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真美啊

2019-07-28   建筑小哥80后

鄱阳湖,古称彭蠡、彭蠡泽、彭泽。 鄱阳湖,为长江流域的重要一个过水性 、 吞吐型 、 季节性的浅水湖泊。鄱阳湖地处江西省的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湖区面积,在平水位(14~15米)时湖水面积为3,150平方公里,高水位(20m)时为4,125k㎡以上。但低水位(12m)时仅500k㎡, 据2008年水文资料,当湖水位22.59m时,湖泊面积为4070 k㎡。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位于江西省北部,中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湖。

鄱阳湖在调节长江水位、涵养水源、改善当地气候和维护周围地区生态平衡等方面都起着巨大的作用。

形成演变

鄱阳湖历史演变

鄱阳湖,古称彭蠡、彭蠡泽、彭泽。湖盆由地壳陷落、不断淤积而成。 在中生代,受燕山运动的影响,这里下陷成为盆地,盆地范围广及今江西北部、湖北黄梅地区和安徽宿松、望江一带。至1万年前最近一次亚冰期结束时,断块上升的"庐山"耸峙盆地之缘,而盆地内则河道纵横,池塘密布。此后由于冰后期的海侵,整个盆地变成泱泱大湖,并成为长江的宽阔河段。((尚书·禹贡》已记有"彭蠡",《汉书》则记为"彭泽"。三国时,彭泽分为南北两湖,长江从两湖之间的地峡上流过。后北湖演化为鄂皖交界的龙感湖、安徽境内的大官湖和泊湖。南湖则逐渐南侵,至南朝时湖水直抵新建樵舍附近,使汉初设置的鄡阳县大部分和海昏县一部分被淹没,民间有"沉海昏,起吴城"之说。隋时因湖水逼近鄱阳山(原名力士山,亦名石印山,后因地名鄱阳而称鄱阳山。据考,它位于鄱阳县西北的湖中,20世纪80年代地名普查时未找到此山)而名鄱阳湖。自唐初至明初,湖水逐渐北撤,明清时又南侵。此时湖形似葫芦,北段别称落星湖(因入们以为湖中一小岛是陨星而名)、左蠡湖;南段别称官亭湖(据说因庐山脚下有一官亭庙而名)、族亭湖。近代,由于淤积和围垦等原因,湖面日益缩小,到20世纪末,湖形已不象葫芦,而象一只昂首欲飞的天鹅。

位置境域

鄱阳湖位置及境域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湖体分属江西省的九江市庐山区、湖口县、星子县、共青城市、都昌县、永修县、南昌市新建区、鄱阳县、余干县、南昌县、进贤县等地区。 当湖水位22.59米时,湖泊面积为4070平方公里。湖体南北长173公里,东西平均宽16.9公里,最宽74公里,最窄3公里,湖盆自东南向西北倾斜,比降12~1米,湖岸线长约1200公里,湖泊形态系数109,发展系数(弯曲系数)为6。湖中有岛屿41个,面积103平方公里。

湖体通常以都昌和吴城间的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或东西)两湖。松门山西北为北湖,或称西鄱湖,湖面狭窄,实为一狭长通江港道,长40公里,宽3~5公里,最窄处约2.8公里。松门山东南为南湖,或称东鄱湖,湖面辽阔,是湖区主体,长133公里,最宽处达74公里。平水位时湖面高于长江水面,湖水北泄长江。经鄱阳湖调节,赣江等河流的洪峰可减弱15~30%,减轻了长江洪峰对沿岸的威胁。

南部湖区

鄱阳湖南昌县、余干县境内水面分布

南部湖区,为鄱阳湖主体,约占湖泊总面积的五分之四。除汇纳赣、抚、信、饶、修五大河流来水外,环湖区流域面积大于200平方千米的直接入湖河流有4条。西、南部为河流泛滥平原,沿岸湖港密布,底质多为沉积性泥沙。东部鄱阳、都昌沿岸,沼泽滩地多,地势平缓,湖岸弯曲。中、北部为鄱阳湖大水体,水天相连,渺无际涯。

南部湖区棠荫岛附近水域

最南端的内湖金溪湖呈向北开口的纺棰形,南北长18千米,东西平均宽7千米,平水期面积约130平方千米,湖底高程13~15米。沿岸多河流泛滥平原,东部湖汊犬牙交错,其间分布着乡镇村落,属进贤县三里乡。主体位于东侧的进贤县境内,西部狭长湖域归南昌市新建区管辖。东与陈家湖隔堤相连,南隔军山湖堤与军山湖相通。湖水清澈,不封冻,可通航,具水产养殖、候鸟栖息功能。

金溪湖

抚河在茌港人工改道向东流经青岚湖于进贤县三阳街汇入金溪湖。三阳街北隔抚河与南昌县长乐联圩相望,自南向北,经姚家塘、永泉、东风电排站至长乐联圩东北角,此处有清丰山溪(原抚河故道)来水自西向东注入鄱阳湖,东北流至大湖口与抚河来水汇合后,北流14.5千米至三江口,三江口为抚河、赣江南支、信江西大河会合口。枯水季节,金溪湖呈现大面积湖滩洲地,大小内湖分布其间,主航道水束如带,蜿蜒穿行。丰水时期则水连成片,渐成湖形。

