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消息:
国务院发文
宁波,这次真的厉害了!
2019年12月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
这是指导长三角地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体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是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的依据
规划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
长三角地区的战略定位是:
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
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
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规划纲要》全文共有3万多字
头条妞认真学习了N遍细细梳理发现
《规划纲要》多次提及阿拉宁波
将给宁波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众多利好!
作为长三角的重要一员
在这份《规划纲要》中
11次提到“宁波”,6次提到“甬”
宁波被提及次数位居长三角各城市前列
未来宁波
在长三角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我们一起看看文件中到底说了什么
国务院发文!宁波被多次提及
第1次
规划纲要前言中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范围
明确包含阿拉宁波
《规划纲要》指出,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面积35.8万平方公里)。以上海市,江苏省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盐城、泰州,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27个城市为中心区(面积22.5万平方公里),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
第2次
规划纲要第一章第一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基础
城镇乡村协调互动
城镇体系完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各具特色的小城镇星罗棋布,城镇之间经济社会联系密切。上海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较好发挥,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等城市群建设成效明显,同城化效应日益显现。城乡发展比较协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相对较小,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成功发展模式。
第3次
规划纲要第三章第二节
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加快都市圈一体化发展
推动都市圈同城化
以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卡通为着力点,加快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都市圈建设,提升都市圈同城化水平。
第4、5次
规划纲要第三章第二节
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加快都市圈一体化发展
推进都市圈协调联动
推动杭州都市圈与宁波都市圈的紧密对接和分工合作,实现杭绍甬一体化。
第6次
规划纲要第三章第四节
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推进跨界区域共建共享
推动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
推动宁波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嘉兴全面接轨上海桥头堡建设,打造上海配套功能拓展区和非核心功能疏解承载地。
第7次
规划纲要第五章第一节
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
协同建设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
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
优化提升杭州、南京、合肥区域航空枢纽功能,增强宁波、温州等区域航空服务能力,支持苏南硕放机场建设区域性枢纽机场。
第8、9、10次
规划纲要第五章第一节
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
协同建设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
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
围绕打通沿海、沿江和省际通道,加快沪通铁路一期、商合杭铁路等在建项目建设,推动北沿江高铁、沿江高铁武合宁通道、沪通铁路二期、沪苏湖、通苏嘉甬、杭临绩、沪乍杭、合新、镇宣、宁宣黄、宁扬宁马等规划项目开工建设,推进沿淮、黄山-金华、温武吉铁路、安康(襄阳)-合肥、沪甬、甬台温福、宁杭二通道的规划对接和前期工作,积极审慎开展沪杭等磁悬浮项目规划研究。
第11次
规划纲要第五章第一节
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
协同建设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
提升省际公路通达能力
完善过江跨海通道布局,规划建设常泰、龙潭、苏通第二、崇海等过江通道和东海二桥、沪舟甬等跨海通道。
第12次
规划纲要第五章第一节
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
协同建设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
协同推进港口航道建设
围绕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强沪浙杭州湾港口分工合作,以资本为纽带深化沪浙洋山开发合作,做大做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枢纽港,加快推进宁波舟山港现代化综合性港口建设。
第13次
规划纲要第五章第二节
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
共同打造数字长三角
共同推动重点领域智慧应用
积极开展车联网和车路协同技术创新试点,筹划建设长三角智慧交通示范项目,率先推进杭绍甬智慧高速公路建设。
第14次
规划纲要第五章第三节
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
协同推进跨区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建设油气基础设施
加强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互联互通和公平开放,加快上海、江苏如东、浙江温州LNG接收站扩建,宁波舟山LNG接收站和江苏沿海输气管道、滨海LNG接收站及外输管道。
第15次
规划纲要第八章第一节
推进更高水平协同开放
共建高水平开放平台
共同构建数字化贸易平台
加快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宁波、苏州、无锡、义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合力打造全球数字贸易高地。
第16、17次
规划纲要第八章第一节
推进更高水平协同开放
共建高水平开放平台
加强国际合作园区建设
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各类开发区,加快建设中韩(盐城)产业园、中意宁波生态园、中德(合肥)合作智慧产业园及太仓、芜湖、嘉兴等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加快推进中国(宁波)“16+1”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深化与中东欧国家的投资贸易合作。
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平开放...
宁波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中
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做
担当重任!
而近些年来
宁波也一直在积极融入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奋力谱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宁波新篇章
奋力谱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宁波新篇章
宁波位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南翼
与上海仅两小时的高铁车程
改革开放41年来,宁波能够取得重大发展成就
一个重要原因是得益于上海大都市的辐射
和长三角一体化的带动
15个副省级城市的经济总量中
宁波排第八位,人均GDP排第六位
公共预算排第7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第二位
商业城市指数排第十位
宁波与同等水平的城市相比较
有优势,也有不足
宁波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港口城市
和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经济重镇
是推动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的重要城市之一
在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未来,宁波还要继续努力
现在宁波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
需要更丰沛的要素资源
更强大的科技支撑
更紧密的产业合作
更可靠的市场空间
去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标志着长三角区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当时,宁波便提出目标——
全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一方面扩大对外开放,在经济全球化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发展红利;另一方面加强区域合作,在长三角一体化中承接高端要素、共享创新资源、实现共赢发展。
宁波要抓住用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牢牢把握“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与长三角各城市建立紧密型、互补型的合作关系,加快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真正撑起长三角南翼的“一片天”。
综合分析内外形势及区域优势,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宁波确定了自己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中的定位:
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宁波是国务院确定的长三角五大都市圈核心城市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面禀赋优良
走在前列潜力巨大
可以建成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
宁波是国务院确定的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也明确提出
提升南京、杭州、宁波等区域中心城市的
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
定位为“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
是对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的一以贯之
国家“一带一路”枢纽城市
开放是宁波最大的优势
“海上丝路指数”、
宁波17+1经贸合作示范区等已打出品牌
定位为“国家‘一带一路’枢纽城市”
可充分发挥宁波的开放优势
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先行优势
助推长三角地区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新型国际贸易中心城市
宁波国际贸易基础扎实,港航物流发达
体制机制灵活,营商环境良好
目前正积极对接上海国际贸易中心
定位为“新型国际贸易中心城市”
与上海错位发展
可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格局
提升长三角区域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数字中国”产业创新发展样板城市
宁波制造业基础雄厚
有一大批制造业单项冠军
产业数字化基础好、潜力大
目前正谋划建设“数字宁波”
定位为“数字中国产业创新发展样板城市”
有利于推动“数字中国”建设
带动长三角产业协同创新发展
近段时间,
宁波参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新动作不断
今年7月,宁波前湾新区正式获批
8月,84个长三角一体化重大项目集中在甬开工
总投资达10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8亿元
涵盖基础设施、电子信息、生物科技、
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以及民生发展等领域
随后召开的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工作部署会
还通报了
《宁波市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提升了宁波城市的战略地位
为宁波“十四五”发展带来了澎湃动能
明晰了宁波都市圈发展路径
打开了宁波发展新空间,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
抓住机遇,奋勇争先
精准对接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25年分阶段目标
进一步提升宁波在长三角的
平台优势、交通枢纽优势
努力建设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金南翼”
争当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宁波,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