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蓟州区生态考核全国第一的背后(之二)

2019-10-14     掌上蓟州

前不久,国家生态环境部和财政部通报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结果,蓟州区在全国818个县域考核中排名第一,也是全国唯一一个环境质量“明显变好”的生态功能区。

注意 注意

全国第一

全国第一

这不仅仅是我们大蓟州

的荣耀

也是天津市的殊荣

我们的生态环境之所以结出今天的硕果,那是因为我们昨天为之付出了努力。今天小编就给你解密蓟州治理生态环境的“王炸组合”之二

之二

笃定绿色发展思路,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鸿忠书记对蓟州提出的绿色发展、跨越式发展系列指示要求,我们立足生态优势,用好生态优势,借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大限度地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点绿成金,争创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近三年,全区共落地签约绿色适宜产业项目80个,总投资900亿元。

一是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蓟州被评为“全国首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单位”。在2017京津冀198个区县旅游魅力指数中,蓟州区排名第三。2018年,全区接待中外游客266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28.4亿元,综合收入142亿元。

近年来,为实现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坚持以“旅游+”为引领,抢抓国家级旅游改革创新先行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这两个机遇,着力提升旅游品质,基本形成了高品质的景区游、多层次的体验休闲游、正在推进的全季设施游为支撑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截至目前,蓟州共有景区景点20余处,其中A级以上景区15家。农家院发展到2583户,床位6.1万张,餐位8.1万个,直接从业人员1.2万人,带动农民就业6万人,受益人口18万人。比如,我们的西井峪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天津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村落,独具特色的高档民宿成为京津两大都市消费的热点。

比如,我们的孙各庄满族乡打造的特色村寨,全景式展现满乡风情,每年吸引游客10多万人次。比如,我们的常州村、郭家沟村、小穿芳峪村,因地制宜,景村一体经营发展,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全区平均水平的三倍。

二是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在协同发展大局中,让蓟州的价值最大化,做到蓟州资源用天下,天下资源蓟州用。重中之重的是先打通交通要道。

目前,蓟平、津蓟、京秦、塘承4条高速两横两纵贯穿境域,津蓟市郊客车、京蓟城际快铁直达京津,特别是随着京哈高铁蓟州站的开通运行、津承高铁的规划建设,蓟州与北京的时空距离进一步拉近。借力交通优化,我们重点推动与周边地区的规划衔接,加快环北京一小时生活圈品质城市建设成果落地。

为更好地承接首都资源和产业外溢,我们不断加强载体建设,京津州河科技产业园被列入市级1+16产业承接平台之一,也是京唐秦发展带四大功能区之一,我们正在与中交疏浚集团合作,对园区进行整体改造提升,共同把园区开发建设运营好。同时,以州河为纽带,把新城、古城、蓟州站片区和京津州河科技产业园串联起来,打造一条产业带、景观带、致富带,全面提升项目承载能力。

目前,红星美凯龙爱琴海、万达文化旅游和城市综合体、华为智慧城市、伊甸园旅游水镇、普洛斯智能生态综合产业园等多个项目、多家知名企业落户蓟州。

三是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必须高标准、高效率,特别是党委和政府与企业家必须真亲真清。我们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认真贯彻落实“津八条”“津十九条”,结合实际制定了支持企业家健康发展的十条举措和促进楼宇经济加快发展的十条措施,进一步构建新型政商关系。

在服务引进项目方面,我们坚持区级领导领衔包保和招商引资领导小组推动机制,成立投资促进中心和企业家服务机构,实行全程“保姆式”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各类问题。在优化政务服务方面,我们深化“一制三化”改革,落实“信用承诺”审批,推行“容缺后补”“以函代证”机制,不断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开辟企业家审批服务绿色通道,进一步落实“最多跑一次”,让企业、群众“只进一扇门,办理百家事”。

在金融支持方面,我们出台了《蓟州区产业引导资金管理办法》,深入开展“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着力强化银政、银企对接服务,全面拓宽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制作| 融媒体中心

欢迎分享转发

转载须注明来源掌上蓟州(ID:zsjx022)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4ggym0BMH2_cNUgzsa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