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诗 | 于坚:还乡的可能性,从诗的蓝调开始

2019-09-19   武汉文学艺术

我在最近几年的写作中,一直有意识地尝试蓝调式的诗,追求一种内在的即兴性,突破一首诗的“主题”这个象,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不指向一个明确的意义,而注重诗歌中语词的独立性、自在性、音乐性关系、空间关系,更注重场。

——于坚

当代著名诗人

于坚作品选读

作品39号

大街拥挤的时候

你一个人去了新疆

到开阔地去走走也好

在人群中你其貌不扬

牛仔裤到底牢不牢

现在可以试一试

穿了三年半 还很新

你可记得那一回

我们讲得那样老实

人们却沉默不语

你从来也不嘲笑我的耳朵

其实你心里很清楚

我们一辈子的奋斗

就是想装得像个人

面对某些美丽的女性

我们永远不知所措

不明白自己 究竟有多憨

有一个女人来找过我

说你可惜了 凭你那嗓门

完全可以当一个男中音

有时想起你借过我的钱

我也会站在大门口

辨认那些乱糟糟的男子

我知道有一天你会回来

抱着三部中篇一瓶白酒

坐在那把四川藤椅上

演讲两个小时

仿佛全世界都在倾听

有时回头看看自己

心头一阵高兴

后来你不出声地望着我

夹着空酒瓶一个人回家

1983年

夹着空酒瓶一

爵士乐

一场雪刚刚停在云南山岗 于坚

须发全白 盯着咖啡馆的招贴画 三个

纽约客 黑指头 白指甲 抱着老贝斯

没有声音 演奏会 是音乐史上的一场车祸

多年前在哈莱姆 唱片铺里 阿姆斯特朗打着呵欠

怎么也找不着他喜欢的那盘磁带 眼泪横流

邋遢的大叔哭什么哎 走过海关我还在猜

密西西比河啊去了大海 月光犹在

有个姑娘她叫谢南多 带走了我的少年

“啊 谢南多 海浪向西流 遥远啊

滚滚的河 啊 谢南多 我永远怀念你”

毛主席说 “广阔天地 大有作为” 我同意

去了花箐农场 秋天刨土豆 装筐时黄昏来了

一丛矢车菊站在雾边 望火堆里的残烟

灰鹭走下斜坡 天空苍老 青春嘹亮

我甩着长头发 弹吉他 喝白酒 写长诗

雨后多青山 鹧鹄在叫唤

后来它们统统被关进黑暗的大门

我抱着自己装配的小收音机躲进被窝

听美国之音播放爵士乐 干扰太大

像夜晚的星空 听起来闪闪烁烁

还乡的可能性,从诗的蓝调开始

于坚

我很喜欢蓝调,多年来一直在听。蓝调,我最喜欢的就是它的即兴,不必跟着某根指挥棒朝一个方向走,乐曲可以向任何一个方向流动,即兴的原创无所不在,怎么都行。忧郁、慰藉并不是方向性的主题,而是气质。在某种程度上,新诗与格律诗的关系,就像古典音乐和布鲁斯的关系,前者是调性音乐,环绕着某个主题,调子最重要是主音,从主音主和弦开始,结束时又回到主音主和弦,“快——慢——快”,使音乐具有强烈的方向感。

到了20世纪,调性音乐令音乐天才窒息,就像格律,一千年过去,已经成为诗的束缚,无法表达后来自由诗表达出来的那些方面,“陈述”,我以为在格律束缚下是无法实现的。20世纪,西方音乐出现了勋伯格,他玩无调性,音与音之间、和弦与和弦之间没有调性中心,没有功能联系,失去了方向,每个片段、细节都是方向。存在先于本质,于是本质不再只是一个,而是无数的非本质。但是勋伯格们的无调性是音乐观念的革命性结果,它并不自然,不是气质性的。

20世纪20年代,布鲁斯(蓝调)由美国黑人乐手兴起,蓝调是即兴的,“extemporaneous;aleatric;aleatory ”(即兴)意思是,事先毫无准备,仅就当时的感受创作、表演或演讲。蓝调有一种天生的、身体性的忧郁感,也许来自对美国大陆的身体性的永不适应导致的精神性忧郁。新诗也是忧郁的,古典诗歌是赞美,大块假我以文章。新诗是批判,是对失去的大块和经验世界的沉思。

中国古诗和新诗都是感受性的祭祀,都有即兴性,古诗的即兴为格律束缚,李白才是伟大的即兴诗人,他妙不可言的地方就是在律与即兴之间游刃。新诗多了深思,这与白话有关,汉语只有在白话这里,才能开启现代性的思。林琴南的翻译为什么不成功,因为文言文不适合翻译西方文化中的思,只有在白话中,我们才可以迎接苏格拉底、荷尔德林、康德、尼采、海德格尔、拉金、弗罗斯特……们的到来。

新诗天然有忧郁的沉思气质,这种气质在过去一个世纪被革命的疾风暴雨遮蔽着,只是在今天,当新诗慢下来,这种语言上的忧郁气质才逐步显露。蓝调不是像古典音乐那样在一根指挥棒下一起合奏。歌手、乐器之间彼此独立又和谐,用加法,随时可以加进新的音乐元素,乐谱是在现场即兴完成的。每次演奏都不同。虽然有主唱,但是其他乐器演奏者也可以游离和弦随意发挥。

这有点像格律诗和白话诗的关系。格律诗如果是古典音乐,被平仄韵脚管着,不可越雷池一步的话,那么,新诗的形式就是即兴的,不可重复的,无形式,而形式时刻被创造着。最重要的是,布鲁斯的风格是天然的,它不是对某种音乐模式的反动,布鲁斯玩的是加法,如果需要,它完全可以即兴加入古典音乐的某一节。新诗的即兴性也是天然的,因为它的基础是白话。诗人是语言的上帝,但这个上帝不是一个,而是无数。每个诗人都可以创造他个人的语言王国。条条大道通罗马,大道三百,“一言以蔽之,诗无邪”。三百是即兴的,但要无邪。无邪,并不是道德约束,而是文章为天地立心,宇宙大千之间,只有人有心;人之初,性本善。人者,仁也。所以诗止于至善,诗就是善。


于坚•简介

当代著名诗人,“第三代诗歌”代表性人物,强调口语写作的重要性。著有诗集《对一只乌鸦的命名》《云南这边》《于坚的诗》、文集《棕皮手记》等。历获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诗歌奖、首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吕梁文学奖等。

出品:武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新媒体中心

监审:邓鼐 监制:吴晓君

编辑:张杰 图片来源:网络

文字:选自《汉诗•第10辑 上帝喜欢小东西》

投稿:wuhanwenyi@126.com

注:版权归“武汉文学艺术”所有 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