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茨退学
考上了世界最顶尖大学,却在大学时毅然选择了退学创业,这大概是比尔盖茨身上最传奇的经历之一。
很多人从盖茨退学创业开始往后看,认为是退学和创业这个举动造就了他。
然而很少人知道,在退学创业前比尔盖茨已经做了7年准备,也正是这7年磨炼造就了后来的世界首富。
少年比尔盖茨
和电脑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盖茨的父母是美国比较富裕的中产阶级,父亲是西雅图知名律师,母亲是富有的银行家的千金。
这让他13岁的时候,有机会转入一个贵族私立中学学习。
这个私立学校每年都会举行家长义卖活动,每年的义卖都会筹得一笔很可观的资金。
盖茨入学的第二年,学校利用义卖筹得的3000美元,买了一台“ASR-33电传打字机”。
电传打字机
听起来像“打字机”,但跟一般打字机不同,它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分时技术”。
通过分时技术,“打字机”和西雅图计算机中心直接相连,“打印机”可以进行编程和测试运行。
实际上这个“打印机”,就是一台可编程电脑。
要知道在当时,即使是大学,也很难有一台可编程电脑。
但当时才14岁的比尔盖茨和好友保罗艾伦,就加入了学校的电脑俱乐部,开始系统学习电脑编程了。
面临不能继续学习编程
然而学习并没有这么顺利,分时系统编程需要连接计算中心主机,而连接是收费的。
虽然他们所在的是贵族私立学校,但上机的经费毕竟有限,盖茨也面临不能继续学习编程的状况。
正巧,盖茨的同学的父亲开了一家提供上机服务的公司(C-Cubed),然而他们可编程的电脑。
C-Cubed公司就和学校达成合作,学校为公司提供电脑,而公司为学校的电脑提供免费上机时间。
但上机的地点不再是学校,而要到C-Cubed公司。
于是比尔盖茨每天下课,放弃玩耍的时间,坐公交到C-Cubed公司,一直编程到晚上。
保罗艾伦
与ISI公司合作
然而好景不长,C-Cubed公司倒闭了。
当时盖茨和保罗,已经有一定的编程经验,这在那个时候已经是很稀缺的能力。
他们联系到一家做软件开发的公司(ISI公司),正是跟ISI公司的合作,改变了盖茨的命运。
盖茨他们帮ISI公司编写企业薪资管理软件代码,ISI公司则为他们提供免费上机。
就这样,盖茨和保罗平均每周7天,每天8小时,只要一有空就待在机房编程。
足足7个月,共一千多小时的上机练习,他们编程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然而后来盖茨和艾伦被公司抓到偷取公司上机密码,并且把主机搞崩溃了,两人就被ISI公司开除了。
盖茨和保罗
进入华盛顿大学偷偷学习
被开除的盖茨和保罗只能再找可以上机编程的电脑了。
幸运的是,当时盖茨正好住在西雅图华盛顿大学附近,他查到华盛顿大学居然有一台24小时开放的电脑。
他发现这台24小时开放的电脑,在凌晨3点到6点的时间,几乎都没人用。
于是他每天在大家都要睡觉的时候,就走夜路潜入华盛顿大学的学习编程。
就这样艰难的学习了一段时间。
据说后来盖茨给华盛顿大学捐款数额特别大,就是因为华盛顿大学曾经慷慨给他们提供过免费的上机学习机会。
华盛顿大学
与ISI公司的第二次合作
虽然盖茨和艾伦被ISI开除,但是ISI公司的创始人并没有忘记他们。
ISI公司接了一个帮电厂制作管理系统软件的项目,然而项目接过来却面临人手紧缺的问题。
于是他们想到了之前被开除的盖茨和保罗,两人虽然是中学生,却有几千小时的编程经验,足够开展这个项目。
但当时的盖茨和保罗已经读到中学的毕业班(类似高三),美国跟中国一样毕业班整年都要准备美国高考。
盖茨顶着升学的压力,一边开展ISI公司的项目,一边准备高考。
最终,盖茨不单完成了项目,后来参加高考还考入了哈佛。
全世界不会超过50个人可以有这样的机会:
进入大学,盖茨也没有停止过编程学习,大一的时候,还和保罗艾伦一起接商业外包项目来做。
从14岁接触编程,一直到大二20岁退学创业为止,盖茨已经有7年达数千小时的编程经验了。
比尔盖茨自己也说“全世界不可能有50个人像我这样。”
也正是这7年的编程经验,成为盖茨义无反顾退学创业的底气。
回看比尔盖茨人生重要的7年
盖茨的成功,离不开时代的背景和运气。
他正好生长在软件技术发展的关键时代,软件技术当时是非常高端的技术,而且掌握编程技术的人才极少。
而他又刚好在中学时代,进入了一个有前瞻性的中学,有机会接触到编程。
刚好有同学的家长开办信息服务公司,使他们可以继续学习;
也刚好就住在有免费电脑可用的大学附近,给了他们机会没有中断学习;
还刚好遇到了一个有需求有技术的科技公司,给了他们技术提高的机会。
除了运气的成分,比尔盖茨身上更值得我们去思考的,是面对困难的态度。
还在初中的比尔盖茨,就愿意放弃课后玩耍的时间,一放学就打公交去学习编程;
在别人睡觉的时候,大半夜自己跑去大学通宵学习编程。
为了得到更多编程时间,几乎免费帮助别人开发项目。
有人用比尔盖茨退学创业的例子,来证明学习并不一定是最重要。
但比尔盖茨虽然大学退学,他却从来没有否定过看书和学习。
相反,正是对学习的热爱,让在他不断练习编程中,还能成功考入最顶尖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