鄱阳湖

清丰山溪入湖口左岸为南昌县红旗联圩新图电排站,红旗联圩东北部濒临鄱阳湖,堤线成东凸圆弧状,自西南向东北再折向西北,经湘子口、程家池等电排站至长胡子电排站,赣江南支于此处汇入鄱阳湖。赣江南支来水自西向东沿红旗联圩北部堤线流至程家池,穿过南湖洲、狗尾洲到达三江口与抚河水汇合。主航道两侧与各内湖相临,其间隔有带状草洲,宽度为200~600米,高程15米。河道南部沿程分布有南湖、程家池、玉罗湖、北口湾,北部为草湾湖、鲫鱼湖,这些湖泊均为鄱阳湖季节性内湖,枯水独立成湖,汛期则连为鄱阳湖大湖体。枯水期草洲沙滩显露,港道湖泊星罗棋布;丰水季节水波连天,一碧万顷。

鄱阳湖

赣江南支入湖口左岸为五丰圩头河子村,沿临湖堤线往北3.5千米,经五丰大成排水闸至东吴头排水闸,该闸口原为赣江南支分支入湖口,于1976年建闸联圩堵口。再沿黄湖联圩南部中段堤线往北偏东11千米,经彭泽湖、玉丰电力排灌站至黄湖排水闸,堤线东部为鄱阳湖。然后折向西8千米,经黄湖分洪区分洪门口、东沙湖和石头河电力排灌站至下西舍磨盘洲,有赣江中支自西南向东北注入鄱阳湖。磨盘洲为一北大南小的鹅卵形,面积8平方千米。河口区为泥砂淤积形成三角洲微地貌。

赣江中支入湖后分三支汇入鄱阳湖大湖体。双岭河靠南沿黄湖联圩的北部堤线,自西向东穿过双岭洲汇入;中间一支沿磨盘洲东侧自西南向东北越铭溪洲汇入;靠北一支毛细团子河于磨盘洲西侧与南湖圩东部堤线之间,北流4.6千米至南湖闸纳赣江北支沙汊河入湖。北支官港河入湖后,折向东流4.7千米至朱北闸,转北流入饭河进入鄱阳湖大水体。

在西庄联圩的东、南、西部各有一湖与其相邻,分别是大汊湖、象湖和中湖池,为鄱阳湖季节性湖泊。湖滨地势平坦,气候温和,鱼产丰富,冬季候鸟成群。中湖池西北约1千米为永修县吴城镇,中间隔赣江西支相望。

松门山周边水域

赣江和修河汇合后形成鄱阳湖西水道,往北偏西流5.5千米至吉牛山,进入北部湖区。两岸沿程分布着大面积季节性草洲,高程约14米。右岸的吉牛山和横洲与吉山(高程86.7米)相连,梅西湖静卧其间。东部水隔200米为松门山,高程90.9米,东西长9千米,南北最宽处2.5千米,东部瓢头最窄不足200米。松门山如一巨形水瓢横卧于万顷碧波之中,将鄱阳湖划分为南北两部分。吉山和松门山均为沙山,由湖水冲击和风力堆积而成。松门山南距廿四联圩16千米,该湖域枯水期泥滩草洲大面积显露,湖区群众常在此放牧和采集绿肥。

鄱阳湖

信江西大河在余干县瑞洪镇章家入湖后,西北流9千米,过牛头山、北口湾北部至三江口,与抚河和赣江南支来水汇合,三江口因此得名。秋冬季节三江口显露,为余干县通航至南昌的必经之路。其东岸为一片狭长堆积阶地,高程22~35米,村落密布,属余干县梅溪乡。其间有公路从瑞洪镇自南向北与康山大堤西端糯米咀相接,大堤管理局和江西省康山综合垦殖场即设于此。西部为鄱阳湖水体。三河来水在三江口汇合后,东沿康山大堤东北流13千米,过湖洲岭口、新生洲、打网洲入康山河至锣鼓山,左岸沿途经过独洲湖、筲箕湖、鳊鱼湖,三湖均为鄱阳湖季节性内湖,枯水成湖,汛期与大湖连为一体,属余干县。独洲湖面积6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5米,最深处3米以上,以五个独立沙洲而得名。筲箕湖和鳊鱼湖因形似筲箕和鳊鱼而得名,面积均为3平方千米,一般水深1.5~3米,水产资源丰富。

康山河自锣鼓山沿东湖与南疆湖之间北流17千米至都昌县周溪镇瓢山与饶河来水汇合。南疆湖位于余干县康山乡与鄱阳县莲湖乡之间,为两县界湖,南抵康山大堤,北通饶河来水,东临莲西圩,西隔康山河与东湖相近,湖水面积21平方千米,一般水深4.6米。东湖位于余干县康山乡与南昌市新建区南矶乡之间,为两县界湖,为康山乡渔民捕捞场所,东临康山河,西接南矶岛,水面面积32平方千米,水深6~8米。南疆湖和东湖均属鄱阳湖内湖,水产资源丰富,枯水成湖,四周为大面积泥沙滩地。

康山大堤以北、鄱阳县莲湖乡西南,东至饶河分支黄港左岸,形成一开口向西的湖湾。大小湖泊星罗棋布,草洲错落其间,河叉湖港纵横,较大湖泊有大莲子湖和云湖,两湖交叉相连,面积共约50平方千米,水深6米,盛产莲子,因此得名。水草丰茂,是鄱阳、余干两县鱼类产卵场。

