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榴弹也能炸坦克,反坦克手雷为什么能反坦克?

2019-11-02     左手枪炮右手玫瑰

反坦克手榴弹主要用来对付坦克、碉堡和燃料库等。该弹金属外壳内是装满塑胶炸药的布包。外壳上的盖子要在投掷前旋开。配瞬发引信。通常配有手柄,弹尾有尾翅或稳定伞,以保证命中姿态正确,利于破甲。全弹重1000克左右, 垂直破甲厚度可达170毫米,可穿透混凝土工事500毫米以上。下面以苏制RPG-6为例介绍一下反坦克手榴弹的特点。

RPG-6反坦克手榴弹全貌

RPG-6反坦克手榴弹是苏联于二战后期在RPG-43反坦克手榴弹的基础上改良发展而成的,其最大的改进就是优化了空心装药结构和药型罩形状,在弹体前部加装了半球形风帽,既减小了飞行阻力,又保证了炸高,因此在装药量比RPG-43略少的情况下,破甲能力却有所提高。RPG-43的装药量为612克TNT炸药,破甲深度为75毫米,而RPG-6的装药量为560克TNT炸药,破甲深度却达到了100毫米。

RPG-6反坦克手榴弹由弹体、发火装置和握柄三部分组成。其弹体为一个圆锥体和一个半球状头部的结合,材料为廉价的薄铁皮,接缝处为简单的卷边咬合,生产工艺比较简单,加工要求不高。弹体底部用螺纹和握柄相连接,发火装置就装在握柄内。在握柄的外面有一个片状的保险握片,用一个带帆布条的保险插销与弹体连接。

下面以上图为例简单介绍一下RPG-6反坦克手榴弹的发火装置。RPG-6反坦克手榴弹的发火装置采用惯性击针击发原理,在平时,击针13被自脱式保险销3固定,不能刺发雷管9。自脱式保险销3连接在保险握片4上,只要保险握片4脱落,自脱式保险销3也会一同脱落。保险握片4一端和底盖17连接,固定在握柄底部,在底盖下握柄内部卷有用来保持飞行稳定用的帆布带16。保险握片的另一端通过带有帆布条的外插保险销2固定在握柄上。这样一来,保险握片4两端被固定在握柄上,由此自脱式保险销3也被确实固定,销住击针13,构成了手榴弹的平时保险。

当使用者拔出外插保险销2,用力将手榴弹投出后,由于保险握片4的前端固定被解除,保险握片4遂连同底盖17一起从弹体上脱落,一方面拉出维持稳定飞行用的帆布带16,另一方面带离自脱式保险销4,解除了对击针13的控制,此时击针13仅通过隔离簧11与雷管9隔离,保持飞行中的安全。当手榴弹撞击目标后,击针13在惯性作用下向前冲,压缩隔离簧11刺发雷管9,从而引爆手榴弹,通过弹体装药前方的钢板冲压药型罩形成的金属射流击穿装甲。除了破甲作用外,RPG-6的破片杀伤效果也较明显,所以也可以当做大威力杀伤手榴弹使用。

RPG-6反坦克手榴弹体积小、重量较轻,威力又比RPG-43反坦克手榴弹大,在二战中是苏军性能最好的反坦克手榴弹。但是手掷式反坦克手榴弹的缺点是固有的,那就是破甲威力与投掷距离之间的矛盾。要增大破甲威力就必须增大战斗部重量,但增大战斗部重量势必会影响到投掷距离,这使得使用者必须冒险接近到离敌坦克装甲车辆很近的距离内投掷,而且如果使用者投掷距离过短很容易炸伤自己。除此之外,RPG-6的引信机构也比较原始,发火可靠性不是很理想。不过在战后的新一代反坦克手榴弹——RKG-3反坦克手榴弹诞生之前,RPG-6的性能在反坦克手榴弹当中已经属于比较优秀的了,所以在战后初期,苏军依然将其列为制式反坦克武器。除了苏军外,RPG-6反坦克手榴弹还装备过华约集团的其他国家,以及朝鲜、蒙古等社会主义国家。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也曾装备过RPG-6反坦克手榴弹。

也有的RPG-6反坦克手榴弹的外插保险销上不带帆布条,而是一个铁丝制拉环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UvXM24BMH2_cNUgrPQ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