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花缘品牌精品民宿:民宿行业是个坑么?当然不是

最近经常看到有人说,民宿是个坑,做一家民宿只能开心两天:第一天是刚营业的那天,第二天是把民宿转让出去的那一天。然后会算一笔细账,最后算下来,是一个不挣钱的生意。

这样的文章,乍一看还是蛮博眼球的,仔细一琢磨,除了宣泄些情感之外,作为一个民宿从业者,你又能收获些什么呢?

更关键的是:在中国,哪个行业不苦逼?

与其坐着感叹民宿行业不挣钱,还不如好好琢磨一下自己如何能够成为挣钱的那一小拨人,更有价值和意义。








图:静花缘·北京水木年华精品城市民宿实景

民宿行业是典型的开放市场

管理经济学课程里面有一条很重要的经济学原则:开放的、信息透明的市场,行业利润率为0。开放的行业,指的是这个行业进入的门槛不高;信息透明,指的是所有的信息都充分传递,你掌握的信息别人也掌握。

民宿行业是一个很典型的开放的市场。

虽然作为住宿行业,特行证、工商、消防方面的要求应该遵循,但是这些准入条件,在各个地方并不是完全被执行的,生意还是能做。(如果真的管理规范,那也挺好,无非是多付出一些成本,大家都是公平的。)

而投资一个民宿,最少的几万元就可以入行,多的几十万、几百万、上千万也都有,也就是说,不管你是个应届毕业生,还是商业大佬激流勇退,做的都是一种生意:接待客人。

民宿行业的供需曲线

我们来看一下供需曲线,民宿主供给的是床位(蓝色线条),客人需求的是睡眠(红色线条),红蓝曲线的交点就是平衡点,也就是不挣钱的点。



供给少于需求,则很容易赚钱。

在民宿行业发展的早期,由于供给少于需求量,所以价格会有溢价,这时候挣钱往往是比较容易的。

比如2015年之前的大理,供给能力是S1,供应量少,低于平衡点,房屋租金压力不高,而需求异常旺盛,可以抬高价格到D1所在的价位,在这个阶段挣钱就非常容易。

供给增速过快,则进入亏损区间。

但是因为信息很透明,大家看到有利润,就一蜂窝而上,加上民宿没有严格的进入门槛,谁都能干,所以非常快地就把供给能力给提升上去了。

最关键的是:新进入者参照的都是别人家高溢价模式时期的利润率,所以在投资的时候非常豪放,房租很快就推高了,装修、设计方面,也舍得花大价钱去实施。

当供给的增速大大快于需求的数量时,整个行业就进入了平衡点,而且通常增速是有惯性的,供给会快速进入S2这个点,这时对应的价格D2就会低于平衡点,进入亏损区间。







图:静花缘·北京密云果岭山居精品田园综合体乡村民宿实景

如何获得竞争优势

那么,遇到了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其实,不单是民宿行业,其它行业也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而且民宿作为非标准化的产品,其互相间竞争的压力是远远小于传统的提供标准化产品的行业的。

作为经营者,无非去思考如何实现S曲线和D曲线方面的平移来取得一些竞争优势。



具体到民宿行业行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 可否通过扩大规模,降低管理成本分摊降低成本?

如果你的管理水平不错,你管10间房间,和你管50间房间,都是只花你一个人的时间,但是产出却截然不同。

趁行业整合的契机,通过例如“民宿贷”这样的资金杠杆,拿下一些好的标的,不失为一种方法。

或者如果你无心经营,也可以将自己的民宿托管给一些代运营的专业公司,虽然收益会降低,但是你的时间却被节省出来了,你可以将这些时间,用来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2 可否通过极致的、人性化的服务提升用户体验,打造差异化的产品,提高用户口碑?

人无我有或者人有我优,苦练内功,让自己的产品具备独特性和品牌化,摆脱低层次的同层次竞争,跨界整合资源,让自己的产品重新进入信息不公开透明的区域。

比如让自己的接待更加人性化更加的贴心,做简单的改装,让自己的客栈适合于拍照打卡,提供当地旅行方面的指引带着客人玩等等。







图:静花缘·北京门头沟梦回古道精品旅游民宿实景

3 可否通过私域流量池的沉淀,通过有效的营销工具,提升覆盖群体和提升收益?

自己的粉丝群体和会员,是谁都抢不走的资源,想想看如何从公有的流量池(OTA或者短租平台)那里,接待了客人之后,让客人最终变成自己的粉丝。

加微信只是最粗浅的第一步,如何运营好自己的朋友圈,让客人觉得你是一个旅游方面的达人,是一个有趣味的人,是一个值得托付信任的人,这点非常重要。

然后通过有效的运营工具,让自己的粉丝的朋友们,也能成为自己的客户,在这方面,我见过数百个客户,其中做的好的,一个活动一个礼拜就可以卖掉1000间房间。

4 可否持续发现价值洼地,提前投资,获得租金差异*租金年限的物业成本收益?

民宿的生意本质上还是短租收益和长租租金之间的差额生意,现在全国各地乡村民宿都还在陆续推出优惠政策,有的地方政府甚至可以点状供地,积极的去了解一下这方面的信息,没准可以让自己变成一个小小的开发商(几亩地)。

不管生意如何难做,生活还是需要向前,民宿这个行业,始终有人进来有人出去,自从2013年进入这个行业,拜访过近千家店,最终能活下来的,都是在成本-效率-用户体验这三点做得最平衡的,用“慢”的精神,仔细打磨产品,才是正道。

本文原创作者: 萌萌哒大侠 内容来自公号:大侠岛 文中配图出自静花缘精品系列民宿


新社汇and微会动袁帅


【头条号-新社汇and微会动袁帅】运营者:袁帅,会展业信息化、数字化领域专家,PMP项目管理师,网络营销,搜索引擎营销运营出身,数据分析师,中国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CEAC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网络营销师,SEM搜索引擎营销师,SEO工程师 。现任北京新荟友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新社汇平台联合创始人、微会动平台创始人兼首席营销顾问,静花缘精品系列民宿互联网线上运营,北京宏宇互动科技有限公司事业合伙人,TAS区块链溯源项目营销合伙人。O2O2O活动场景双线闭环数字化运营综合服务解决方案与活动场景数字信息化运营综合解决执行方案提出者,微会动服务共同体发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