莲北圩西北部的汉池湖,北与鄱阳县双港镇湖岛长山相接,东临泥坊洲抵本港左岸草洲,西界双港镇下山村。湖底高程12.9~13.7米,水面面积约50平方千米,水深2~3米。水草丰美,盛产鱼虾,是鱼类优良产卵场。北部穿过对鼓山与座山之间,有港道与焦潭湖相通。两湖同为鄱阳湖季节性内湖,水涨时连成一片,水落时各自成湖。焦潭湖位于鄱阳县双港镇西北部鄱阳、都昌两县交界处,东南部属鄱阳县,西北部属都昌县,面积约1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3米,湖区水鸟成群,鱼产丰富。因枯水季节大部分干涸,故名。

饶河在鄱阳县双港镇尧山入湖后,主航道沿莲北圩西流转西南流11.6千米至龙口,右岸为带状草洲,宽度为0.3~2千米。出龙口南流转西北流14千米至瓢山与康山河汇合后形成鄱阳湖东水道,是鄱阳县入鄱阳湖、进入长江的主要水道。瓢山为四县交界湖域,东部为鄱阳县,西部为南昌市新建区,南部属余干县,北部归都昌县管辖。东水道自瓢山西北流16千米,过蛇山、棠荫、三山至朱袍山。枯水季节东水道两侧湖滩草洲大片相连,高程13米左右,放眼望去,无边无际。每年渔汛,大小渔船往来穿梭,一派繁忙景象。饶河另一支汊本港沿珠湖联圩西北流过西山进入鄱阳湖大湖体。右岸为珠湖分蓄洪区,左岸与大湖连为一体,沿途分布着季节性洲滩湖泊。

珠湖联圩北部为鄱阳湖东北湖湾,湖域呈东南向长方形,长22千米,宽8.5千米,湖水清澈,水质优良。周边为湖积平原,高程25~35米。冬枯季节,湖水落槽,泥洲沙滩大面积显露,高程14.5~15.5米,港道蜿蜒,内湖棋布;丰水期则碧波万顷,与鄱阳湖大水体相连。其东北部鄱阳县朗埠,有潼津河自东北向西南汇入,北部有漳田河自北向南于鄱阳县独山汇入。

西北部为都昌县沿湖乡镇,村落密布,大小湖汊犬牙交错,自东向西依次为酬池湖、平池湖和西湖。酬池湖位于西河入湖口西南、都昌县南峰乡南部,面积约4.5平方千米。平池湖为一南北向狭长湖汊,长约6千米,平均宽度不足1千米,位于酬池湖以西3千米、万户乡东部。西湖,又名西湖渡,在都昌县西源乡与万户乡之间,以位于万户乡西部而得名,南连石牌湖、焦潭湖,土塘水于北部茅山林场处汇入。丰水期面积约15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3米。湖滨地势平坦,水草肥美,鱼产丰富。石牌湖水面面积约1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4米,丰水期与众多湖泊连成一片。因湖中及两岸有3处礁石,称作石牌,故名。

西源乡西南、焦潭湖以西为周溪镇,该镇东、南、西三面濒临鄱阳湖,境内湖港水面星罗棋布,水质优良,水产养殖条件得天独厚,是都昌县珍珠养殖基地,其珍珠加工产品远销国内外。

周溪镇西北至和合乡之间为泥湖大道。东接花庙湖,北与南溪湖为邻,西至瓢野头,南达李家港、草洲。水面面积124平方千米,平均水深0.7~3米。年内水位变幅5米左右,最高最低水位相差14米。无霜期长,水草丰盛,候鸟成群,与酬池湖、石牌湖、焦潭湖等,为都昌县大型捕捞场,主产银鱼、凤尾、针鱼及鲢、鳙、青、草、鲤、鲴等。花庙湖北邻都昌县三汊港镇,南与大湖体相连,系鄱阳湖东部支汊湖泊之一。水位季节性变化大,面积约10平方千米。南溪湖位于都昌县大沙、和合之间,南濒鄱阳湖。湖岸高程21米,呈南北长方形,面积约5平方千米,亦为鄱阳湖东部支汊湖泊。在湖汊口独墩咀至横山村之间筑有南溪圩,堤线长1.99千米,堤顶高程21.74米,防洪能力为6~8年一遇,保护面积9.47平方千米。

朱袍山附近水域

东水道自朱袍山沿主航道北流6.4千米出黄金黄金咀咀--松门山瓢头,进入北部湖区。

北部湖区

鄱阳湖北湖区水面分布

鄱阳湖南北湖区交界处水面分布

北部湖区为鄱阳湖入长江水道,长65千米,宽3~14千米,约占湖泊总面积的五分之一。流域面积大于200平方千米的直接入湖河流2条。湖区都昌、星子、湖口一带为低山丘陵,岸多岩壁,底质大多是石砾、细沙和粉沙。湖区名胜古迹众多,与庐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交相辉映,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东水道进入北部湖区后,西北流转西流9.8千米至南山、大矶山南都昌港入口处,穿过大矶山与松门山、吉山之间西流转西北流18千米至渚溪河口,与西水道来水汇合,是都昌县通往南昌市和长江的主航道,北部为都昌县,南部属永修县。枯水期显露出大面积沙滩,高程11~12米。南山、大矶山呈东西向长形排列,之间湖水相隔,宽度约300米。

南山与都昌县都昌镇之间为东湖,为鄱阳湖东部湖汊之一,面积0.8平方千米,平均水深0.9米,鱼产丰富。1959年,在都昌县城与南山之间修筑东湖堤,堤线长650米,宽8米。

