手率是萎缩的。图中在卧龙电气这只股票的两个洗盘位置中,其换手率都呈现出了萎缩的状态。这正好说明了主力在打压股价时惜售股票,印证了主力在该股中的存在。
如图4
如图5所示,皖通高速虽然算不上是2008年底到2009年底的股市反弹中的大牛股,但是其中却明显看出主力的存在。图中A位置换手率的放大对应着股价的底部,这正是主力建仓所在的价位。而图中B位置恰好是主力拉升出货的位置。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主力放大换手率建仓和出货的动作简直是太明显不过了。通过分析换手率,主力的行踪就一目了然了。
如图5
那么拉升中的换手率如何呢?图中的股票建仓和出货之间的位置是主力拉升股价时所在的位置,从中可以看出主力拉升股价时的换手率虽然比较低,但是还是维持在高位运行的。这样的换手率与主力不断拉升股价的动作是密不可分的。主力要想拉升股价,会动用一部分资金来接盘。这样,相比在散户的作用下自然上涨的股价来说,主力拉升股价时的换手率就会高很多了。
1、成交量通常是萎缩且呈递减态势。
2、盘面通常报收十字星显示主力的洗盘意图。
3、在边拉边洗的吸筹方式中,30日均线和60日均线的支撑至关重要。
DRAWGBK(C>0, RGB(0,0,00),RGB(0,0,0),0,'11',0);
MA10:MA(C,10);
MA60:MA(C,60);
VAR6:=(( ABS((OPEN-CLOSE))/(HIGH-LOW))*VOL);
VAR7:=(( (HIGH-IF((CLOSE>OPEN),CLOSE,OPEN))/(HIGH-LOW))*VOL);
VAR8:=(( (IF((CLOSE>OPEN),OPEN,CLOSE)-LOW)/(HIGH-LOW))*VOL);
VAR9:=IF(((VOL/CAPITAL)>0.001),1,EXP(ABS(LOG(((VOL/CAPITAL)*100)))));
加仓:VAR6>=VAR7 AND VAR6>=VAR8 AND CLOSE>OPEN,NODRAW,COLORRED;
减仓:VAR6>=VAR7 AND VAR6>=VAR8 AND CLOSE 洗盘:VAR8>VAR6 AND VAR8>VAR7,NODRAW,COLORWHITE; 高抛:VAR7>VAR6 AND VAR7>VAR8,NODRAW,COLORMAGENTA; 地量:VAR9>2 AND VOL DRAWKLINE(H,O,L,C); TY:=C; A1:=REF(TY,10)=HHV(TY,2*10+1); B1:=FILTER(A1,10); C1:=BACKSET(B1,10+1); HD:=FILTER(C1,10); A2:=REF(TY,10)=LLV(TY,2*10+1); B2:=FILTER(A2,10); C2:=BACKSET(B2,10+1); LD:=FILTER(C2,10); 前期高位:REF(H,BARSLAST(HD)), COLORFF00FF,POINTDOT,LINETHICK3; 前期低位:REF(L,BARSLAST(LD)), COLORGREEN,POINTDOT,LINETHICK3; STICKLINE(加仓,O,C,1,0),COLORRED; STICKLINE(洗盘,O,C,1,0),COLORWHITE; STICKLINE(减仓,O,C,1,0),COLORBLUE; STICKLINE(高抛,O,C,1,0),COLORMAGENTA; STICKLINE(地量,O,C,1,0),COLORGREEN; JJ:=(3*C+H+L+O)/6; VAR1:=(8*JJ+7*REF(JJ,1)+6*REF(JJ,2)+5*REF(JJ,3)+4*REF(JJ,4)+3*REF(JJ,5)+2*REF(JJ,6)+REF(JJ,8))/36; TJ1:=VOL=HHV(VOL,10) AND VOL>2*REF(VOL,1) AND CLOSE>VAR1 AND