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最寒冷的月份即将来临 这些小知识关乎健康别错过

2020-01-02   新渭南

2019年即将过去,2020年正踏着欢快步伐来临,一月是冬季最寒冷的季节,气温低、气候干燥,今年一月又适逢双节(元旦和春节),人们外出探亲访友、旅游、度假、聚餐机会增多,气候因素加上人口流动的频繁,加大了各种传染病传播风险。渭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广大市民做好对冬季高发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水痘、诺如病毒性腹泻、出血热等)和节日期间食源性疾病预防,同时近期我市雾霾天气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请各位市民在PM2.5重污染期间做好个人防护。

流行性感冒

近期我市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疫情高发,已有多个县区报告流感聚集性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当前已进入流感高发季节。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四肢酸痛、乏力和伴有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免疫力。在学龄儿童中感染的发病率最高, 65岁以上人群中病死率最高。

健康提示

1、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洗手,注意室内通风和清洁,多喝白开水,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2、尽量少去人群较为密集的地方,出门戴口罩,减少疾病交叉感染,避免过度疲劳和受凉。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手帕、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

3、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最有效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手段,特别是患有慢性疾病者、老年人、体弱者等人群要及时进行流感疫苗接种。

4、学校校医及医疗机构应加强流感样病例的监测,发现病例应及时报告。加强学校教室及医院等场所的消毒,幼托机构、中小学校应加强晨午检制度,切实落实缺课、缺勤登记及追踪制度。学校如发生流感暴发,必要时应采取停课措施。

食源性疾病和肠道传染病

节日期间,人们的饮食生活与平时相比变化较大,亲友聚餐、外出就餐等活动增多,需提防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 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通俗的讲就是“吃出来的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可伴有发热、严重者可出现脱水。

诺如病毒 是一种能引起急性胃肠炎的病毒,以肠道传播为主,经由饮用或食用受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烧、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

健康提示

1、注意饮食卫生。食物要彻底做熟,尤其是肉、禽、蛋和海产品,生的肉、禽和海产品要与其它食品分开。不吃腐烂变质食物,生吃蔬菜、瓜果一定要洗烫、剩饭剩菜要加热后再吃,食具要经常消毒。饮食服务行业、食品加工销售单位和集体食堂,要认真执行食品卫生法。

2、搞好饮水卫生。不喝生水,保护好水源,严防污染。饮用水用具要定期消毒,保证饮水卫生。

3、讲究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常剪指甲、勤换衣服。平时多进行体育活动,增强体质。

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发热、出血和肾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主要通过唾液、尿液等含有病毒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直接噬咬人等途径,直接或间接传染给人,该病发病急、症状重、进展快、病死率高。在常有野外工作或活动的农民、学生等群体中发病率高。

健康提示

1、防鼠、灭鼠是消灭本病的关键。要注意生活和工作场所的防鼠、灭鼠工作,在村周、果园、菜园、养殖场等重点场所可长期实施灭鼠、防鼠措施,及时清理环境,减少老鼠的藏身之地。

2、加强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尽量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污染物,不要夜宿在果园等户外场所以防螨虫叮咬;不吃生冷特别是鼠类污染过的食物、水等;清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如稻草、玉米秸秆等)时,要带口罩、帽子和手套。

3、疫苗接种是防控出血热的主要手段。按照接种要求及时和全程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4、及时就诊 不明原因发热(39-40~C)、曾接触过老鼠、吃过被鼠咬伤的食物、被老鼠咬伤,破损皮肤接触过鼠污染的器物等,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以冬春两季多发,感染对象主要为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水痘主要经呼吸道和接触传播。

健康提示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防止病从口入,打喷嚏、咳嗽时注意用纸巾遮掩口鼻,避免飞沫传播。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

2、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水痘最有效手段,要按相关接种要求及时和全程接种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3、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特别是症状较轻的病人应及早到医院就诊,避免发生交叉感染。流行期间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4、流行高峰期托幼机构及小学应认真开展晨、午检工作,发现可疑者应请其居家或去医院隔离治疗,避免因托幼儿童及在校学生带病上学引起学校传染病流行和暴发。保证教室内做到充足的通风换气,同时做好教室内文具、玩具和餐具的清洁,一旦发现病例,应对病例接触的物品进行及时消毒。

雾霾天气注意个人防护

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重污染天气俗称“雾霾”。大气中的PM2.5为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所有颗粒物的总称,颗粒物的主要来源是燃煤和工业污染、扬尘、汽车尾气等,其直径约为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 PM2.5在大气中可停留较长时间,不容易去除,且能吸附多种有害物质,其危害主要是由吸入污染物而引起的咳嗽、喉咙疼痛、眼睛疼等症状,如果是有支气管和肺部病史的人群,还可能会诱发出现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疾病。

健康提示

1、公众减少户外活动。儿童、孕妇、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尽量避免户外活动。

2、及时关闭门窗,不要在室内吸烟。此外还应避免烹炸等可能加剧室内空气污染的行为。同时根据污染情况,尽量避开污染高峰时段,每天开窗1-2次,每次10-20分钟。如果室内人员较多,空间狭小,则应增加开窗次数。

3、如有条件,可使用空气净化设备。

4、如必须外出,应尽量减少室外活动的时间和强度,并佩戴合适的口罩,戴口罩时注意要保证口罩和脸的贴合,不要漏气,不让带和不带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同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定期更换口罩;外出回来及时清洗面部及裸露的皮肤。

节日温馨提示

节日期间亲友团聚,举杯畅饮、休闲娱乐,人们正常的饮食、生活规律被打乱,食物油腻、饮酒过量、久坐不动、休息不好等都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一部分人的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甚至腰椎等关节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里特别提醒大家尤其是老年人及慢病患者注意:要注意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做好相关疾病预防。尽量保持正常生活节律和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饮食,避免暴饮暴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