大矶山附近水域

大矶山以北、都昌镇西北部为矶山湖,系1977年在其西部的射山、松古山和大矶山之间筑堤围湖而形成。西水道自吉牛山西北流转东北流11.5米至渚溪河口与东水道汇合,沿岸为季节性草洲和沙滩,高程12~14米。左侧为蚌湖,位于星子县南部,西临德安县,南为永修县,与沙湖、南湖相通,西北邻寺下湖,西南纳修河尾闾分支杨柳津河汇入,呈南北向长四方形,面积约80平方千米,水深2~3米,最大水深10米以上,水产资源丰富。寺下湖为鄱阳湖西部湖汊,属星子县。沙湖北濒蚌湖,西隔沙湖山与南湖相近,东南为修河下游尾闾,面积约8平方千米,水深1.5~2米,最大水深7米。南湖位于德安县东南部,东连蚌湖,西部湖滨为低小丘陵,南部为低残丘滨湖堆积阶地,京九铁路经其西侧3千米处通过,西北有博阳河来水在共青城汇入,北经星子县蓼南、蚌湖乡汇入西水道。面积24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6米,水位季节性变化大,水产较丰富。

新妙湖

东西两大水道在渚溪河口汇合后,东北流经老爷庙转西北流,再转东北流至星子县南康镇。以主航道为界,东部属都昌县,西部属星子县。主航道呈南北向正"S"形,流程17千米。枯水期主航道水束如带,蜿蜒而行,两侧沙滩大面积相连,高程10~11米。主航道右侧、老爷庙东南部为新妙湖,南距都昌镇8.5千米,为鄱阳湖区支汊湖,东纳徐埠港来水。

老爷庙水域

老爷庙水域为鄱阳湖咽喉地带,东西宽仅3.5千米,两岸为湖水冲击和风力堆积而成、绵延十几千米的沙山。北部是星子至湖口40多千米长、宽仅3-5千米的狭长水道,西北部是连绵起伏的庐山诸峰,东南部则是地形开阔、植被稀疏的沙丘。东西两大水道又在其南部交汇,水文地理环境复杂,致使该水域风速大,水流紊乱,号称鄱阳湖"魔鬼三角"。千百年来在此折桅覆舟、葬身湖底者不计其数,过往船只必停靠庙前,宰鸡焚香祈求神灵保佑,船家祭庙的习俗沿袭至今。

十里湖水域

星子县县城西南部湖域称十里湖,水面开阔。城南1.5千米湖中有落星墩,星子县因此而得名。

鄱阳湖九江市庐山区蛤蟆石水域

入江水道自星子县城沿主航道东北流15千米,经火焰山、马鞍山至鄱阳湖最窄湖域--屏峰至长岭卡口,此处湖面宽仅3千米。自此出都昌、星子县境,进入九江市庐山区、湖口县辖区称为湖口水道,为鄱阳湖注入长江总出口。北流15千米,经蛤蟆石至鞋山,东岸为湖口县,西岸属庐山区。环庐山山南公路在鄱阳湖西北岸星子县和庐山区境内经过。湖区两岸地形多为中低山、丘陵和湖积平原。湖底高程黄海基面以下9.4米,为鄱阳湖最低点。枯水期湖水归槽,洲滩显露,水道宽仅300~1000米,水流湍急,与河流无异。汛期烟波浩淼,湖湾港汊犬牙交错。沿途有溪港来水不断汇入。

马鞍山附近八里湖水域

都昌县苏山乡西南7千米处的鄱阳湖入江水道东侧,有柏水湖,又名八里湖,北靠马鞍岛与老桥湖相连,南到猪头山,东至邓家,西接入江水道。枯季独自成湖,湖面约1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3米,水产资源丰富,为苏山乡主要产鱼湖汊之一。老桥湖位于马鞍岛东部,面积约2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3米,水位年际变幅大,枯水期出现许多沙滩。高桥湖南抵马鞍岛,北至屏峰,东南与老桥湖相连,面积约5平方千米。在屏峰与鞋山之间,入江水道东部,有一湖汊名皂湖,呈西南向长形,面积约3平方千米,汛期平均水深8米左右。南有山溪河流来水,北入鄱阳湖,水产丰富,年产鲜鱼100吨。西南连大桥湖,其原属皂湖的一部分,因大桥坝将皂湖分为两半而成,面积约2平方千米,平均水深6~8米。

湖口附近的鄱阳湖大桥

鞋山(大孤山)附近湖域称鞋山湖,东与南北港相望。面积4.5平方千米,一般水深9米。南北港为鄱阳湖支汊湖泊,由南港湖和北港湖连通组成,位于湖口县城南5千米,湖口水道右侧。湖口水道自鞋山东北流11千米,穿过湖口大桥,在湖口县双钟镇下石钟山汇入滚滚东流的长江。

湖口石钟山水域

鄱阳湖湖口汇入长江

水文特征

湖体水文

鄱阳湖承5河通长江,成为全省的"集水盆",五河入江的"中转站"。水文特征表现是一个吞吐型、季节性的浅水湖泊。年内季节性和年际间差异性的水位落差的巨大变幅依然不变,年内变幅在9.59~15.36m,年际间最大变幅达16.69m。在一年中水位与湖面积变化很大,如1976年洪水期星子水位21米,湖面积约3841平方公里,容积约260亿立方米;枯水期星子水位16米,湖面积约526平方公里,容量约仅9亿立方米。"高水是湖,低水似河"洪水一片,枯水一线""、是鄱阳湖的自然地理特征。鄱阳湖在调节长江水位、涵养水源、改善当地气候和维护周围地区生态平衡等方面都起着巨大的作用。

