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券业观察
同样都姓“康”,但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
ST康美(600518.SH)财务造假数百亿被顶格处罚,开盘居然还一字涨停。而老本家*ST康得(0002450.SZ)则迅速被“披星戴帽”,在退市边缘瑟瑟发抖,还惹上一堆官司。
不过,状告康得新的原告似乎更让人心疼……招商证券(600999.SH)就是其中一位。
1
近日,招商证券发公告公布了和康得新官司的最新进展。
公告显示,法院判*ST康得第一大股东康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得投资”)向招商证券(600999.SH)赔付融资款本金1亿元、利息、违约金、律师费并承担案件受理费、财产保全费等等,但康得投资却迟迟没有履行判决内容。
无奈之下,招商证券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已于近日立案执行。
但面对千疮百孔的*ST康得,招商证券申请强制执行就能挽回自己的亿元损失吗?整个券商行业中,有多少家踩雷*ST康得?
2
2018年的一桩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将招商证券和康得投资联系在一起。
2018年 4月,大股东康得投资在招商证券办理了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康得投资将其持有的康得新1327万股质押给招商,获取1 亿元人民币的融资款。质押日收盘价格为20.54元/股,质押物市值约2.7亿元,平仓线约为12元/股左右。
然而,2018年6月1日,*ST康得股价突然跌停。紧接着就开启了停牌模式,直到11月6日才复牌,但复牌之后又是接连几个跌停。
2018年 11 月15日,此笔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的履约保障比例低于平仓线,但已经暴雷得奄奄一息的康得投资自然不能未按要求补充质押,也未完成提前购回或通过场外结算方式了结债务,构成违约。
紧接着,康得新发行的一只超短期债券违约,并公告称,不能足额偿付本息10.41亿元,已构成实质违约。
但根据当时康得新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其财务状况简直不要太好,按理说10个“小目标”不在话下,怎么突然连一个“小目标”都拿不出来了?
此事迅速引起市场和相关部门的关注,康得新财务问题被踢爆,遭证监会立案调查。
招商证券眼看着康得新从“宴宾客”到“楼塌了”,手里的康得新质押股权市值一再缩水,康得投资也没有按合同履约的意思……招商证券一纸诉状将康得投资诉上法庭。
前些日子,招商证券发公告称收到法院判决书,判令康得投资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付招商证券融资款本金1亿元、利息、违约金、律师费并承担案件受理费、财产保全费,同时公司对康得投资所持有的1327万股“*ST康得”股票享有质押权,并就质押财产拍卖或变卖所得价款以上述各项康得集团应承担的款项为限优先受偿。
不过,法院规定的期限已过,招商证券连钱的影子都没看到……于是便有了开篇招商证券申请强制执行一事。
3
从目前看,强制执行都无法挽回招商证券的损失。
*ST康得现在为3.52元/股,以此计算招商证券手里的质押物市值约为4671万元人民币,如果强制平仓,连本金的一半都不到。
此前*ST康得还发布了将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告。
其真实利润连续四年为负,已经触及深交所相关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业内专业人士分析称,大概率会退市。其股价怕是无力回天了,而且这样的情况不太可能有人愿意接盘。
据东方财富choice显示,康得投资持有*ST康得的股权99.45%处于质押状态,且为限售流通股。也就是说,即使招商证券不嫌4671万少,也暂时无法强制平仓。
康得投资是否有可能履约还款呢?我们来看看康得投资和康得新目前的财务情况。
据*ST康得2019一季报显示,净利润为负。
涉案的康得投资因为是非上市公司,2014年以后的财务数据暂未公开,但其牵涉到多起纠纷中。
近两个月来已经7次被法院强制执行,执行标的共计超过10亿元。
So,康得投资主动还钱给招商证券的概率为……(自行填空)
4
当然了,招商证券并不是唯一踩雷康得新的券商,也不是最惨的一个。
小券上面也提到,康得投资持有的*ST康得的股权超过99%处于质押状态,占公司总股本的23.91%,质押方涉及东吴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华西证券、中泰信托等多家中介机构。
据东方财富choice显示,康得投资在进行质押时,股价大多在16~26元/股之间,平仓线在9~12元/股之间,但*ST康得的股价如今只有3.52元/股,早已跌破平仓线。而且质押的股权几乎全部过了解押日,但小券翻阅了*ST康得近半年的公告,并未看到相关的解除质押公告。
其中东吴证券踩雷最重,东吴证券及旗下相关产品共涉及超过1亿股,其中有一笔交易,质押当天收盘价高达25.56元/股。
今年在科创板业务中赚的盆满钵满的中信建投证券也踩中*ST康得。据东方财富choice显示,2017年6月到8月,中信建投证券和康得投资共进行了5次股权质押,质押时股价在20元/股左右,但具体股权质押数和后期处理情况暂未公告披露。
《中国基金报》曾做过一个粗略估算,康得投资通过股权质押获得的融资可能在60亿以上,也就是说,等着康得投资索赔的可能远不止招商证券这1个亿。
而招商证券除了踩雷*ST康得外,近期还有多起股权质押式回购业务出问题。如长城集团和招商证券的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中,长城集团多次触发违约条款被招商证券诉上法庭。
根据深交所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共有206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股票质押回购因低于约定的履约保障水平面临违约,154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被券商申报违约处置或法院冻结质押股票,其中85%的股东在2018年末已被采取相关措施。多家券商因该业务计提了大量资产减值准备,影响到业绩。
同时,该业务的交易规模也在持续下降。
不过,风险与收益往往成正比。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风险较大,但带来的收益也是相当可观的。
据证券业协会公布的数据,去年券业股权质押利息收入合计463.88亿元,占券业营收的比重达到13%。其中,海通证券42.29亿元的股权质押利息收入位列行业第一。
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就像白雪公主后妈给的毒苹果,一半是剧毒,一半是甘美,券商该如何化解业务风险、有效避开“剧毒”?你是否了解过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