C>REF(C,1); LJL:=FILTER(TJ1,5); STICKLINE(CLOSE,REF(LOW,BARSLAST(LJL)),REF(LOW,BARSLAST(LJL)),1,0),COLORRED; STICKLINE(CLOSE,REF(CLOSE,BARSLAST(LJL)),REF(CLOSE,BARSLAST(LJL)),1,0),COLORYELLOW; STICKLINE(LJL,OPEN,CLOSE,1,0),COLORYELLOW; DRAWTEXT_FIX(1,0.0,0.0,0,'蓝芯-主力低位深度洗盘或高位出货坚决'),COLORBLUE,LINETHICK1; DRAWTEXT_FIX(1,0.00,0.06,0,'白芯-主力轻度洗盘'),COLORWHITE,LINETHICK1; DRAWTEXT_FIX(1,0.00,0.12,0,'棕芯-出现了近期相对地量'),COLORGREEN,LINETHICK1; DRAWTEXT_FIX(1,0.00,0.18,0,'粉芯-主力在做高抛低吸或低吸高抛'),COLORFF00FF,LINETHICK1; DRAWTEXT_FIX(1,0.00,0.24,0,'红芯-主力吸筹进货积极主动'),COLORRED,LINETHICK1; DRAWTEXT_FIX(1,0.00,0.3,0,'黄芯-主力吸筹进货强并且成交量出现黄金柱'),COLORYELLOW,LINETHICK1; DRAWTEXT_FIX(C>0,0.004,1,0,DYBLOCK),COLORYELLOW,LINETHICK2; DRAWTEXT_FIX(C>0,0.06,1,0,HYBLOCK),COLORRED,LINETHICK2; DRAWTEXT_FIX(C>0,0.12,1,0,EXTERNSTR(0,1)),COLORWHITE,LINETHICK2; EN1:=ZIG(3,5)>REF(ZIG(3,5),1) AND REF(ZIG(3,5),1)<=REF(ZIG(3,5),2) AND REF(ZIG(3,5),2)<=REF(ZIG(3,5),3); PL10:=ZIG(3,10); 走强2:=BARSLAST(PL10 ZTJZ5:=IF(PL10>REF(PL10,1),COUNT(EN1,走强2),0); 追2:=EN1 AND PL10>REF(PL10,1) AND ZTJZ5=2; 追4:=EN1 AND PL10>REF(PL10,1) AND ZTJZ5=3; DRAWTEXT(追2 OR 追4,LOW*0.978,'追'),COLORYELLOW; PL5:=ZIG(3,5); EX1:=ZIG(3,5)=REF(ZIG(3,5),2) AND REF(ZIG(3,5),2)>=REF(ZIG(3,5),3); EN2:=ZIG(3,10)>REF(ZIG(3,10),1) AND REF(ZIG(3,10),1)<=REF(ZIG(3,10),2) AND REF(ZIG(3,10),2)<=REF(ZIG(3,10),3); EX2:=ZIG(3,10)=REF(ZIG(3,10),2) AND REF(ZIG(3,10),2)>=REF(ZIG(3,10),3); PL20:=ZIG(3,20); EN3:=ZIG(3,20)>REF(ZIG(3,20),1) AND REF(ZIG(3,20),1)<=REF(ZIG(3,20),2) AND REF(ZIG(3,20),2)<=REF(ZIG(3,20),3); EX3:=ZIG(3,20)=REF(ZIG(3,20),2) AND REF(ZIG(3,20),2)>=REF(ZIG(3,20),3); PL40:=ZIG(3,40); 走强1:=BARSLAST(PL5 走弱1:=BARSLAST(PL5>REF(PL5,1)); 走弱2:=BARSLAST(PL10>REF(PL10,1)); 走强3:=BARSLAST(PL20 走弱3:=BARSLAST(PL20>REF(PL20,1)); {ZTJZ5:=IF(PL10>REF(PL10,1),COUNT(EN1,走强2),0);} ZTJD5:=IF(PL10>REF(PL10,1),COUNT(EX1,走强2),0); DTJZ5:=IF(PL10 DTJD5:=IF(PL10 ZTJZ10:=IF(PL20>REF(PL20,1),COUNT(EN2,走强3),0); ZTJD10:=IF(PL20>REF(PL20,1),COUNT(EX2,走强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