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后的宝宝会出现三种表现,是因为“咀嚼力不足”,你留意了吗

2020-09-10   群美育儿

原标题:1岁后的宝宝会出现三种表现,是因为“咀嚼力不足”,你留意了吗

给宝宝添加辅食,是很多宝妈养娃路上的一道难题:把握不好时机不说,宝宝们也显得特别不配合:挑食只喝奶,就是惯性呕吐,食物怎么都咽不下去。

妈妈们普遍会认为是因为自己做的饭菜不合宝宝胃口,更加努力的锻炼自己的厨艺,但是完全没用!

其实是找错了方向,出现这些问题多半是宝宝“咀嚼力不足”引起的!你不是你做菜不好吃。

什么是咀嚼力不足?

咀嚼力是啥不用细说了,不少家长朋友都认为,咀嚼力应该是孩子的本能,哪里需要锻炼,时间一长自然就学会了嘛!

但是事实却跟大家想象的不太一样。

虽然宝宝自然发育中确实会逐渐拥有咀嚼能力,但是如果爸爸妈妈们没有抓住黄金时期,让宝宝充分锻炼,很可能会导致他们的咀嚼能力退化,往小了说就是宝宝挑食呕吐影响营养摄入,往大了说对宝宝的身体健康和语言能力发育有很大危害。

那么就比如咱们开篇说的这几个问题,还能怎么去判断宝宝咀嚼力不足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宝宝基本在一岁左右就可以开始正常食用辅食了,那么如果在这个时间段宝宝还出现以下问题,就说明他的咀嚼力出现了问题。

只喝奶水,糊状辅食都很少碰。

经常性干呕、呕吐、嘴巴里的食物无法下咽。

遇到比较硬的食物直接吐出来,不愿尝试咀嚼。

出现这种咀嚼力不足,不仅仅是因为爸爸妈妈没有有意识的帮助孩子锻炼咀嚼力,还是因为喂养方式出现了问题。

辅食添加太晚

我们的建议是:在四到六个月的阶段,尝试性给宝宝增添辅食,开始让宝宝适应正常的食物。

但是不少妈妈觉得没什么食物比得上母乳,错过了孩子练习咀嚼的最佳时期。

饮食过于精细了

要注意,不是越细腻(字面意思)的食物对宝宝越好的,单纯的糊状食物只会阻碍宝宝练习咀嚼。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菜叶、菜梗或者肉类让宝宝适应。

如何提高宝宝的咀嚼能力呢?

预防性措施,从辅食添加做准备

把握添加辅食的时间:四到六个月适当添加,不要早于四个月,当然也不能晚于八个月。

掌握这些信号:

宝宝体重超过出生时两倍(大致是在四个月之后);

宝宝已经能够控制自己上半身的活动(有吞咽辅食的能力);

宝宝有吃东西的兴趣;

宝宝可以独立把食物放进嘴里。

不同辅食适应不同阶段:

四到六个月,糊状辅食为主,训练宝宝的口腔动作;

七到九个月,逐渐添加颗粒状辅食,增加食物种类;

十到十二个月,可以给宝宝尝试块状辅食,比如蔬菜和水果的块、条状食物。

干预性措施,纠正咀嚼力不足

训练宝宝的下颚骨闭合能力,准备食物以条状食物为主,让宝宝自己进行咬合吞咽训练。

咀嚼能力是影响宝宝摄入营养的关键,如果在练习咀嚼能力的黄金时期,宝宝没能得到充足的训练,会对他们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希望爸爸妈妈们在宝宝可以摄入辅食的时间段,为宝宝练习咀嚼能力做好准备。

你们家宝宝的胃口怎么样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我们分享你的育儿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