鄱阳湖是流域的汇水中心,仅以湖口与长江相通,控制着流域与长江的水量吞吐平衡,多年平均年人出湖径流量1509亿立方米。它不仅接纳流域五大河来水,湖区周边还有14条30公里以上的河流直流人湖,在一定的情况下还接受长江水倒灌。

径流量

鄱阳湖流域径流由降水补给,五河入湖径流年内分配与降水分配一致,极度不均匀。根据实测资料统计,鄱阳湖口站多年平均流量为4740立方米/s,多年平均径流量1494亿立方米(1951~1998),占长江流域控制站大通水文站年径流量的1617%,远大于其面积占大通水文站面积比的915%。鄱阳湖5~10月汛期径流量为947亿立方米,占年径流量的6313%,其中以6月径流量最大,占年径流量的1610%。鄱阳湖年径流量较稳定,年际变化不大,最大年径流量为193711亿立方米,最小年径流量为76313亿立方米,两者之比为215左右;五河年径流最大最小之比为5左右,其变差关系为0113~014,且随年径流量增大呈减小的趋势。鄱阳湖径流来量,以赣江所占比重最大,占4014%;其次为信江,占1210%;再其次抚河,占9108%;饶河和修河所占比例较小;湖区及未控区间所占面积较大,其年径流占到水系总径流量的3616%。

沙泥

鄱阳湖流域多年平均年进湖(含五河控制水文站以下水网区)沙量(指悬移质,下同)210412万吨,其中主要来自五河,为183412万吨,占8712%;区间279万吨,占1218%。五河进湖沙量以赣江最多,平均每年1152万吨;信江次之,平均每年24212万吨;修水第3,平均每年195万吨;抚河第4,平均每年15417万t;饶河最少,平均每年90万t。泥沙入湖主要集中在五河汛期4~7月,占年总量的7913%,其中5~6月占5115%。全年以6月所占比例最多,占量变差系数Cv在0115~0125之间;年内分配也很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在4~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75%左右。

山峰岛屿

沿岸山峰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雄峙于长江之滨、鄱阳湖畔,东距鄱阳湖长岭-屏峰卡口7千米,是一座变质岩断石山,其拔地而起,主峰大汉阳峰高程1474米。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为世界地质公园和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亦是著名的避暑胜地,曾为国民党政府的"夏都"。不仅是闻名中外的风景名山,也是一座佛教名山,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著名寺院有东林寺、万杉寺、海会寺、归宗寺、栖贤寺等。庐山景区内森林荫郁,植被丰富,建有庐山植物园和九江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库。1996年,庐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南山

南山,与都昌县都昌镇隔东湖相望,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苏辙、黄庭坚都曾到此游览。山上还留有苏东坡的七绝《过都昌》石刻碑,保留着南山寺、野老泉、翻经台、八仙石等名胜古迹。

石钟山

石钟山,坐落在湖口县城南北两端,上石钟山靠南,滨临鄱阳湖;下石钟山居北,屹立于鄱阳湖入长江的交汇口,扼江控湖,有"江湖锁钥"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周瑜、朱元璋、太平军乃至近代李烈钧都在此有过战迹;解放战争时期,石钟山是渡江战役西线的起点。宋代诗人苏东坡泛舟实地考察后写下《石钟山记》,更使石钟山名扬天下。

康山,又名康郎山,在余干县县城西北鄱阳湖东南湖中,原是鄱阳湖中一大岛屿。南北走向,面积3.5平方公里,海拔23.4米。因屹立鄱阳湖中,能抗风涛,又称抗浪山。1966年是兴建康山大堤后,被围在圩内,有公路直通岛上。全岛面积3.5平方公里。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康山是朱元璋水军的大本营。岛上有古迹忠臣庙、阅兵堪、晏公庙、八角庙及朱元璋手植古樟群,离岛不远处还有插旗洲、香炉墩及十里荷花等景点。朱取胜后,在此建忠臣庙,祀死难忠臣韩成等36人。

湖内岛屿

鄱阳湖岛屿(以丰水期露出水面的岛屿为准),据不完全统计有近50座。大多分布在松门山岛以南的南部湖区,其中以都昌和鄱阳两县为最多,都昌县有近30座大小岛屿,鄱阳县有近20座大小岛屿,其它湖区县(区)也有少数岛屿。以无人居住岛屿占多数,有旅游开发的岛屿也极个别。另有资料说:岛屿25处,共41个小岛,面积约100平方公里。鄱阳湖中有两个群岛:鄱阳县长山群岛(13座大小岛屿),都昌县棠荫群岛(有近20座大小岛屿)。最大岛屿是鄱阳县莲湖岛,42平方公里,有大桥与陆地相连,最小的岛要算落星墩和印山岛,面积还不到0.01平方公里。鄱阳湖中的岛屿大多以山为名,以形取名,如鞋山,形似绣花鞋;马鞍山,形似马鞍;印山,形似印章;瓢山,形似水瓢。也有以历史传说取名的,如朱袍山岛,和朱元璋有关;落星墩,相传为陨石落在湖中而得名。

