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请就位》从开播之初,就不缺乏争议。
第六期“导师对决”环节,郭敬明执导的《妖猫传》以23票的优势战胜了陈凯歌导演的《悲伤逆流成河》,在网上又掀起了一波热议。
到了上周播出的第七期,再次狭路相逢的二位最终的胜负结果实现了完全的逆转,也算是一次迟到的“平反”。
不过,相比这些外围的噱头,作品本身其实才是更值得关注的焦点。第六期结束后,四位导师的作品也在微博上得到了网友的评分,分数最高的,是赵薇导演的《面具》。
我们的观感,其实也和网友的评分相似,《面具》确实是当期节目最好的一部导演作品。
导师对决的赛制是,两两对决的导演必须选择对方的作品进行再创作,赵薇选择的主题是李少红导演的《大明宫词》。
有趣的是,她并没有完全照搬《大明宫词》的故事桥段,而是在攫取剧集部分元素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改编,完成了一个近乎是原创的现代爱情故事。
短片中,张哲瀚饰演的小飞被选中成为《大明宫词》里薛绍的饰演者,一同参与试镜的小飞女友茉莉却惨遭淘汰。
演员道路的分歧,也让这对彼此深爱的眷侣不得不选择分手。后来,成为大明星的小飞再次回到当初分手的伤心地,却意外碰到了曾经的爱人。
《大明宫词》中太平公主与薛绍的爱,因身份地位的差距,最终以悲剧收场。而《面具》里小飞与茉莉的爱,同样遭遇着身份地位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的艰难考验。
同样的深爱,同样的难题,从古代引向现代,从戏剧照向现实,这构成了《面具》对《大明宫词》的致敬与延续。
《演员请就位》短片拍摄的赛制,不仅意味着导演要在短时间内完成高强度创作,同时也代表着作品本身,要靠极尽浓缩的剧情,传递出创作者最完整的表达。
《面具》中,赵薇就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细节的构筑与拿捏,尽可能地赋予短片更多的隐藏信息与情感内涵。
短片一开始,是《大明宫词》中太平初见薛绍的经典段落,相似的情节以黑白画面重复了三次,只不过每一次的太平都拥有不同的面孔。
当太平和薛绍第三次相视凝望,画外一句“卡”,才揭晓了谜底——原来这是不同演员在试演同一出戏。
开篇的段落,看似是重复,可导演却借由这种重复勾勒出三位女演员迥异的性格,也为小飞与茉莉的恋人关系埋下了伏笔。
有趣的是,这场戏中薛绍所说的台词“你是不是认错人了”,在短片后续又被重复了两次:
第一次,是小飞和茉莉在分手前,再次饰演着《大明宫词》这段经典片段时,小飞念出来的;
第二次,则是成为明星后的小飞,重逢茉莉时,后者对他说的话。
相同的台词,却在不同的情境下,不同的人口中,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
分手时那句“你是不是认错人了”,包含着小飞即将辜负爱人的愧疚与放弃;重逢时的那句,则是茉莉认为自己已配不上对方的逃避与拒绝。
《面具》出现的另一个重复的细节,是首尾的黑白画面。短片以黑白的戏中戏开场,也以黑白影像落下帷幕——一始一终,如同戏梦人生:
故事通篇,哪段是戏,哪段是真;其中人物,是演员,还是素人?
这种模糊暧昧的氛围,与短片戏剧套着戏剧的结构,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呼应。
除了剧本上的设计,《面具》在拍摄方式上也埋着各种细微的巧思。作为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硕士,赵薇接受过正统的导演训练,通过这部短片也能进一步看到她的导演功力。
《面具》中多次运用到了长镜头,最长的一段是小飞与茉莉分手的那场戏。镜头在两个角色间来回游移,似乎将这对恋人彼此之间传递的感情进行了具象化的呈现。
对于演员来说,长镜头也意味着更大的挑战,不仅需要他们保持表演的连贯性,同时这个镜头选择了强调浸入感的手持近景的方式,也会放大演员的表演细节,捕捉他们各种细微的表情与情绪。
短片中出现了两段吻戏,一次是小飞和茉莉分手之前,一次是他们重逢之后。相似的内容,赵薇也分别做了不同的处理。
第一次亲吻时,两个人都心知肚明,这可能是他们最后一吻了。这个时候镜头从近景变成远景,留下了他们遥远的身影。
第二次亲吻,是二人错过后经历了遗憾与悔恨,再度拥有彼此。这段戏份镜头慢慢拉近,最终他们的面孔填满了整个画面。
由远及近,由近及远,镜头距离的变化,也是他们内心距离变化的外化象征。
短片拍摄考核的不光是导演,还包括身为选手的演员。
赵薇导演的选角风格,最重要的原则是“打破舒适区”。
她曾经说过,“做我们这个行业,没有一种毁灭性的体验,那么你的作品打动不了别人”,所以在准备《面具》时她特地为演员安排与他们本身性格反差较大的角色,以此挖掘他们身上更多的潜力。
作为节目中唯一一个演员出身的导师,赵薇也相对更能理解拍戏过程中演员的处境与状态。
