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观:火爆一时的大逃杀游戏 缺失了哪些内核?

2019-07-25   多玩游戏网

“现在最容易的赚钱方式,就是做个带岛屿的游戏,然后让所有玩家都在上面相互射击。但我并不想这么做。”

——小岛秀夫

以上是在今年SDCC漫展活动上,小岛秀夫对大逃杀游戏发表的看法。



小岛秀夫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合金装备》系列制作人,近几年让玩家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那带动恐怖游戏发展方向的《P.T.》与即将发售的新作《死亡搁浅》的诡异世界。

他主导的作品不仅玩法优秀,而且故事极具吸引力。《合金装备》系列通过9部作品28年的时间描绘了Big Boss、Venom Snake、与Solid Snake三人的传奇一生,《死亡搁浅》则通过预告展现的神秘世界促使了无数“岛学家”的涌现。

大逃杀游戏则是近两年兴起的游戏类型,玩法无外乎就是在一张将近百人的地图上不断厮杀狩猎,争取成为最后的赢家,其中还诞生了各种各样的形式,有第三人称的《绝地求生》、《堡垒之夜》,有第一人称的《Apex英雄》;有驾驶载具的《战地5》“火线风暴”,也有冷兵器对决的《武侠乂》(可惜凉了),甚至连恶搞风格的大逃杀游戏都有,如《全面吃鸡模拟器》等。同时还有很多未发售游戏都宣称会制作大逃杀模式。

无论是以上哪一款游戏,它们都依靠大逃杀模式赚足了玩家的眼球,吸引了许许多多吃鸡爱好者前去一试,可以说附带上大逃杀,游戏的热度就高了一个档次,销量也自然水涨船高。

那为何小岛秀夫不去依靠自身的名气,试着做一做稳赚不赔的大逃杀呢?

因为,大逃杀玩起来虽好,但它缺少将游戏推向更高层次的剧情与创新。没有剧情,玩家可以玩得愉悦,却很难拥有发自内心的震撼。没有创新,在各种伯仲之间的玩法中玩家终将会失去兴趣与耐心。

各位可还曾记得在游玩《使命召唤:现代战争3》时,在三部曲的终局,普莱斯队长望着绞死的马卡洛夫,缓缓点着一根雪茄的沧桑画面?一根雪茄代表着整个故事的开始与落幕,也见证了不同深入人心的角色,所做出的执着与牺牲。

可曾记得在游玩《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时,国王将滑翔伞交给你后,整片大地图都任你探寻的激动?无数奇妙的玩法等待着你去挖掘,上百个精巧的神庙任你探寻,有多久没有感觉到,游戏也可以如此有趣。

但现实告诉我们,在这个充斥着资本的游戏市场上,大部分游戏逐渐失去了创作的自由。

在《使命召唤:黑色行动4》地制作上,因为冰冷的数据显示,《使命召唤》玩家更喜欢多人竞技,T组便将原本拥有单人模式计划砍掉,转而投向极其火热的大逃杀模式。

COD15的大逃杀模式

而《战地5》的诞生就是一场灾难。为了迎合回到二战的呼声,《战地5》回到了二战,但EA在发售日期上的逼迫使得《战地5》直到现在都还没有成为一个完整的游戏。同时,《战地5》对于电子竞技的不断延伸,也让其差点失去了通过十几年才塑造成功的大战场氛围。

偏竞技的小队模式

《使命召唤15》成功了,它成为了系列最畅销的作品;《战地5》失败了,现在才刚刚缓过神来。但无论成功与否,这两个经典的游戏系列都已成为了资本的玩物,它们根据市场来小心翼翼的改变自己,却不知不觉失去了当年改变整个游戏行业的勇气与决心。

如今,也只有像小岛秀夫、Cory Barlog(《战神》制作人)这样站在游戏顶点的制作人,可以离开已奋斗了十几年的公司,也可以花费5年以上的时间去拼搏,只为通过游戏讲述一个心中的故事,让自己的游戏带动行业的发展。大逃杀游戏,无法给与他们创作的自由。

也正是有他们这群毫不向市场妥协的游戏制作人,我们才能在越来越商品化的游戏市场中找到玩游戏最初的感觉,而不是为了我们口袋里钱包,一味地制作迎合我们的内容。

“我在造假,只是想做个实验。”

——Reddit论坛某网友

前几天,Reddit论坛上一网友说:“我有一个在R星工作的朋友,他向我透露《荒野大镖客2》的剧情DLC将于外星人有关,并且《荒野大镖客》初代将全面重制,并稍微修改剧情与《大镖客2》进行剧情上的对接。”

话一出口,玩家讨论不断,媒体纷纷转载,仿佛R星真的就要那样做了!

随着消息的传播,在越来越多人相信这位网友说的话,同时还有很多人持怀疑态度时,他自己给自己辟谣了。这位网友仅仅只是想做一个实验,他想了解游戏圈内谣言传播的现象,因此这些消息都只是他自己的一个恶作剧罢了。

其实仔细想一想,这种大规模且具体的未公布信息真的有可信度吗?更何况是这种“我有一个朋友”系列。

其实所有散布谣言的人都很聪明,像这位自爆的老哥,“DLC与外星人有关”,《荒野大镖客2》里外星人UFO的彩蛋非常多,《荒野大镖客》初代DLC“亡灵梦魇”就是在西部打僵尸的科幻故事,R星有过制作的先例。

而《荒野大镖客》初代的完全重制依据不大,但直击玩家内心,体验过《荒野大镖客2》的玩家更想重温或回味约翰·马斯顿的故事,这位在2代中戏份不少的悲情角色早已深入到玩家的内心。

再加上很多游戏媒体为了流量不论出处地进行转载,这让更多心里抱有期待的玩家很自然的相信了这些谣言,纷纷谈论这些设定如何,玩到手后又如何等等。

因此,这位老哥的“实验”可以说很成功,他的那篇谣言贴阅读量破了7万。对于这个恶作剧他也很开心,同时还证实了很多媒体会转载谣言的事实。

这件事情仅发生在游戏圈内,影响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我们想一想,社会事件上,有多少破坏力极大的谣言我们轻易地就相信了呢?

在微博上,社会事件一旦出现,就有人怀着各自的目的,通过一些看起来合乎逻辑的文字与感觉很真实的图片,让大众纷纷传播恐慌,各种媒体为了流量也相继报道,许多“正义人士”也拿起了键盘开启自己的战争。当事件影响大到权威机构发声辟谣时,某些损害已经不可挽回,而相信谣言的人士最后也只会在心里感叹一句:行吧,又被骗了。

归根结底,是我们在潮水般的信息轰击中不愿意去思考了,我们也越发不会去分辨什么是权威,什么是某些人的别有用心。相信谣言只会让我们产生某些情绪,但除了情绪之外也不会带来更多的东西了,所以我们很难记住谣言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危害,我们自然也不会拥有教训和经验,去分辨什么是谣言,什么是真相。

其实所有谣言都有漏洞,只要稍微思考下,看谁说的话,有没有可信的证据,80%的谣言都能被正常人识破,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当谣言没有了生长的土壤,谣言自然也就没有了破坏力。

当然,某些“谣言”我们巴不得是真的,比如这次《荒野大镖客》的信息,要是真从R星那透露的,我们玩家就舒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