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胶东半岛,有很多三县交界的区域。
从区划上来说,这些地方虽然分属不同的县市,但就现实生活而言,他们的风土人情都比较相近,应该算是一个小的文化圈。在招远、莱阳和栖霞这三县交界处,就有这样一个文化圈。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莱阳,指的是过去的老莱阳县,包括现在的莱阳和莱西两市。
就乡镇来说,这个区域主要包括招远的毕郭镇、莱西的河头店镇、莱阳的谭格庄镇以及栖霞的观里和官道两镇,方圆大概在四五十里左右。
在这一区域内,经常长时间的人文互动,当地逐渐形成了一段描述赶集的顺口溜,具体是这样说的:“二七店,三八观,四九谭格庄,逢五排十,毕郭大集。”
通常来说,距离较近的地方,在赶集的时候都会刻意把时间错开,避免产生分流效应。招远、莱阳、栖霞这三县交界处就是如此。
有时不得不佩服劳动人民的智慧,这段顺口溜巧妙地把地名结合在一起,读起来还很朗朗上口。看到这些字眼,相信当地朋友很快就会知道说的是什么地方,不过在这里为了方便外地朋友阅读,还是简单介绍一下。
其中,“二七店”指的是老莱阳县(现属莱西)的河头店,每逢农历的二和七赶集;“三八观”指的是栖霞的观里,每逢农历的三和八赶集;莱阳的谭格庄则是农历的四和九赶集;而逢五逢十的集市通常规模比较大,这个大集的桂冠,属于招远的毕郭。
毕郭位于招远的东南部,因为境内有多条公路经过(古代称管道),这里很早就成为周边有名的货物集散地。清代的《招远县志》在记载当地乡都坊市时,毕郭集的排序紧跟在县城周边的几个集市之后,其地位可见一斑。县志称:“毕郭集在城东南四十里,南通莱阳,东通栖霞。”寥寥数语,也道出了毕郭集繁华的原因。
在老辈,集市的数量有限,因此每逢毕郭镇赶集的时候,栖霞和莱阳一侧的村庄,也会有很多人前来逛热闹。但到了后来,集市数量逐渐增多,稍微大一点的村庄,一般都开设了集市,因此,不仅是毕郭,顺口溜中提到的那几个地方,集市规模都多少受到了影响,从三县交界的盛会,逐渐变成了仅一个乡镇内的集市。
不过,到了腊月的毕郭大集,多少还能看出一些往日的盛况,还会有一些栖霞和莱阳的村民,专门到毕郭大集上买点年货。除此之外,再就是每年的红富士收获季,可以帮助现在的人们畅想一下古代的热闹场景,相信只要去过的朋友,都有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