在导戏时,她会不断耐心地带领演员进入表演的情境,通过梳理人物的逻辑和动机,让表演者更接近角色的内心和状态。
在50进28淘汰赛的时候,赵薇就提到过表演中的情感克制,而到了亲自拍戏的时候,即使是类型化的故事,她同样要求表演保持自然和真实:
一方面,她一点点引导电视剧演员们如何适应电影镜头,与画面进行交流;
另一方面就像选手提到的,她会替年轻演员们“修剪枝叶”,剪掉那些浮夸虚假的表演痕迹,而留下最真实、最具说服力也最能打动人的精华。
《面具》中表现最亮眼的,是担当男主角的张哲瀚。他是整个故事戏剧冲突的中心,戏份最吃重,情绪转折也最多。而作为题眼的“面具”,也是通过他的角色来体现的。
面具,是两个世界的屏障,横亘在小飞和茉莉之间,切出了身份地位之间的幽深沟壑。而摘下面具的动作,则意味着身份的转变与地位的跨越。
片中张哲瀚在三段情节中摘下了“面具”:
第一次是试戏时,当他摘下面具,面对与他对戏的茉莉时,他不再是薛绍,而是普通人小飞;
第二次是分手时,他用双手捂住脸像是一副面具阻隔着自己与爱人,听到对方说出“我们分手吧”,他默默放下双手,那一刻从普通人变成了前途无量的明日之星;
第三次是重逢时,他带着面具穿越过人潮拥挤的街道,最终面具被茉莉掀开,意味着从巨星再度落地成为渴望爱情的平凡之人。
而三次摘掉面具后,张哲瀚呈现出的也是不同的情绪,投射出的是不同的心境。第一次是相爱的真情流露,第二次是被迫割舍的痛苦,第三次则是久别重逢后的感慨,有失而复得的喜悦,也有豁然开朗的释然。
《面具》另一个惊喜,是以助演参与的选手,在其中饰演副导演的王森。
片中,他梳着油腻的偏分头,戴着厚重的眼镜,对导演跪舔、拍马屁不断,塑造了一个颇为鲜明的势利眼形象。这个角色也是他一次彻底的颠覆,从外形上完全看不出是之前淘汰赛《长安十二时辰》片段中的张小敬。
王森同时也奉献了一场“整容式”的表演,就像陈凯歌导演提到的,他看上去就像是副导演——抓住了这个人物的特征,同时也融入了个人的喜剧特色。
作为整部作品中的笑点担当,他在表演瞬间切换痛哭状态时,营造出了带有一丝丝夸张色彩的幽默感。
而在第七期赵薇导演的另一部作品《秘方》中,王森仍然是表现最佳的选手,也继续把他的喜剧潜力带进了这部短片。《秘方》是一出带有荒诞意味的黑色喜剧,讲述两个笨匪跑到一家串串店偷取串串秘方,却闹出不少笑话的故事。
这部短片的故事非常类型化,两个劫匪的性格塑造也遵循着相似的类型片路数:张天阳相对正经内敛,王森的角色更加彪悍生猛,但同时又冒着一股中二的气质,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萌感。
在两部作品里,王森都用到了喜剧化的表演,却塑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面具》中的副导演有些怂,也带点蔫坏;《秘方》的人物则是憨,又有些神经质——
同时,在喜剧性的表演之外,他也为角色加入了更细腻的层次感,这个原本有些憨直、凡事靠武力解决的人物,在最后表现出了温柔的一面。
赵薇导演在《演员请就位》里创作的两部短片,都拥有喜剧元素。在之前导师选人环节中,她也提到了未来拍喜剧的计划。
回溯赵薇过往的导演经历,从《致青春》到《没有别的爱》,都属于爱情题材。可以说,尝试拍摄喜剧,也是她日后导演生涯的一次转型。
其实赵薇从入行最初,就和喜剧有着难解的渊源。《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本身就是一个喜剧化的角色,而到后来她才开始陆续接演了偏向于深沉内敛的人物。
不过,2015年的《横冲直撞好莱坞》和《港囧》,是赵薇以演员身份,向喜剧类型的回归。包括她亲自监制并主演,即将于11月29日上映的《两只老虎》,也是一部喜剧新作。
《演员请就位》中她的作品《面具》和《秘方》,也请到了《两只老虎》导演李非来担当编剧,故事尽管有趣,却是透着黑色幽默的趣味,而它们的落脚点最终都是温暖的情感。
陈凯歌看完《秘方》,觉得赵薇是充满巾帼英雄气概的女汉子,而李少红导演却看到了赵薇身为女性导演拥有的细腻一面。或许,赵薇未来的喜剧电影,也会中和这两种不同的气质。
当初接到电影《两只老虎》剧本时,赵薇一口气读完了整部故事,第一时间催着导演李非赶紧开拍。之所以被作品吸引住,她在后来解释说,是在电影的类型故事中,看到了温暖的人文气息。
赵薇也曾说过:“大家喜欢接触一些信息爆炸、笑点密集,最好在影院可以把平时情绪能发泄出来的电影,当然还有一种电影也能帮观众发泄,就是安安静静看完,带着一种平静离开,那种感觉可能比踢完凳子或者是疯狂大笑,心里更充实一点。”
无论有着怎样的主题,讲着怎样的故事,可以肯定的是,赵薇导演的喜剧绝不会流于搞笑本身,而会努力挖掘喜剧表面之下更深层的情感内核,如同她执导的《面具》《秘方》一样。
正因为这一点,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她未来会以充实丰富的喜剧作品,给大家带来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