松门山

松门山蜈蚣头

松门岛,又叫松门山,隶属永修县吴城镇。松门山海拔90.9米,最低点16.5米,一般海拔30米。镇内有两处江南罕见的独特地貌,吉山、松门山相互毗邻、东西相连,各近20多平方公里的水中沙山,将鄱阳湖分为南北两段。松门岛是一个渔村岛,岛上居民大多以打渔为生,岛上环境优美,风景独特。

湖山岛

湖山岛,系由几座形态各异小石岛和一些露出湖面的礁石组成,因石岛呈灰色,又称灰山岛,还有人称其为"佛山岛",据说其中有一座小岛外形似佛像而得名。

长山群岛,位于上饶市中国湖城鄱阳县西南端双港镇,与都昌县隔水相望,处在西河和饶河入鄱阳湖的交通要道上。自古以来,瓷器、木材等的水上贩运必经此地。包括长山岛、狮子山、绣球山、乌龟山、卵子山、印山、对鼓山、座山、诸头山、横山以及下山等13个小岛,长山岛在最北端,面积176.8公顷,湖岸线比较平直。下山岛在最南端,面积224.1公顷,湖岸线曲折,湖汊较多。整个群岛水上面积共4321公顷,最高的山峰为长山岛上的尖峰岭,海拔141米。其中长山岛和下山岛有渔村,长山岛是鄱阳县中唯一设有行政村的岛屿,长山群岛的最高峰"尖峰岭"。长山岛有1000多户300多人,世代以打渔为生,是鄱阳湖沿湖地区有名的渔村,早在唐代就有渔民在此居住,岛上发现有唐代时期的瓷窑遗址,长山岛历史悠久可见一斑。有说法称古时的"鄱阳山"就是现今的长山群岛。

鞋山

鞋山,又名大孤山,因其形似仙女遗落鄱阳湖中的鞋而得名,远望似一只巨鞋浮于碧波之中,鞋山位于鄱阳湖口主航道右侧,距长江入口仅几公里,与长江中一石岛-小孤山遥遥相对,鞋山因此又称大孤山。南高北低,为一海拔90.3米、周长约1000米的小石岛,是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有"蓬莱仙岛"之称。 四面临水,横扼湖口,孤峰独耸,山崖陡峭。山上劲松挺拔,绿树葱郁,澄湖轩、云眠亭、望庐亭、鞋山宝塔等景点点缀其间。关于鞋山,民间有许多优美的神话传说。传说较多的是说有位凌波仙子,夜游鄱阳湖,观赏千山月色,游览万顷湖光,高兴之余,不小心遗失一只绣鞋。"大孤山远小孤山,月照洞庭归客船"便是唐代诗人描写鞋山的佳句明代翰林学士解缙有诗云:"凌波仙子夜深游,遗得仙鞋水面浮。岁久不随陵谷变,化作砥柱障中流。"

马鞍岛

马鞍岛,与鄱阳湖畔的青山相邻,不过7公里水程,在青山老码头前就可远观马鞍岛。鄱阳湖中的岛屿大多以山为名,马鞍岛又名马鞍山,因形似马鞍而得名,山最高处海拔123米。

棠荫(群)岛

棠荫(群)岛,位于都昌县周溪镇,与泗山隔湖相望。棠荫岛是鄱阳湖中心的一个小型孤岛,由老虎口坝、过颈坝、庙湾坝、王家坝与周围山丘连接组成,面积0.87平方公里。位于鄱阳湖中心部分,江西境内五大河中,除修河与赣江西支以外,河水都在棠荫岛水域汇集,1957年在此设棠荫岛水文站,水文工作者形象地比喻为鄱阳湖的"肚脐眼"。棠荫岛由多处山丘组成,20世纪七十年代建筑的一条湖上主坝和三条附坝将它们连成一体。棠荫岛上山坡地面积300余亩,是周溪镇的一个自然行政村。

南矶山,位于南昌市东北约60公里处的鄱阳湖西南近岸尖湖域中,是南山与矶山两座相邻小岛的总称。南矶山自然环境优美,枯水季节时是一望无际的草洲、湖泊、沼泽地和湿地。南山、矶山两个岛屿位于鄱阳湖中央 南为一岛乡,面积4平方千米,人口4800人,高程20~27米,汛期四面环水。

莲湖岛

莲湖岛,鄱阳湖最大岛屿,面积42平方公里,全境属鄱阳县莲湖乡。鄱阳县城西南隅,鄱阳湖东南岸边。 莲湖乡为一滨湖水乡,东靠饶河左岸,南部为低丘岗地,高程22~37米,间有内湖相隔,北部为水面和草洲。

朱袍山岛,位于九江市都昌县和合乡南部,四周共有六个大小不一的岛屿。朱袍山地理位置优越,北部为都昌县,上饶市鄱阳县在东部,东南是余干县,西南是南昌市南昌市新建区。朱袍山水域成了重要的水运交通要道。自古以来,江西地区的一些瓷器、木材的水上贩运,都需要经过朱袍山水域。传说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曾在此大战。为纪念朱元璋,后人将这座小山取名为朱袍山。朱袍山位于鄱阳湖的浅水区,每年春汛(约在三、四月份)至秋汛(约十月份)期间,形成湖中岛屿,退潮后周边形成了大量的洲滩湿地。朱袍山水域有大量的鱼、虾、螺、蚌等,丰富的水生动植物成了鸟类的丰富饵料。加之气候适宜,又无工业污染,朱袍山地区成为鄱阳湖鸟类的重要栖息地。

