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不过仕女画

2019-08-11   美学与艺术

仕女画文称“士女画”,俗称“美女画”,一般是指描绘封建社会上层妇女及其生活的中国画。古人常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女性之美,仕女画正是以独特的民族风格表现中国女性魅力而著称于世。

以女性为题材的绘画,可追溯到距今约5000年前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后期。而我国现存绘画中最早的一幅仕女画,是在湖南长沙出土的战国楚墓帛画《龙凤人物图》。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传世杰作,对当时及后世仕女画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仕女画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是在隋唐以后。盛唐时期,著名的“绮罗人物”画家张萱、周昉等着意描绘“丰腴典丽,雍容华贵”的宫廷或贵族妇女的悠闲、凄清生活,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具有感人的艺术效果和重大的社会意义。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以及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等,共同构筑成中国仕女画的一座艺术丰碑。

宋元时期,随着战乱和社会的动荡、分化,仕女画的题材和内容更加扩展,出现了民俗化的倾向,民间女性人物开始在仕女画中占有一席之地。

仕女图发展至明清时期,逐渐定型。表现手法以水墨白描和工笔重彩并重。明代唐寅的仕女画时工时写,或线条细劲,设色秀丽,以三白开脸,色彩斑斓,形象俊俏且具清雅之致;或逸笔草草,灵动洒脱,多书法韵味。“写仕女称妙一时”的清代画家费丹旭,笔下仕女形象柔弱,笔墨清秀淡雅,体现了当时女性美的观念和影响。清代作为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仕女画发展至此,也被抬高到居山水、花鸟诸表现题材之上的极高地位,正如清代高崇瑞《松下清斋集》所言“天下名山胜水,奇花异鸟,惟美人一身可兼之,虽使荆、关泼墨,崔、艾挥毫,不若士女之集大成也。”但是很遗憾这时期的仕女画在创作上逐渐脱离生活,成为一种概念化,程式化的表现题材。

现代仕女画画坛异军突起,风流荟萃。既有专攻仕女人物的精英,如张光宇、王叔晖等,又有“兼而为之”的名家,如张大千、黄胄等,还有更多标新立异、各具特色的奇才,如戴敦邦、刘继卣、顾炳鑫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大千和王叔晖。其中张大千潜心临摹壁画,领悟艺术真谛,丰富技法,大胆突破自我,从而使他的仕女画既有雄奇的气概,又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生动韵味。王叔晖是仕女画的著名女画家,其代表作有《西厢记》《红楼梦人物》等。她的仕女画傅色雅丽,线条婉转流畅,勾画细腻传神,从服饰到环境,皆精心构思,随类赋形,一丝不苟,充分显现其深厚的艺术功力。

综观中国仕女画的发展,它实际上是不同历史时期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的艺术反映。尽管在仕女画中出现的并不一定都是佳丽美女,但画家通常还是习惯于将仕女画称为“美人画”。仕女画的画家按照自己心中“美”的理想来塑造各类女性形象,不同时代的画家都以其当时对于“美”的理解来进行创作,因此,一部仕女画史可以说也是一部“女性美”意识的演变历史。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绝不会停留在同一个水平或层面上。新与美永远是一对孪生姐妹。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同时代对美的不同追求正是仕女画长盛不衰、独具魅力的源泉。

(文| 贾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