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隶属于山东省

2019-05-09     旭东读史

枣庄市,隶属于山东省,位于山东省南部,东与临沂市平邑县、费县、兰陵县接壤,南与江苏省徐州市的铜山区、贾汪区、邳州市为邻,西濒微山湖,北与济宁市的邹城市毗连。介于东经116°48′—117°49′,北纬34°27′—35°19′之间,东西最宽56千米,南北最长96千米,总面积4563平方千米,占山东省总面积的2.97%。

枣庄,在唐宋时形成村落,因多枣树而得名枣庄。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呈东北向西南倾伏状。丘陵约占总面积的54.6%,平原约占总面积的26.6%,洼地约占总面积的18.8%。属中纬度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兼有南方温湿气候和北方干冷气候的特点。

枣庄市是中国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和“全国健身秧歌城市”,因铁道游击队和台儿庄大战而闻名中外。

截至2016年6月,境内A级景区共有47家,其中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12家、3A景区18家,4处国家级湿地公园。

2018年,公安户籍总人口422.56万人。[1]

2018年8月17日,淮海经济区核心区枣庄市等8座城市相关负责人齐聚山东济宁,商讨区域一体化建设。

人口

2018年,年末公安户籍总人口422.56万人,其中男性222.27万人,女性200.29万人。常住人口392.73万人。出生率12.0‰,死亡率 4.74‰,自然增长率7.26‰。[1]

民族

枣庄市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回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傈僳族、佤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纳西族、土族、达斡尔族、仡佬族、京族、布朗族、畲族、俄罗斯族、基诺族、撒拉族、鄂温克族、塔吉克斯坦族、黎族、景颇族、羌族、锡伯族、普米族、乌孜别克族、德昂族、裕固族、门巴族、怒族等44个。

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GDP)2402.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6.89亿元,增长2.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3%;第二产业增加值1219.65亿元,增长4.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9.8%;第三产业增加值1025.84亿元,增长4.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5:51.9:41.6,调整为6.5:50.8:42.7。人均生产总值61226元,增长4.1%。[1]

第一产业

2018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71.37亿元,增长3.1%。其中,农业增加值增长4.2%,林业增加值下降5.3%,牧业增加值增长2.3%,渔业增加值下降13.2%,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4%。

2018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21.17万亩,粮食总产172万吨,单产408.38公斤/亩。蔬菜种植面积135.31万亩,下降1.0%;产量518.16万吨,增长3.7%。油料种植面积32.15万亩,增长1.4%;总产量8.94万吨,增长1.4%。年末果园面积22.46万亩,下降5.9%;水果25.48万吨,增长2.6%。

2018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00.31千瓦,增长3.5%。

2018年,造林面积完成4489公顷,林木蓄积量达到55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4.25%。新建提升城乡绿色生态廊道415公里,新育苗面积840公顷。成功创建山东省森林乡镇3个、山东省森林村居25个。加强湿地资源保护,湿地保护率达到70%。[1]

九顶莲花山生态农业观光园

第二产业

枣庄市是山东省重要的现代煤化工、能源、建材和机械制造基地,新兴科技创新基地,鲁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25]

枣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工业

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0%。其中,轻工业增长2.9%;重工业增长4.4%,重工业快于轻工业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8%。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36.7%。

2018年,在统的35个行业大类中,21个行业实现增加值增长,行业增长面达60.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等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10.7%、18.5%、10.1%和21.8%。

2018年,在统的56种重点产品中,27种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其中,乙烯、甲醇、金属切削机床、水泥等主要产品产量比上年分别增长24.8%、14.0%、14.0%、12.3%。[1]

建筑业

2018年,建筑业增加值147.40亿元,增长10.8%。年末三级及以上资质建筑企业240家,比上年增加2家。签订合同额500.89亿元,增长8.7%。完成产值343.98亿元,增长10.0%。建筑业总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有73家,产值过5亿元的企业13家,产值过10亿元的7家,占全部企业个数的比例分别为30.4%、5.4%和2.9%。[1]

第三产业

房地产业

2018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43.82亿元,增长45.0%,增幅居全省第2位。房屋施工面积2191.81万平方米,增长13.2%;房屋竣工面积372.87万平方米,增长7.8%。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424.51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228.15亿元,增长12.2%。[1]

国内贸易

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50.3亿元,增长8.6%。其中,限额以上单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54.5亿元,增长5.1%。按行业分,商品零售额823.0亿元,增长8.4%;餐饮收入额127.3亿元,增长9.8%。按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90.3亿元,增长7.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60.0亿元,增长11.6%。

2018年,在限上法人企业零售额中,在统的22个商品类别有17个实现正增长。消费升级类商品累计实现零售额19.5亿元,增长8.3%;汽车类零售额累计实现36.9亿元,增长5.4%;石油及制品类累计实现零售额18.8亿元,增长1.7%;基本生活类商品实现零售额27.6亿元,增长1.1%。[1]

对外经济

2018年,进出口总额106.07亿元,增长5.0%,其中,出口99.02亿元,增长11.2%。实际使用外资10498万美元,增长16.5%。进出口实绩企业469家,增长11.7%。进出口过亿元的企业20家,实现进出口64.16亿元,增长2.8%,占全市进出口总额60.5%。其中,进出口过5亿元的企业4家,实现进出口29.34亿元,增长11.9%。

2018年,“枣庄制造”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数量达到169个,增长3.1%。对欧盟、美国、韩国分别出口17.82亿元、13.66亿元、6.25亿元,分别增长14.9%、1.1%、7.7%;对“金砖国家”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分别出口3.55亿元、2.35亿元、1.48亿元、0.97亿元,分别增长44.2%、18.5%、10.2%、23.5%。对东盟出口10.36亿元,增长19.2%。共有315家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进出口37.88亿元,增长8.9%,占全市进出口总额35.7%。[1]

财政

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6.7亿元,增长1.0%。其中,税收收入107.17亿元,增长5.1%,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3.1%,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59.63亿元,增长5.8%。

2018年,全口径税收收入(含海关代征)186.71亿元,增长7.7%。全口径税收占GDP的比重达到7.8%,与上年同期持平。

2018年,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市级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发起省内首支规模30亿元的新旧动能转换跨境创投类母基金。35家企业完成股改,2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1]

金融

2018年,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037.72亿元,比年初增加209.44亿元。其中住户存款1302.74亿元,比年初增加127.22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344.29亿元,比年初增加131.90亿元。[1]

保险业

2018年,实现保费收入81.04亿元,增长10.3%。其中,财产险收入17.48亿元,增长6.3%;人身险收入63.55亿元,增长11.5%。赔款与给付21.62亿元,增长2.6%。其中,财产险9.23亿元,增长7.0%;人身险12.39亿元,下降0.5%。[1]

枣庄夜景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BLAWwBmyVoG_1ZezhN.html