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的美术兴趣班上,有幸认识一位特别开朗的阿姨,后来我们成了“忘年交”。记得那是我第一天上课,一上午的时间,有不少家长到画室来咨询课程内容,我以为那位接近六十岁的阿姨和其他家长一样,想趁着暑假带孙儿过来画画,没想到她是给自己报名。
那一天,她就坐在我的旁边,我们偶尔闲聊几句。再后来,我们都习惯挑选第一天上课的位置,于是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随着对彼此的了解,我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有一次下课,我们去旁边一个公园散步,又聊了很多关于人生的话题。其间,我也说出了心中的疑惑:“阿姨,你怎么想到来学画画?像你这个年纪……”我一时不知道怎么用词,便没说下去。
阿姨笑着补充:“你觉得,像我这个年纪,就应该买菜做饭,在家带带孙子,是不?”我笑着点头,阿姨却摇了摇头,说:“我觉得,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或者说,人活一辈子,生活不应该过成那个样子。”
阿姨说她刚退休,儿子是一家公司的老总,两岁的孙儿有专门的保姆照顾。因为儿子对她说:“妈,你把青春全给了我,我不想你把老年生活又交给我娃。”她的想法和儿子不谋而合,年轻时有很多想做的事都没机会做,她想弥补这个遗憾。
阿姨告诉我说,退休以后,老人们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才算精彩。
第一、完成年轻时没有实现的梦想
年轻的时候,我们有太多的梦想,可这些梦想一再被生活的琐碎淹没,时间一晃我们就老了。想着曾经心心念念想做的事,再想一想现实条件,很多人不由心生感慨。
我想说的是,只要你还有追梦的勇气,任何时候都不会晚。那些年轻时留下的遗憾,在退休以后,就有大把的时间去弥补。一心想要去的地方,可以约几个朋友一起前往,或者报个团;曾经梦寐以求而错失的姑娘,只要你们现在都是单身,就可以再追求一次,老了也好有个伴儿,想要攀登的一座山,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可以立马出发……
总之,曾经因为太多的束缚留下遗憾的事,现在都可以尽力弥补。年轻时,我们不得不养家糊口,上有老下有小,心里这些牵挂让我们无法做一个潇洒的人,可是在退休以后,我们可以活成我们想要的样子。没有谁规定,退休以后就得帮着买菜做饭,在家带孙子。青春已经奉献给了儿子,难道仅剩的一点老年时光也要被剥夺?
人这一辈子,年轻时为家人而活,老了以后,该为自己活一次了。
第二、让自己的老年生活丰富多彩,不枯燥乏味
退休以后,老人们有了大把的空闲时间,如果每天只是吃饭睡觉散步,难免觉得生活枯燥乏味。人一闲着,就爱胡思乱想,明明是一些小事,想着想着就生了烦恼,弄得心情不好。所以人老了以后,要学会给自己找事做。
很多地方都有老年大学,那些不愿在家闲着的老人,到大学里报考各种兴趣班,他们的老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丰富多彩,一点不输给年轻人。
人是群居动物,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更应该多和人交流相处,独处会带来很多麻烦。有研究资料表明,那些沉默寡言的孤寡老人,患上老年痴呆的几率更高。
也许你经过对比就能发现,那些用兴趣充实自己生活的老人,比那些闲着无事或者为儿子孙子活着的老人,看起来心态更好,精神也更饱满。为自己而活,才会发自内心的感到快乐。
第三、加强锻炼,不为健康担忧
人过六十,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不小心摔了一跤,可能都得在床上躺一个多月,不得不承认,人老了身体不能和年轻人比。人上了岁数后,衰老和死亡成了我们心里的一道坎儿,每次想到这么沉重的话题,心情顿时就跌到谷底。
适度的锻炼可以帮我们延缓衰老,增强身体的各项机能。那些喜欢运动的老人,看起来更充满活力,样貌也显得更年轻。我们为身体健康做了一些事,心里也才会坦然,至少我们努力了,拼搏了,而不是混吃等死。
用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生活就给予我们阳光和温暖;用消极的心态对待生活,它就给我们无尽的烦恼和痛苦。在我们还能动的时候就尽量运动,为以后积累资本。事实上,人最终的比拼,也是身体的比拼。有了健康的身体,你才有能力去拥有一切。
请告诉身边奔六的老人,年轻时为家人而活,现在老了,该为自己活了。只要做到上面三点,老年生活才会过得更愉快,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