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武:深圳取代香港,其实难度……

2019-11-13     徐老游

01

深圳之所以成为深圳,是因为有香港

很多人说深圳可以取代香港,但大家都忘记了,深圳之所以成为深圳,是因为深圳跟香港相邻,所以才使得深圳从80年代初就成为吸引全国各个地方的最有才华、最有干劲、最敢冒险的人愿意搬过去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深圳成为1949年以后内地真正的移民城市,而且是一个80年代初才开始真正建立的新型移民城市。

因为香港是深圳的邻居,所以深圳享受很多体制方面、金融方面的优势。

我知道很多内地朋友都喜欢说:这么多年来就是因为中国内地的改革开放,所以让香港经济、香港老百姓受益很多。

其实这个话也完全可以反过来说,就正因为中国有了香港,所以1978年邓小平改革开放决策一做岀来,就可以利用香港给内地、特别是给珠三角带来了那么多的外资。印度一直很遗憾自己没有一个香港在印度周边可以供他们利用。

没错,中国的对外开放让香港经济和香港社会受益很多,但实际上,香港给中国内地提供的和国际社会接触的桥梁,给中国经济和社会带来的收益,远远高于给香港本身带来的收益。这一点我觉得内地的朋友不应该忘记。

其实道理蛮简单,比如说2018年中国的FDl,吸收的直接外资大概是1200亿美元,这1200亿美元里,其中大概900亿美元外资是通过香港进入中国内地的,也就是百分之七十几的比例。

当然因为这点,让香港从事金融、律师、审计、会计等行业的人有了赚钱的机会,但是毕竟是内地拿到了900亿美元的外资,给内地社会和经济带来的就业也好、GDP也好,肯定比香港赚到的钱要多很多倍。

02

离开了法治的金融一文不值

上海和深圳要从根本上取代香港,我觉得这个难度很大。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完全中立的法治体系短期内在深圳和上海是很难做到的。

我举个具体例子,香港最高法院里每一个具体的案件会有五个法官参与。这五个法官,其中有三个是香港本地的永久法官,一个是终审法院的主法官,这位终审法官必须得是香港本地人,第五位法官是从18位外籍非永久法官里面选一个。

这样一来的话,基本上能够保证大多数的终审案件里面都会有一个外籍法官作为具体的成员之一参与终审。

这个安排表面上看很奇怪,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一个特邀的非永久的外国人法官怎么也可以参与香港法院具体案件的终审呢?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安排,所以不管是欧洲人、美国人、加拿大人、澳大利亚还有其他国家的人,不管是国家、公司还是个人,他们都对香港法治的可靠性、中立性非常有信心。

除非深圳和上海也做类似的改革,这样外方的被诉人或起诉人,都会对深圳或上海法院的中立性、公允性有足够高的信心。否则的话,我觉得深圳和上海完全取代香港会非常难。

司法层面很重要。

我们都说香港是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我们说这个话的时候都可能不会轻易想到什么叫金融。金融说白了一点,都是一些契约。金融交易买卖的都是契约,不管是股票还是债券,还是期权期货,还是金融票据,这些都是契约。

如果离开法治,这些契约可以一文不值。

所以要保证金融市场交易的一些契约有真实的价值,有真实的可靠度和可执行性,最核心的基础就是法治,而且是信得过的中立的法治。离开了信得过的中立的法治,就没办法谈真正发达的、信得过的金融市场。

03

香港社会跨阶层流动非常难

我在香港生活三年,这三年时间里让我亲身感受到,香港社会的商界、政界、学界的精英人数很少,相互之间都是很熟的。

这样一来,相对于我熟悉的中国内地社会和美国社会来说,香港社会跨阶层的流动是非常难的。

内地至少在过去40年里并没有那么明显,你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或是工人的儿子,进入中国社会的商业精英阶层甚至于政府官员的精英阶层,很多通道还是开放的。

但是在香港,据我的观察和了解,一般的普通人要是想进入香港社会的商业精英阶层,很难很难。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从内地或从美国到香港来的人一看,香港那些有名的公司,基本上没有一家是过去三四十年里面新成立做起来的。

在中国内地的话,有阿里巴巴,有腾讯,还有那么多其他的新兴公司。在美国也有 Facebook、谷歌,这些才十几年历史、最多二十来年历史的新兴公司,但是在香港,一个都看不到。


你觉得深圳可以取代香港吗?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JjsY24BMH2_cNUgX-y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