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小情人,通常生活中,女儿与父亲的关系却有着巨大的差异。
有些家庭,父女之间更像是朋友般,随和、亲近;而有一些家庭却像上下级般,严苛、自律;还有少数家庭更像是仇人一般,厌恶、不愿提及。
无论是哪种家庭形态,其实展现的都是父亲与女儿之间的相处模式。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父亲,其实根本不知道,怎样与女儿相处。
爸爸下意识的吻了女儿,却招来路人的“异样”眼光
小菲今年12岁,已经出落的亭亭玉立。爸爸十分疼爱自己的女儿,一有时间便陪伴左右。。
一天,父亲陪小菲去图书馆,让她独自去儿童区域阅读,自己则准备在成人区找本书,临分开之时自然的亲吻了女儿。
这引起了一
旁路过的另一位家长的侧目,
小菲父亲立马有些尴尬,让孩子去阅读了,自己坐下后思考了许多。
小菲爸爸这才发现,1.4米高的小菲,已经不再是小姑娘,但自己一直都没有注意到,应该与孩子保持男女距离的问题。
这天晚上小菲爸爸,第一次跟小菲浅谈了性别的话题。
小菲问爸爸:为什么不能亲你呢?爸爸解释说:自己虽然是父亲,但也是男生。
表达爱意只能亲吻额头或脸颊,睡觉也不能在一张床,要懂得男女有别,
这样只是对彼此的尊重,爸爸依然还是爱她的
,没有减轻半分。
小菲虽然不是完全理解爸爸的做法,但她仍然相信爸爸对的,也就接受了爸爸的改变。
父女之间也需要“距离感”
其实,性别从孩子出生便已决定,但孩子对于性别的意识萌芽,却是在三岁之后才慢慢产生。
当宝宝三岁之后,家长应该在日常照料时,对孩子有所避讳,除了不宜一起睡觉,还有这些地方需要避讳。
比如,三周之后,
最好不要与异性父母一起洗澡
,避免对异性的身体特征产生好奇;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更换衣服,将自己的性别部位暴露在孩子眼中;
也尽量不要亲吻孩子的嘴部,异性家长表达爱意,可以采用拥抱或者亲吻额头的方式,更为合适。
身边的几类父亲
其实,在我国现有的家庭模式中,通常会出现以下几种类型的父亲:
1)角色缺失型
这样的家庭,一般为单亲或者家长十分忙碌,无暇分身照顾家庭的父亲。父亲这个角色,通常只出现在户口本上,生活参与感为零。
这样的父亲,根本都无法与女儿有相处的时间,何谈相处方式。
2)暴力对待型
这样的父亲,一般人生都比较失败,性格焦躁,情商较低,处理问题简单粗暴,对于家庭毫无建设的同时,还极大的破坏了家庭的和谐。
家庭暴力通常出现在这样的家庭,而且这样的父亲,
一般都会贬低女
性,把女儿当作财产和筹码对待,是一种极为恶劣的家庭模式。
3)不操心,不上心型
这一类家庭的父亲,对比第一种丧偶式父亲来讲,更像“诈尸”型父亲。
他们会参与到家庭生活中,
但只以他们认为对的方式参与
,有空闲、无聊了才会逗一逗孩子,当孩子有需求了就退避三舍,甩手交给母亲处理。
家长会、兴趣班、平常的外出准备,没有任何能让他们帮得上忙的。
反而在最后母亲精疲力尽,或者孩子犯错后,跳出来指责母亲的失职,或者在教育孩子时,痛斥母亲的做法,自己不操心,还要嗔怪妻子。’
暖心父亲的责任感,堪称教科书
当然,还有一类父亲,做法是最暖心和正确的,他们通常与女儿这样相处:
懂得爱护女儿,尊重女儿
女儿虽为子女,但也有自己独立的人格,
对他人人格的贬低
,会让孩子从小丧失自信,自卑的认为自己不配得到更好,从而产生错误的想法。
有可能在成年后,对异性的一点好就深感欣慰,从而降低自己,去迎合他人。
这类父亲会懂得爱护自己的女儿,让她时刻感受到父亲的关爱和支持,不会让他们缺失异性的爱与关怀,懂得向孩子传达被尊重的重要。
在一定年龄后,注意距离,男女有别
父亲会在孩子三岁之后,做出一定的回避,并告知孩子性别的差异,让孩子更加了解自己,也了解异性,不要过分好奇。
为女儿的交往出谋划策,但不强行干涉
父亲的品格,一定程度上影响女儿的择偶观,所以,
这类父亲会适时提出自己的意见
,给孩子作为参考,而不是强行阻止。
让孩子逆反,会站在异性的角度,给孩子分析,让孩子信服自己的观点,给孩子指明道路。
宠爱不溺爱,严格有尺度
女孩儿应该富养,其实就是让孩子能见识更广、眼界更宽的意思,要让孩子感受到父亲的爱,但也要有家庭的规矩和做人的原则。
不是养成娇惯的公主,而是教会孩子认识更有层次、见地、高度的人生。
这类父亲对女儿爱的更加理智,不是一味的宠溺,
会教会她们底线和原则
,让爱在尺度之下无限畅行。
不同于母亲的细腻,父亲的爱更为宽广、深沉,但对于父亲的要求一点也不比母亲少,父亲的爱,更是一个女孩子成长所必不可少的助力。
希望父亲们能明白自己的位置,为女儿的成长,送去坚实的臂膀,让她们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