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中你走,浑然身自由”。
这是窦唯《迷走江湖》里的一句歌词,暴风创始人冯鑫很喜欢这个感觉,他是窦唯的歌迷。
现如今,冯鑫很难自由了。
2019年7月28日下午,暴风集团发公告称,公司实控人冯鑫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兜兜转转,暴风和冯鑫还是一步步滑向了更坏的局面。
很多人都觉得可惜,冯鑫的前上司,蓝港互动创始人王峰特别发声支持冯鑫,他认为冯鑫是一个内心很有正义和善良的人。
唉,谁知道呢,也许吧。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市值从400亿崩到18.68亿,暴风过山车一样的股价很难说跟冯鑫没有关系。
“我记得窦唯被抓的时候,他在看守所门外等人家出来,把公司的事情也丢下不管了,缘故于他是一个十足的硬核摇滚迷。”
个人再怎么放飞自我都不要紧,但一个企业领导人或者说成年人,不是应该首先履行自己工作的职责吗?
按照少林寺大和尚的观点,企业、企业家做好自己的产品和企业就是行善,每个人都应该做符合自己本分的事。
冯鑫的爱好和性格也许很酷,但乔布斯的性格更酷,乔布斯痴迷禅修,可人家并没有把产品和公司搞得一团糟啊。
我们不清楚冯鑫和暴风经历了什么,他的感受和波折是属于他自己的,我们只清楚看到了事实和结果。也许,买暴风股票的股民对此感受最深。
大概两年前,我看过冯鑫的一个采访,他说“过去”的自己和“未来”的自己合在了现在一个点上,感觉他已经是很“不惑”了。他还提到了马云和雷军,并赞赏了他们的境界和格局。
在选择创业的时候,冯鑫找到两个前任老板周鸿祎和雷军寻求投资,周鸿祎拒绝了,雷军说要考虑两个星期,结果冯鑫等了三天就烦了,他自己凑了20万就开始干,他说找前老板投资比较麻烦。后来,是名声还不显的蔡文胜赶过来给他投了几百万。
创业开始,冯鑫还像是以前做销售的那种模式,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那几年雷军做小米,有一次雷军叫上几个金山的旧部吃饭,在酒桌上他说了一句话让冯鑫大受刺激:
“那天吃饭,雷总说小米要完成一次融资,价格(估值)100亿美金,当时小米才成立三年时间。我跟雷总在一块摸爬滚打了很多年,觉得对对方很熟悉,包括智商、情商、习惯都很熟悉,但为什么突然之间,他三年的时间,做出来这么一个结果?”
冯鑫不服气,又想不通,就再找雷军请教,雷军就给了他三个意见:你找的方向不够大;你得找个人帮你;你对钱认识不深刻。冯鑫说自己醍醐灌顶了。
但通过后来的情况看,冯鑫还是没有真正改造好自己。
从播放器到AR,从暴风魔镜到暴风TV,很难确定冯鑫要在哪个赛道上咬定青山不放松。2016年8月,暴风集团提出了20亿元的融资方案,后来变成了18.42,再到5000万,冯鑫对钱的认知和运用还是不够稳啊。
最关键的人,雷军的核心团队一直很稳定,而这么多年过去,冯鑫身边有谁呢?
“和雷总那次会面醍醐灌顶,让我真正听懂了“顺势而为”。我才知道一味咬牙苦干的时候,也该抬头看看天,想想未来。回过头去看,你对用人、资本环境、金融机构没有合作好,背后实质是智慧不够,你是不知道如何跟他们相处,不会跟他们很好的合作。并不是源于他们本身错了,是因为你没有能力去跟他们相处好。”
所谓知行合一,知易行难啊。
冯鑫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86岁的数学教授,已经快退休了,快死了,他突然想学经济学,就去哥伦比亚大学学了四年,然后写了一本《相对经济学》,结果成了经济学的泰斗。这个故事我非常喜欢,喜欢在哪儿呢?我认为他86岁重新选经济学的时候,他并不知道自己将来有一天在经济学上的成就比之前86年的成就还要大。
冯鑫觉得这样的人生是他要的,就是它不成也没关系,那种心态是他要的。
所以,有没有暴风这个事业其实没关系。如果当初我没有做暴风,如果当时雷军同意了,我就给他打工了。我其实无所谓,又怎么样呢?但我有这个事业,我很幸运,我要牢牢抓住它。
不找大风口、不懂管理、不懂融资被冯鑫视为自己的三大缺陷,他说魔镜全都解决了——看来是没有。
冯鑫曾说过,暴风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我不怪团队,也不怪A股的环境,也不怪我的任何一个债务人,也不怪任何一个帮我做业务的人,真实的是99.999%还是要怪自己。这才是实在话。
创业就是这样,就算是老天爷给你幸运的机会,你也要牢牢抓住它才行啊。自己的筹码自己赌,愿赌服输。希望冯鑫早点出来跟王峰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