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若凝云,薄若蝉衣——书画大师范曾笔下的中华意韵

2019-11-01   书画艺术家

重若凝云,薄若蝉衣——书画大师范曾笔下的中华意韵

在当代中国画坛,范曾是一个巨大而又具压迫性的存在。画界佯装对他恍若无闻,不置一评;他却无处不在。他的作品流布四方,几同于白诗柳词;他的作品的传奇市场效应,又常常使私下诋毁他艺术成就的人恼火不已。有人宣布笔墨等于零,却无法绕过范曾这个块然大物;有人声称今人无法在古人的纯熟体系里发现新义,范曾却凌越古人,打出了属于自己的风格之路。画坛对于范曾的冷漠,“画坛”自身的热闹,公众对“画坛”的冷漠,对范曾的热情,形成了耐人寻绎的对比。

范曾自谓“名满天下,谤满天下”,他没有圆熟媚世的性格,对于艺术上的伪君子、真小人,向来不假以辞色。对有成就的前代、同代艺术家,无论是声震寰宇的大匠,还是无籍籍之名的后辈,他都给予极其热情洋溢的评价。他这种率真处世,“崇拜时你纳头,愤慨时你破门”(徐志摩:《我也“惑”》)的态度,自然招致不少非议。

范曾的性格决定了他是一个老实严肃创作的画家,而对传统,他选择了最艰难的道路:潜心进去,冲决出来。他对于传统的吸收,确实已达到徐悲鸿所说的:“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断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的地步,且不说他朝斯夕斯,已经出神入化的人物,仅仅摭取他画面上一石一树、一事一物,无不妙造毫端,每每使专攻此道者敛衽束手。这样的境地,绝非仗恃一端之学、半日之功便挟技自鸣者所能梦见。

范曾积数十年之功,达到了现在的艺术高峰,然而范曾的艺术成就却不可以此为限,以他今日之画坛地位,犹自刻苦努力,在艺能上刚猛精进。近年来他在画风上的变化,似乎已透露出变法的消息;这在中国画前代艺术大师身上都不乏先例,远的如钱选,近代如齐白石,他们为后世所熟知的典型面貌,都是晚年大变其法后的风格。

范曾,字十翼。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书画家、诗人,1938年生,江苏南通人,常署“抱冲斋主十翼江东范曾”。当代中国著名的国画大师,开人物画一代风气之先。作品熔山水花鸟人物于一炉, 集诗、书、画三绝于一身,在绘画语言上有创新,功力不凡。他的古代人物画,识者谓其气韵生动,神彩飞扬,精湛娴熟,笔力遒劲,线条简括,形象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