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海豚奶爸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提到母爱,我们总会和伟大联系到一起。
它可以为了孩子,付之自己的生命。
但是,这种母爱一旦用劲过度,也有可能“害”了孩子。
就比如孩子吃母乳,一般情况下,妈妈会让孩子在2岁左右断奶。再晚点也有让孩子5岁左右断奶。但是像12岁左右断奶的,确实不常见。
12岁断奶的孩子
最近,一位博主发了一件事。有一个12岁的小男孩,快要升初中了。但有一件事让妈妈很为难,这个小男孩还没有断母乳。什么情况?
这事,还得从他小时候说起。在他1岁左右的时候,妈妈尝试过几次给孩子断奶,但是没有成功。家里人也开始劝说:孩子这么小,在晚几天断奶也不迟。
等到孩子2岁时,妈妈便下定决心要给孩子断奶。但是又经过几次尝试,又以失败告终。孩子不喝奶粉,虽然会吃一些主食。但是每天还需要定时定量地吃点奶。不然,孩子就开始发脾气、焦虑,不断哭闹。妈妈看在眼里,也是疼在心里。
等到孩子马上上幼儿园,家里人有些着急了。不能一边上学,一边再给他喂奶吧。就像郭德纲的相声:“给孩子喂完奶,再跟老师客气客气!”当然不会。于是,家人齐心协力帮助孩子戒奶。对于3岁大的孩子,正是可爱的时候,你看着他哭的伤心的样子,换做旁人也会于心不忍。更何况,孩子不好好吃饭,饿的难受。做妈妈的,别提有多难受了。
“吃吧、吃吧,有些孩子吃奶吃到6、7岁,多的是。”奶奶看见孩子委屈的样子,听见他撕心的哭声,也忍不住劝说妈妈了。而妈妈呢,本来心里也难受,听见家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劝,干脆也别给孩子断了。再等孩子大一些,他自然就断了。
是啊,妈妈的想法是对的。有些孩子吃着吃着自己就断了,但是每个孩子并不是一样的,也总有例外的时候。就这样,一直等到孩子12岁!
孩子依旧没断奶,无奈之下,家人带着孩子去医院再做个检查。为什么是“再”?在这次之前,带孩子做过一些检查,但检查结果显示,孩子没有什么毛病。这次又来到医院,经过检查后医生摇摇头:“孩子没有病,我也治不了,你们回家吧!”
一家人带着孩子又回了家,再想办法帮助孩子断奶吧。
不过,话说到这,我们能感受到妈妈认为孩子在12岁断奶,不是正常的现象。但是,有些妈妈不这么认为,她认为孩子在12岁断奶,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过界”的母爱
她是谁呢?想必很多人也比较熟悉,她是一位公众人物,她的名字叫“狄莺”。如果你记不起来她是谁,但你可能对93年的《包青天》里的“王燕燕”会有很深的印象。她在台湾娱乐圈,也算是大姐级别的人物了。
而狄莺本人呢,对孩子的溺爱很多人有所耳闻。
那她对孩子溺爱到什么程度?
在生活上,他对儿子宠爱有加。她为了让孩子好好吃饭,每天至少花7个小时陪伴在孩子身边,直到孩子吃完才放心。对孩子18岁前的家规,也似乎有一些苛刻:他规定孩子在18岁之前,不能出门。
虽然很严格,但偶尔会有一些妈妈感同身受,毕竟也是爱孩子:看着孩子吃饭、18岁前不能单独出门,虽然让人难以接受,确实是妈妈太爱孩子了。
但是狄莺对孩子的爱,还是超乎普通人想象的。据她自己说:儿子是在12岁才断的奶,到孩子15岁有了生理反应时,才开始和儿子分床睡。有时候睡觉时,儿子会抱着妈妈睡觉或者摸着妈妈的胸,狄莺认为也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她认为,这是母子情深。
很多人可以想到,这样教育孩子的方式并不可靠。过度的母爱也可能变成一种对孩子的“伤害”。
而伴随着儿子孙安佐的成长,也证明的这一点。前两年,当孙安佐因预谋发动校园枪击被逮捕时,他也意识到他性格的奇怪。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社会上的规则。
“过界”母爱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那么,过界的母爱,能不能给孩子带来伤害?这是毋庸置疑的。在我们生活中四处可见,公众人物中比比皆是。
那么,能给孩子带来哪些伤害呢?
1)以自我为中心,不会顾及他人的感受。
通常情况下,过度的母爱会导致孩子没有共情心理,当给他人造成一定伤害后,只会为自己的利益着想,不考虑他人的感受。为了一件小事,轻者会和他人大吵大闹,重者可能做出违法的行为。
2)人格的缺陷。
孩子的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不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就会带来孩子人格的缺陷。比如蒙台俊利认为孩子会有4个发展阶段,父母要学会捕捉孩子的敏感期。
在孩子0到2岁时,是孩子的情感依赖阶段,这时候需要妈妈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让孩子对妈妈形成依恋情结。
在孩子2到3岁时,是父爱介入的最好时期(当然不是指3岁之前不需要父爱)。父爱可以让母子之间的热爱,从中分离出来,让孩子变得更加独立。
在孩子6到10岁时,需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家庭规则和代纪界限,并注重孩子性别角色的培养,避免孩子在家庭关系中出现“母子连接”或“父女同盟”的现象。
在孩子11到15岁时,孩子进入青春期,就要给孩子独立生活腾出情感的空间,保留出界限。并且,可以着重培养孩子的社会情感。
最后,如何避免“过界”母爱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呢?
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在孩子适当的年纪要学会“放手爱”。
我们知道,鸟儿长大翅膀总会硬。但是,这句话我们常当做贬义“词”用在孩子身上。妈妈经常会对孩子说:“翅膀硬了,我管不了你了是不是。”
是啊,在妈妈的观念里,妈妈管孩子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这种“为你好”的观念并不一定真的会让孩子好。孩子可能会在妈妈“管着你”的情况下,变得不能独立自主的生活了;变得心理承受能力差了;变得受点委屈就会埋怨这个人、埋怨那个人了。这就是对孩子造成的一些“隐形”的伤害。
所以,妈妈要学会“放手爱”:相信你的孩子;给予孩子成长的空间;让孩子自主地选择一些事情、做一些事情,然后让孩子独自去承担一些事情。这样,孩子才会真的成长,真的长大了。
关注小海豚的奶爸,每天分享育儿知识^
图片素材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7IOvXMBURTf-Dn5G9Q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