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没拍好的《郎平传》

2020-09-29     腹黑狗子说八卦

原标题:《夺冠》:没拍好的《郎平传》

因为看女排比赛的次数不算少,所以个人对《夺冠》这部电影一直相当期待,哪怕原档期之前出了疑似丑化陈忠和事件&质疑陈可辛未曾经历不懂情怀等一众有的没的消息,也并没有打消我的想法。

待到后来点映影评出来,几个熟知的影评人也拍手叫好,大夸气氛渲染,算是又一次提高了我的期待。所以,25号坐进电影院的时候,我是攥着足量的纸巾,十分放心地准备享受好这场视听盛宴的——

然而,等到片尾字幕打出来,不仅准备的纸巾一张没用上,前半程更是达到了让人难以下咽的程度。

就我个人而言,比起中国女排,《夺冠》拍的更像是一部《郎平传》,还是没拍好的那种。全片除了擦除换相技术和个别演员的演技以外,几乎没有令人满意的地方(防杠提示:观影体验是十分个人化的东西,且网络上于《夺冠》的争议也很大,这里只说个人看法)。

虽然“中国女排”只有简单的四个字,但却是一个很难去定义的东西,她是一群人的缩影,也是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为了描绘这个复杂的定义,陈可辛的这部《夺冠》在时间线上跨度相当长,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直绵延到2016年奥运会,其中又挑出了三个重点进行描绘。其一,1981年第三届女排世界杯VS日本;其二2008年北京奥运会VS美国;其三2016年伦敦奥运会VS巴西。而为了串联这三个时段,郎平和陈忠和这两位一直都有出现的人自然而然的成为了那条串联的线,也成了故事的主人公。

为了让主人公立体起来,除了两个人在身份上的变化,影片有意打造出两个人那种旗鼓相当、心有灵犀的感觉,第一阶段相识于微,互相激励认定自己;第二阶段,赛场相见、你来我往棋逢对手;第三阶段,互相信任、鼎力相助。

框架构想的不错,但最终的呈现效果实在太差了。

虽然三段故事都是关于女排姑娘的,但因为每段故事与每段故事的间隔时间很长,队员的角色在不停地更换让观众看不到她们实质性的变化或成长,即便有也是非常草率的一笔带过。离我们最远的第一段故事最明显,往往是教练喊了几句口号,说几句很大的话,队员们就跨过量变,直接完成了质的飞跃。

不可否认,在那个时代与境遇之下,我们很容易去上升高度,也容易被这种话语所激励,但这并不代表倔脾气的年轻人会因为一句话就回头、会在某一瞬间就完成觉醒,她们彼此信任、彼此依靠,彼此成就,一定是长期磨合相处的结果,绝非一两句话。

或许是电影的时长不允许导演去刻画这些细节,但不去刻画的直接结果就是所有队员的角色都立不起来,也就完不成集体感,更别提上升到精神层面的东西了。而这也就最终导致《夺冠》比起中国女排,更像是《郎平传》。

当然,《郎平传》导演也没拍好。

因为即便享有更多的时长,郎平这个角色大多数时候也全靠巩俐的演技在强撑。

和女排队员一样,因为三个阶段间隔时间长、不连续的关系,明明是一个人却被拍出了三个人的即视感,初见郎平不服输在拼搏,再见郎平为了比赛懊恼后悔反复,最后见郎平坚定伴随着挣扎,三个阶段中间没有任何过度、连接可言,既不能体现出她个人的成长经历,也没能通过她来反应中国女排的变迁,反而让观众觉得电影想要的太多,最后集体也没拍好,个人也没拍好。

不过,对于饰演郎平的巩俐还是要说一句佩服。在巩俐上线之后,你会明显感到笼罩在前半程的艰涩感逐渐褪去,让你从根本上愿意去倾听、去浸入这个故事,信服她就是郎平本人,而非像一个抱着审视态度的冷静旁观者。

之后,再来说说影片上映前引起风浪的陈忠和这一角色吧。

看过影片之后,算是理解了所谓丑化陈忠和的消息从何而来。当然,说“丑化”可能过分了,用“略去”就比较合适~

即便和郎平一角享有差不多的时长,陈忠和的角色却并没能像影片设想的一样是个棋逢对手又心有灵犀的soulmate,反倒更像一个服务者、陪衬者。导演以他的视角带着观众进入故事,然后让他为郎平的行为、心理变动做铺垫、做动机、做推手,最后再像个普通人一样坐在家里期待胜利和结局,而那些他带领女排时所获得的成绩均被忽略,仅剩的体现只有2008年那场遗憾。

至于演员的表演,因为少年时代久远,大部分人无从知晓,彭昱畅除了口音学得生涩了些,倒也可以接受。相比之下,饰演中年阶段的黄渤就有点要命,他是不是在演自己我们没办法说,但至少演得并不太像陈忠和,大多数时候都给人感觉浮于表面,且相当急躁。

除了以上提到的内容以外,每个时间段的间隔以及结尾几乎都会用字幕的方式完成,真的仿佛在看PPT;刻意煽情的问题也有所争议,有人说女排本来就感人没有刻意煽情,这么说……倒也没错啦,但说白了感动的是女排本身,当你把所有背景丢掉,放进电影情节里推敲就会发现问题,往往是气氛还没有推到那个点,电影就急着慢镜头+背景音乐,和当年的《攀登者》没什么两样;

还有对于赛场的还原,没记错的话这也是片方主打的宣传点之一。啊……就我个人来讲,是完完全全的get不到吧。其一,通过还原赛场带给观众情绪上的起伏实际上是源于竞技体育本身的魅力;其二,相较原本的赛场,影片所还原的不及原版的万分之一。

另外,影片应该做过不小的改动和调整,有很多处都对不上口型,虽然好像也不痛不痒的,但要说完全没影响也是不可能的。

最后,安利一下纪录片《国家记忆》里讲述女排的部分吧,有兴趣的可以康一康,比电影有意思也深刻多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uZ02XQBURTf-Dn5czu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