落星墩

落星墩,亦称德星山、宝石山,在陶渊明诗中称其为曾城。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城南三里的鄱阳湖的二里湖中,总面积不过1800平方米,高程21.8米。是一座小小石岛,高若数丈,纵横周回大约一百余步。形如星斗乍看像是浮在水面,传为坠星所化,宋人蒋之奇有"今日湖中石,当年天上星"的诗句形容。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载:"落星石,周回百余步,高五丈,上生竹木,传曰有星坠此以名焉"。 王安石、黄庭坚、朱熹游此皆有题咏,王安石诗中所形容的"万里长江酒一杯"更是千古流传。

印山岛

印山岛,位于都昌县境内,与都昌县城隔湖相望,海拔30.6米,是镶嵌在鄱阳湖畔的一座珍珠小岛。因其形状若古代印章而得名。山底面积约800平方米,山顶约400平方米。小巧而灵秀,名为山,实则为湖中一小岛。鄱阳湖中的岛屿大都称为山,印山算是鄱阳湖中最小的岛屿之一。山顶原有小庙一座,因此山的特殊地理位置,1960年拆庙修建了都昌县水文站。

大小矶山

大小矶山,座落在都昌县城西门二十几里外的鄱阳湖边,大矶山绵亘十余里。山上树木繁茂,林壑幽深。山脚下临湖的隘口与彭蠡湖水相连。小矶山在大矶山西,相距约千米,突兀于湖面,状若小雄鸡而得名,最高点海拔73米。登小矶山北可望庐山飞云,南可览鄱水。大、小矶山之间为七星墩。相传唐代诗人罗隐葬于此。大、小矶山中间,故曰矶池。矶池内风急浪高,惊涛翻卷,与矶池外的平静湖面成了两重天地,是船夫鄱湖行舟的风口浪尖。

蛤蟆石,位于鞋山西南部湖中,直线相距6.5千米,远望似一只大青蛙顶波逐浪,张开大嘴朝着鞋山鼓噪,形象栩栩如生。

湖泊水系

鄱阳湖水系是由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河流及各级支流,加上青峰山溪、博阳河、樟田河、潼津河等独流入湖的小河,以及其他季节性的小河溪流和鄱阳湖组成,以鄱阳湖为汇聚中心的辐聚水系。鄱阳湖水系是一个完整的水系,各大小河流的水均注入鄱阳湖,经调蓄后由湖口流入长江,成为长江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赣江,上游发育于武夷山南段、南岭东头和罗霄山南段之间的谷地。由上游贡水在八境台下与西来的章水会合成。赣江纳淦水和左岸的袁水、澧江(习惯称消江)和锦江,过南昌八一桥后,被扬子洲分为两股:左股至南昌樵舍又分为两支,即西支和北支;右股至塘山亦分为两支,即中支和南支。西支为赣江主河道,流经联圩、昌邑后直下永修吴城入鄱阳湖。北支自樵舍流向东北,至田垄罗家又分为左右两股,称官港和三官河,分别沿五星圩、成新圩两侧流入鄱阳湖。中支穿流于塘山、蒋巷、南新,最后被磨盘洲和双岭洲分隔成数股入湖。南支过尤口、滁搓,至万家分为左右两汉:左汉流向东北入湖;右汉入余干,注北口湾,再经康山河入湖。

抚河,发育于武夷山与零山之间的谷地,古名汝水,隋开皇九年(589年)置抚州后遂称抚河。河长349公里,干支流遍及广昌、南丰、南城、宜黄、祟仁、乐安、资溪、金溪、黎川、临川、抚州、东乡、进贤、南昌县、南昌市等15个县市,集水面积17186平方公里,占鄙阳湖流域的10.6%。在丰城王家洲以下,分汉甚多。原主流经进贤温家圳和南昌县的武阳、径口、新联等地后入金溪湖,再汇鄱阳湖。另两汉于南昌县三江口会合,不久又分开:一汉经向塘至武阳与主流会合;另一汉经南昌市区入赣江。20世纪50-60年代整治赣抚平原时,将抚河主流改道在进贤架桥东流北折入南昌县青岚湖,再经金溪湖通鄱阳湖。

信江,在汉代,信江因流经余汗县而称余汗水,隋简为余水,置信州后遂称信河、信江,并随地而有不同的名称。信江发育于怀玉山与武夷山之间的谷地,全长356公里,干支流遍及玉山、广丰、横峰、上饶县,上饶市区、铅山、弋阳、贵溪、鹰潭、东乡、资溪、金溪、余江、余干、波阳等县市,集水面积16890平方公里,占鄱阳湖流域的10.4%。信江过鹰潭后,折向西北,成为贵溪与余江的界河,其间在贵溪方向纳硬石河。后入余江,过石港分为两支:左支纳白塔河;右支过锦江镇之后又与左支合流。入余干后河道增宽,至百皱岭分为东西两支:东支较小,史称东大河,古名城西津,今称互惠河,流至互惠滩又分为两股:右股流至波阳珠湖农场纳万年河后北上与乐安河汇合;左股曲折北行至金山入鄱阳湖。西支较大,称西大河,至龙津分为3支:北支名三塘河;中支仍称西大河,亦称龙津北支;南支称寨上河。最终又合为一,经瑞洪镇入湖。

