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催泪”国产片,早该上映了

2019-07-14   雨落电影周刊

聊起人类最亲密的伙伴,那得票数最多的一定狗狗

和它的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农耕时代,狗狗不仅能够看家护院,更是祭祀的贡品。

在嗅觉上,大约是人类的1200倍,而且对主人的忠诚度人人皆知。

理所当然,狗狗就成为了人类最好的朋友。而在影视剧中,不管是恐怖片,喜剧片还是传记片,都有其身影。

豆瓣top榜第十《忠犬八公的故事》,就是讲述一条秋田犬,一次邂逅被主人公收留,在一次次等待着,相濡与沫的故事。

呆萌又富有灵性,细腻又深含情感,于一点一滴中展现温暖的力量。

如今,又有一部关于狗狗的电影,《小Q》上映了。治愈指数丝毫不弱于《忠犬八公的故事》。

其实,早在15年前,日本就拍了一部《导盲犬小Q》,一度夺得了当年日本的票房冠军,并使看过的观众哭成了泪人。

不过,这次《小Q》不是翻拍电影,而是经典改编。和《导盲犬小Q》一样,都来自于日本著名作家石黑谦吾的经典作品《再见了,可鲁》。

每一次改编的影视剧,口碑都不俗。可想而知,这个流量IP有多大的号召力,《小Q》未播先火,年度最催泪的电影。

其实,这个故事的内核,主要讲述了拉布拉多犬小Q的故事,它的另一个身份是导盲犬。

可以简单称为“导盲犬养成记”,导盲犬是狗类品种当中,最稀有,最独特的。

不仅仅是因为,导盲犬温顺,善解人意。更多的是,导盲犬的养成条件有多么苛刻。

它选取的犬类品种,主要针对于拉布拉多犬,但这并不意味这每一只都可以养成。

小Q就是其中的代表,名称由来,则是因出生有一个海鸥形状的胎记而得名。

它可以说,继承了拉布拉多犬最优秀的基因,温顺粘人,乖巧可爱,甚至有很好的耐性。

但这离它成为一名合格的导盲犬,还有很遥远的路。

如同,从出生被选为候选导盲犬,按照规定就要送往寄养者的家庭,在那里度过属于它的童年时光。

与主人夜以继日的亲密接触,更能使得其很好的亲密关系,和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爱,情感。

这对于导盲犬,是很重要的一步。就比如,一个人未来的成就,最大的影响取决于童年的生活。

在与主人的相伴中,适应了家庭生活的狗狗,才能正式开始,专业又严格的训练。

这不仅是其成为一只有责任的导盲犬,必须经历的重要步骤,更是对其最终的考验。

最后阶段,则是送到障碍人士家庭里,做最后的训练和测试。

不过,在《小Q》的故事里面,任达华饰演的天才面点师,中年失明,心灰意冷。

因一次意外,和小Q结缘,一人一狗相濡与沫,度过的温馨岁月。

不仅使得面点师李宝庭,重新获得了对生命的意义,更展现了彼此之间的珍贵友谊。

直到最后,小Q的黯然离世,使得整个故事达到高潮,彼此之间的关系,似挚友,更像亲人。

这部电影,和《忠犬八公的故事》一样,都是取材于真实故事,展现了导盲犬的一生。

尽管故事已经稀松平常,但依旧还是会因为狗狗的感情,而内心触动,感动的一塌糊涂。

这才是此类电影,最具感染力,深度的地方,于平平淡淡之间,将感情诠释的淋漓尽致,体无完肤。

那一幕幕触动人心的画面,才最能使一个人毫无招架之力。

它不懂人之间的阴谋,心机。但却会在主人面前摇头摆尾,即便不是人,但却最懂人的感情,特别是那不会骗人的眼神。

这是狗狗与主人之间,最深沉的羁绊,平静之处都是温情。

就连影帝任华达,在与狗狗的拍戏之中,对于一个镜头,不惜NG48次,而对于他,依然觉得值。

导盲犬的一生极其短暂,用一句话形容“它,在你的人生之中只是一部分,而你却是它一生的所有,从出生到去世”。

不过,对于把狗当做引路者,更多的却是路人对于其的偏见。

人与狗之间的情感,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是非常薄弱,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或多或少的都有被狗咬的阴影,

这也使得,导盲犬很难被大众所接受,特别是在人多的环境中,最不受欢迎。

曾经轰动一时的《导盲犬小Q》,就曾引起人们饲养动物的潮流,但当一切趋于平静,面对更多的却是流浪狗的问题。

尽管狗狗看上去,招人喜欢,憨态可掬。但对于虐狗的问题,也是此起彼伏。

就如同《导盲犬小Q》中,失明的渡边先生第一次接触导盲犬,却是恐惧,害怕。

不过,其就是很好的把握了,人与狗之间的亲密关系,更使得观众对于导盲犬这个品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由浅入深,由淡漠到熟悉,由好奇到关注,由关心到触动。电影简简单单,展现了小Q作为导盲犬,生老病死的一生,

也使得人们对于生命的短暂备受感慨,真正的了解到生命的意义。

导盲犬的一生,充满了太多的神奇,它不仅是最懂人类情感的动物,也是对人帮助更大的动物。

这样的一生,如人生一般充满了更多的酸楚和曲折。

刚出生,还没和母亲熟悉,就要被送往寄养家庭。紧接着,又被送到训练基地,接受残酷训练,最后再被送到障碍人士手中,开始自己的工作,直到年老。

像极了人的一生,电影中,与小Q离别的画面。

总能触动人心,于细腻之处,于平凡之处,更显感情的珍贵。

而这样的动物,在中国却是寥寥无几。中国的视盲人士接近1700万,但导盲犬却不到200只。

而邻国日本,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有了导盲犬的专门训练机构。

这一切都得益于人们对其需求意识的薄弱,再加上公众场合的不合理,不友好,使得其被理所当然的拒之门外。

而《小Q》的上映,却让我们最直观的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也使得对视障人士多了一些理解,体谅。

这样的电影对我们很重要,能够清醒的认识到自身,此类电影早就该上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