饶河,古称番水。秦置番县,西汉设县治于番阳,东汉时写作鄱阳,水作鄱水,后称鄱江。隋置饶州后遂有饶河之名。它有乐安河和昌江二源,分别长279公里和253公里,而会合后的饶河仅长33公里,故应采取二源说。饶河的长度即从乐安河的源头起算,为313公里,在江西境内流域面积为13247平方公里。其干支流在省内遍及婺源、德兴、玉山、乐平、弋阳、万年、浮梁、景德镇、余干、波阳等10个县市。乐安河入波阳与信江尾阊东大河汇合后,至角山前分为两支:小支西去于表恩入鄱阳湖;大支北上至姚公渡与昌江会合成饶河。乐安河与昌江会合后的饶河,向西北流经鄱阳镇,至尧山刘家分为两支:南支为主河道,向西经龙口入鄱阳湖;北支经聂家、罗潭等地后入湖。

修水,亦称修河,因水流修长而得名。它发育于幕阜山与九岭山之间的谷地,以查津河为源河,发源于修水县西缘的幕阜山西段黄龙山。流经修水、武宁、永修3县城后转入吴城,与赣江并驾齐驱一程后,拐至蚌湖东岸王家洲入鄱阳湖。20世纪70年代,自武宁新宁镇至永修拓林镇之间的修水河段已建成全省库容量最大的拓林水库。修水的较大支流有右岸的大桥水、东津水、山漫水、安坪水、洋湖港、清江水、罗溪河、斜滩水、焉阝家背水、罗坪水、蔡溪河、潦河;左岸的杨津水、溪口水、杭口水、船滩水、碧田河等。干支流遍及修水、铜鼓、武宁、宜丰、永修、奉新、高安、靖安、安义等9县市。全长389公里,集水面积14700平方公里,占鄱阳湖流域的9.1%。上游可放竹筏,中游可行小船,下游可通10吨左右的船只。

清丰山溪,丰城一带赣江东岸有一些小支流,因赣江筑堤而渲泄不畅,慢慢形成一条洼谷,经入们长期疏凿,便形成一条几乎与赣江平行的半天然半入工的渠道,因大致在清江(今樟树)、丰城范围以内,故称清丰山溪。它西南起于丰城黄墓圩,东北止于南昌县双洲李,长40公里。在黄墓圩以上,有一条天然山溪名芗水,长51公里,它与清丰山溪连接较自然,故可把它看作是清丰山溪的源河,发源于樟树、丰城、新干交界的玉华山,向北穿越樟树东部,到黄墓圩后便是清丰山溪(黄墓圩以下的清丰山溪又俗称新河)。之后,它相继于右岸纳丰水、秀水、搓水、白土水(不足30公里)、储水等支流,直至南昌县双洲李。1958年开凿双洲李至岗前的排水道,使清丰山溪注入被废弃的原抚河主流故道。清丰山溪便经向塘、武阳、径口、新联等地后入金溪湖,再注鄱阳湖。

博阳河,又名敷浅水(庐山地区古称敷浅原),古名博阳川,源出瑞昌和平山,经德安纳庐山河后分南北两支:南支入永修南湖,通鄱阳湖;北支入星子蚌湖,通鄱阳湖。

侯港水,在都昌境内,注新妙湖,通鄱阳湖。

土塘水,在都昌境内,注西南湖,通鄱阳湖。

漳田河,又称西河,自安徽东至入波阳,纳响水滩水后入鄱阳湖。

潼津河,又名东河,在波阳境内,由潼津西河(大塘河)和撞津东河(千秋河)会合而成,以潼津西河为正源,流至李家山入鄱阳湖。

康山河,位于鄱阳湖边,南起余干三江口,北至都昌瓢山,西斜入湖,仅长30公里。康山河汛期为鄱阳湖一部分,汪洋一片;枯水期方显露河槽。

航道水路

鄱阳湖是古代从北方进入江西的唯一水道。 湖口是鄱阳湖航道连接长江航道的主要关口。为鄱阳湖入长江水道,长65千米,宽3~14千米,湖区内,东、西两大水道为鄱阳湖水运大动脉,吴城(镇)至湖口为Ⅲ级航道,常年可通航1000吨级船舶。南山往北有1.6千米港道通都昌镇码头。

赣江和修河汇合后形成鄱阳湖西水道,向北偏东通至湖口。信江西大河在余干县瑞洪镇章家入湖后,西北流9千米,过牛头山、北口湾北部至三江口,与抚河和赣江南支来水汇合,三江口因此得名。秋冬季节三江口显露,为余干县通航至南昌的必经之路。饶河在鄱阳县双港镇尧山入湖后,主航道沿莲北圩西流转西南流11.6千米至龙口,右岸为带状草洲,宽度为0.3~2千米。出龙口南流转西北流14千米至瓢山与康山河汇合后形成鄱阳湖东水道,是鄱阳县入鄱阳湖、进入长江的主要水道。

北部湖区抚河在茌港人工改道向东流经青岚湖于进贤县三阳街汇入金溪湖,主航道自南向北偏东流至大湖口。东南部余干县境内,康山河为鄱阳湖内河,枯水期为河,平均宽度400米,一般水深5米,两岸多湖泊、泥沙滩地,全程可通航,为余干县入鄱阳湖、长江的主要水道。

鄱阳湖西岸诸小河,大都源于庐山,山陡流短,有飞泉之胜,无舟楫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